历史故事

明定陵的发掘损毁了多少文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定陵的发掘损毁了多少文物
收藏 0 0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棺椁被毁。且由于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使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未得到有效保护,迅速风化,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定陵当年是在郭沫若,吴晗等人的推动下挖掘的,郭沫若非常热衷于挖掘帝陵,曾说过自己这一辈子最想挖的帝陵是秦始皇陵,李治的乾陵和朱棣的长陵,但由于之前没有挖掘帝陵的经验,所以他们调查研究后决定先挖万历皇帝的定陵积攒一下经验(试试水)。1956年,定陵地宫被打开,出土了明神宗万历皇帝、皇后的随葬物品3000余件,包括各种衣冠服饰、宫廷器物。

明定陵的发掘损毁了多少文物

当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是考古专业毕业,他们当然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只不过是缺乏经验,才导致很多文物最终损毁。因技术手段的欠缺,陵墓中的木佣全部缩水变形,第一个遭到损毁的是万历皇帝棺床南北两端,8只木箱内的陪葬木佣(7只木箱内是人佣,1只是马佣)。由于地宫之内较为潮湿,经历了400多年,木箱和木佣早已腐烂变质,完整的只剩下300只。因此,考古队必须赶快对这些木佣进行清理。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保存方法,这些木佣应该放置到零下200℃的气温中,将水分脱去,然后放在玻璃箱中保存。除了丝织品之外,最可怕的损失就是对万历皇帝尸体和棺椁的处理了。经过了半年政治学习之后,考古队再次回到定陵,开始对万历皇帝的棺椁进行发掘清理。

明定陵的发掘损毁了多少文物

当时还发掘出了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尸体,虽然早已腐烂,但全身骨架完好,后来被考古人员用铁丝联结固定后,放置在了定陵博物馆内。定陵挖掘后没过几年,就赶上了动乱时节,小兵们冲进仓库,把这些尸体拖出来,坐了一把飞机之后用石头砸、大火烧,把这些尸体烧成了灰。

除了棺椁和尸身,损毁严重的还有丝织品,在三千多件出土文物中,除了一帝二后身上所穿的服饰,还有成百匹的罗纱织锦,加起来有六百余件,是这次出土文物中最多的种类。当时的考古人员也并非没有保护丝织品的意识,事实上他们也采取了措施,比如装裱。当时,沈从文想去看看这些织锦,去的时候,发现技术人员在装裱的时候,露出来的是反面。沈从文觉得奇怪,说不应该露出正面吗?技术人员答:研究结构不也应该看反面吗?沈从文当场指出,要研究反面,也不需要全部露点出反面,只需要露点出数公分不贴就好了。这其实就是装裱的错误,很基本基本的错误,可见技术人员也是不懂装懂,技术匮乏。不仅仅如此,他们用“塑料”加入软化剂,涂抹在半腐衣物上丝织品上。可是这半吊子办法,引发更大悲剧,在用“塑料”处理后,是暂时缓解了氧化速度,却没有让他们完全杜绝氧化,时间一长,水分蒸发后,织物变硬,无法展开,形同废品。

明定陵的发掘损毁了多少文物

同样如此的还包括大量的纸张制品,也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我们现在看到的万历皇帝下葬时身穿的龙袍,已经成为破破烂烂的乞丐装,知道的说它曾经属于皇帝,不知道的还以为它是丐帮长老的衣服。而且因为挖掘之后保护工作不到位,很多古董都被当地的农民带回了家。这真是考古界的一大损失。所以到现在,很多陵寝已经被发现了,却没有动手挖掘,因为这座陵墓遇到空气之后,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定陵发掘之后弊端明显大于利端,文物界大佬纷纷上书中央要求严禁帝陵发掘,周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自此之后再无帝陵发掘。

上一篇

孔祥熙家族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衰落的

下一篇

嘉靖帝为何差点将祖宗朱棣牌位扔出太庙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