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收藏 0 0

近日,新型肺炎的疫情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交通管制”、“增强检疫措施”、“堵路”、暂停娱乐活动甚至悬赏举报武汉来的人员,这些防疫措施有的很“出格”、有的做得雷厉风行、有的也受到群众夸赞。

实际上,我们如今见到的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疫措施,比如切断交通、发动群众,在中国近代以来的防疫史当中就已经诞生。

随着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其中,西方的医学在中国开始茁壮成长。医院和诊所变得越来越多,并在防疫和治疗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西方的医疗教育也开始在中国得到传播。从那时起,随着西医的引进,中西医之间的争论也进入了知识界视野。其中,西医的公共卫生观念和微生物知识,在晚清的防疫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为西医赢得了社会的信任。而在晚清的疫情中,霍乱、天花和鼠疫最为严重,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霍乱在晚清时曾多次流行。当时清政府外有帝国主义列强侵犯,内有太平天国作乱,瘟疫流行。此图是伍连德在1933年版的《霍乱概论》里记载的霍乱发生情况,但囿于时代局限,伍连德的记录并不全面。此次霍乱大流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绵不绝,以1862年为最高峰。1862年的霍乱疫情,从北到南在大城市里依次暴发。根据程恺礼的研究,仅在1862年8月到9月,北京的死亡人数就超过15000人。图片来自《中国防疫史》。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天花疫情在晚清时就有所记载。随着牛痘接种逐渐增多,牛痘术的效果得到了社会认可,但其覆盖面相当有限。相对而言,在南方,牛痘接种比较普遍。从咸丰年间开始,为民众接种牛痘的种牛痘公局开始遍地开花,免费为民众接种牛痘。图片为1909年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颁布的《管理种痘规则》,这使得种牛痘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规范,也标志着中国防治天花进入正规化的阶段。图片来自《中国防疫史》。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19世纪后期,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云南省地方病的腺鼠疫在广东开始传播,并于1894年在香港流行。在香港流行后,腺鼠疫波及上海、福建、台湾及其他中国沿海地区。传统中国的灾荒应对方法无以应对。饭岛涉在《鼠疫与近代中国》里表示,这场鼠疫源自中东的可能性更高。

1894年4月下旬,港英政府获悉了鼠疫的消息,并将娄逊医师和雷尼医师派往广州调查。5月上旬,他们走访了广州的中国医院,目击了病人的大量死亡,并认为死者达到10万人。而在香港,这场腺鼠疫造成2552人死亡。港英政府挨家挨户检查、送患者回乡,并以船只隔离患者。当时两广总督李瀚章批评了港英政府防治鼠疫的“洋法”,清政府则通过“官绅合力”来治理鼠疫。其实,当时担当实际防治措施的是善堂等民间团体。而中央政府(总理衙门)并没有采取具体的行动,这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应对灾荒的办法,即朝廷一方面采取减免赋税、动帑发赈等措施,另一方面却将具体的防治措施交予地方官去执行。与此相对,港英政府则将卫生事业当作行政事务的一部分来做。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针对1894年鼠疫,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实施了相关的应对策略的同时,海关也强化了对疫病的检疫,并在1899年制定了新的检疫章程。因此,上海检疫行政的发展,是在19世纪末腺鼠疫的流行日渐显著的背景下实现的。虽然当时的上海道台已经认识到了检疫的必要性,但他还是将其当作“善举”来看待,为了设立防疫医院,还要求商会来承担费用。这也是中国卫生制度化,国家将卫生事业行政化的前夜。图为当时港英政府为防治1894年鼠疫而宣布的《香港治疫章程》,图片来自《中国防疫史》。

1910年10月到1911年4月,中国东北暴发了一场20世纪最严重的肺鼠疫,死亡人数达96998人。在这次疫情中,清政府第一次有组织的展开防疫,这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新起点。当时中国东北局势复杂,俄国和日本的势力各占一方。此时的防疫事关主权问题。剑桥大学医学院学士毕业的伍连德被派往东北调查并防治疫情。伍连德采取了火化尸体、消灭老鼠、隔离患者、清洁消毒、加强检疫、防疫宣传、隔绝关内外交通、聘请国外专家协助防疫、建立防疫组织等措施,耗资巨甚,但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被后世史学家所赞颂。在防疫事务大局已定的时候,清政府外务部还举行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医学史上中国首次举办的学术会议,对防治鼠疫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与19世纪末的鼠疫大流行相比,此次对鼠疫的防治显得更为组织化。其背景是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所推行的制度改革中有卫生制度化的内容。作为防治肺鼠疫的对策,隔离患者、消灭老鼠、火化尸体以及加强检疫等举措得以推进。

晚清:中国卫生制度现代化的前夜

饭岛涉认为,肺鼠疫的防治措施本身,与同时期的日本所实施的方法是一样的,不过,东北的肺鼠疫防治,是在善堂等民间团体和商会、自治会等中间团体的协助下展开的。这不仅反映了社会事业以民间团体为基础这一中国社会的特征,还显现了这是20世纪初以商会及自治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中间团体对地域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为背景的。19世纪末之前的中国社会,卫生事业等社会事业往往是以“义举”的形式由民间团体来承担,而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朝近代国家式的统治形态发展。这样,卫生的制度化就成了具有方向性意义事件,即借由国家将卫生事业行政化,试图实现个人的身体规律化和统治机构重组,并重组善堂等民间团体将其纳入机构。图为防疫上谕,来自《中国防疫史》。

上一篇

民国:防疫的制度化和行政化

下一篇

武汉会战多重要?蒋介石枪毙一司令,只为保住大西南生命线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