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90年前那位在新疆“力挽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你是否还记得,90年前那位在新疆“力挽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收藏 0 0

[摘要]在新疆大地,至今有许多人依然记得这位民国时期新疆的第一任督军。

你是否还记得,90年前那位在新疆“力挽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杨增新

位于北京昌平区沙河镇的杨增新墓碑,立于民国十九年,碑质为汉白玉,龙首龟趺,碑文二千五百余字,N V : ) [ 5字体秀丽u $ [,内容丰富,记载了杨增新的生平、任官简历,特别提到了他任新疆省政府主席W v X Q时,治政显露其才及处理民族事务、外侵内患的卓越功勋。

葬于此地的杨增新,其实只在年轻的时候来过北京。他从故乡云南% ( / + f跋涉数月进京w : 8 3 D M 参加会试,考上进士后便分配到西北做官4 C ) r } Z t s r。从此,京城的繁华只留在他的记忆里,直到* 0 [ 4 s L Q死后一年,灵柩[ 5 S才运送到北京安– # a I 6 G |葬。K 2 & K O g Z T F

但杨增新的一8 5 u W K # 2生,却须臾不与北京分离。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民国初年,谁占据北京城控制了名义上的中央政府,远在新疆的他便宣称效忠谁。“/ & V ^认庙不认神”是他不变应万变的政策。可以说,古都北京,k s . , = X H m m是他政治上的依归。

与冠盖满城的北京不一样,在数千公里以外的4 t 1 ( g ` !新疆大地,至今有许多人依然记得这位民国时期新疆的第一任督军。A d P $在他去世后的近九十年里,新疆的各族民众中,还传颂着他的事迹。他在汉族、维吾尔、哈萨克族、回族的老人心中,是永远的“老将军”。

你是否还记得,90年前那位在新疆“力挽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位于北京昌平的杨增新墓

骑毛驴到兰州一生献给大西北

杨增新,字鼎臣,同治三年(1864)出生于云南蒙自。蒙自属于今天的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杨增新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许有利于他从政后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也就是他出生那年,新疆@ a A o , P发生动乱,割据政权求援于浩罕汗国,引狼入室。次年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十二年之久# q F + O % c

光绪十} s ]五年(1889),25岁的杨增新赴京参加会试,考中二甲第一百二十七名进士,这样的出身比左宗棠、刘锦棠和魏光焘(清朝的三位治疆功臣)优Q K P K @ e 7 7越。但在分配工作时,他的运气不算好,没进翰林院,也没能留在朝廷的各部做主事,而是分发到最为艰苦的甘肃省听候调遣。杨增新带着夫人,骑着毛驴走到兰州,开始了他在大西北39年的宦海生涯,其中21年在新疆。他把一m p生献给了大西北,直到被刺杀身亡的那一刻。

在甘肃,他先后担r Y @ o任过中卫县县令、河州知府。河州今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回族、东乡等信仰伊斯兰的民族聚居地。治理河州,自古不易,而杨增新的政绩受Z x B f h 0 u W s到当地回、汉士绅的好评,并为其在河州立德政碑,在他的治理下,河州到了夜不闭户、路% C * b ( T / d a不拾遗的程度。

河州的为官经历,可以看作他治理新疆的一次“预演”。

杨增新一直受到上司的器重,可等到满族人升允当了陕甘总督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升允不喜欢这个“云南蛮子”,杨增新当时是文高、武备学堂提调,呆在兰州城,却和总督处不好关系,这; } z G } # N `怎么行呢?当时F B G +的新疆布政使王树枏(nn)早闻杨增新才干出众,便出面找升允协调,将杨增新调到新疆。在当时,出嘉峪关向西,多少有点“发配”的味道,只要不呆在兰州碍眼,升允自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没想到杨增新这次在官场上小小的挫折,成就他一生的事业,也给新疆带来了莫大的福祉。

到了新疆后,杨增新先任阿克苏兵备道。1911年6月,任镇迪道道员兼提法使。“镇”指镇西(巴里坤),“迪”指迪化(乌鲁木齐),从巴里坤到乌鲁木齐,正是新疆东部连接内地的要害区域。

此时,中华大= d o E d q E %地已是山S 8 f雨欲来风满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先后起事,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地处西a p c w陲的新疆也不平静。自新疆收复后,湘军进入新疆,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生活无着,于是加入了哥老G R o d – _ M L会,这些帮会人士同情革命,从收复新疆的主力一变为朝廷的敌人。几任3 6 ] D T 0总督采取铁腕手段,但依然无法根除。新疆新军中的一些军官是革命党人,和哥老会早就暗通款曲,伺机起事。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后,迪化的新军管带、革命党人刘先俊n M x j b(湖南宁乡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仓促起事,随即被新疆巡抚袁大化镇压,刘先俊等一百多人被处死。其余一些革命党人逃出迪化,跑到伊犁和当地革命党人合流。

当时伊犁的地位比较特殊,虽然在政区上归新疆,但驻有伊犁将军,而伊犁将军是从一品武官,设置比新疆巡抚早,常不把新疆巡抚放在眼里。伊犁驻军中有一支从湖北调来的新军,协统杨缵绪(湖北江夏人)和迪化逃来的革命党人合流,在1912年1月19日发动起义,处死伊犁将军志锐,成立新伊大都督府。

清朝宣统帝逊位后,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对前清官吏多数留任,他委任巡抚袁大化为新疆都督,命令他和L % = c伊犁的都督府谈判,W U B w X D U z平定新& E x疆局势。

这袁大化手上K l E ,可是有一百多个革命党人的血债,他留任都督,革命党人肯定不会放过他K ` = b * H c。于是坚决辞职,并急忙收拾细软带着家眷东归内地。辞职前,他先保举喀什道道员袁鸿祐为都督,可这袁鸿祐还没到迪化就职,就被哥老会杀死了。于是,袁大化再保举杨增新任都督。

孤军远征守住阿勒泰

1912年5月18日,杨增新在局势混乱的多事Z L ^ T & ; _之秋就任新疆最高军政长官。此时,他面临的局势比他的任何一位前任都要复杂。刘锦棠、魏光焘P + Bi 6 W w p B + d h模到袁大e d Z – n V 1 化任巡抚时,? ] m M + 虽然国势衰弱,但清廷的法统还在,朝廷命令各省援助新疆的“协饷”仍按期运来,几f K 0任巡抚Y m e | Q J L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军队。而杨增新就任U c g都督时,手中无兵无钱,都督的权力~ 4 [南不过吐鲁番,西不过精河。而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分裂势力蠢蠢欲动。他就像惊涛骇浪中驾驶着一叶扁舟,稍有闪失,船就可能倾覆。

杨增新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伊犁革命党人达成. ` 6 1 : m F _协议,取消了伊犁的临时政府,新疆宣告统一,杨缵绪被任命为喀什提督兼外+ 0 ` k z交特派员。紧接着他平定了哈密事件和沙俄策划的策勒村事件,将分裂的苗头扑灭。

接任新疆都督之初,杨增新最可称道的一项功业是当机立断、通过军事和高层斡旋等多重手段,将阿勒泰地区留在中国的版图内。

地处: H i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在清末并不属于新疆巡抚管辖。它属于外蒙古八旗的辖地,清廷在此设阿L B P勒泰办事大臣,受科布多参 % X赞大臣管辖。辛亥革命后,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风潮中,哲布尊丹巴在1911年12月28日宣布外蒙古八旗“独立i . 4”,称“日光皇帝”。民国建立后H u ] N,外蒙依然事实: 1 ; r S ? u }上受沙俄控制。阿勒泰在清代由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外蒙当局当然想将阿尔泰纳入版图。而阿勒泰的蒙古族部落并不想跟随l C 3 V G J科布多并入外蒙古,愿意留在民国。但他们受到了外蒙古和沙俄的军事进犯,于是“科布多-阿勒泰”战争爆发。杨增新用“围魏救U 1 = n ]赵”之计,派一支孤军远{ – g征科m x Y布多,终于将阿勒泰留在中国境内。阿勒泰先直属于中H ~ 央政府,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内部纷争; E + y e . G不已,无法对孤悬在西北一隅的阿勒泰进行有效管理,阿勒泰随时可能被外蒙吞并。杨增新审时度势,上书中央政府,建议将阿勒泰变为新疆省的一部分,由迪化直接管理。北洋政府同意V O G j X ; 5了杨: G x B ~增新的建; : D 1 Y H M l ;议,阿勒泰地区划归x # O { ~ K = (新疆,成为新疆o i D北部的屏障F n { 6 ` =

你是否还记得,90年前那位在新疆“力挽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杨增新治理新疆时与中外人士合影

察边情顺民意保持新疆太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疆M ) l i [ U } a l周边的局势更加纷乱,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红军(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赤卫队,苏维埃成立后被命名为红军)和白军(以忠于沙皇的军官为骨干c m H / ; M C % 3并得到外国支持的军队)大战,众多哈萨克族难民涌入新疆,部分战败的白军也携带武器进入新= 9 u疆。杨增新出于人道K X J Y M主义精神将这些难民安置,但又要t [ h * g l n 4 F避免干涉他国内政的口实。俄国红军与白军之间的战争,杨增新严守中立。对于进入新疆的败军,他一律解除其武装,进行分散安置,不给另一方越境追剿的口实。

保境安民是杨增新最重要的目标。他一方面“攘外”,通过外交努力和S n n Y & 2英国、苏俄签订一系列条约,保证边境的稳定;另一方面“安内”,在新疆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而对嘉峪关以东的内地政治局势,他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决不介入。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其他人做北洋政府| h +的最高领导人,杨增新都采取“认庙不认神”的政策,其目的就是避免内地军阀混战波及新疆。这在当I U 0 b q d O时中国混乱的局势下,k _ 7 K [应当是较为明智和理性的选择。杨增z 5 v J新对当时的局势是非常失望的,他认为“民国成立,由扰乱而割据,由割据而并吞”,中央政府政令不通,且更替* 1 V H & ? # b频繁。因此,新疆要维护自身的平安,就要有相应Y 6 m的对策。此时,不管中央如何@ r W V D v变化,杨增新表面都拥护中央,但新疆内部事务概由他自己处理。为此,他成功地阻止了“黑喇嘛”的侵扰,挫败了冯玉祥引兵进疆的图谋。在杨增新都督府的大堂两侧,s B T O 8 ` [悬挂一副楹联:“共和实草b / / [ 7 Q q d y昧初开,羞称h x g ; [ ? G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源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民国六年,他在一份公文中简明扼要地对属下阐述其治理新疆的方法:“回疆孤悬万里,五年以来,粗获太平,维持本非容易,一切新政宜察边情,宜顺民意。如有窒碍难行之处,未敢缄默不言。”

“察边情”、“顺民意”是杨增新治理新疆的不二法门。但“顺民意”并非一味地束手不管,相反,对境外的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杨增新一直保持足够的警醒。在民J : * y U国初年,杨增新发布命令,` Z # ? ~ y禁止境外人(特别是土耳其、伊朗等地)在新疆传教并担任教习,决不允许外来者设置宗教经文学堂。针对“两泛”(泛伊斯兰和泛突厥)势力严& P 0 M T力打击的同时,他认为根本的方法M ~ , 2 a & M是改良政治,开启民智。在对中央政府的一封呈文中,他如此说道:“只就新疆一方面而言,唯有实行共和,使种族5 % ~ – g i B之见潜消无形,自可并育而不相害,其最要者,尤在改良政治。”“(少数民族)永受汉官统治,而无溃& _ C . 8 ; I K决之一日,必不可得。……唯有痛除弊政,严惩贪吏,固结民心,潜消隐患。”

吏治清明被尊为O i / { V a q V d“老将军l z S n }

作为一个v ] ] , Y传统士大夫,杨增新治理新疆更倾向用传统的方式。政治上他多用纵横术,平衡民族和派别的势力,让其互相制衡,而不使其中一端过于强大,如他对j * %新疆政坛上两湖帮和甘肃帮即是如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上推崇“无为而治”,澄清吏治,尽量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公共支出,如他治理新疆期间,所养的军队是各^ h ] c @ o [ S省中最少的;对城市建设也m G E U T y不太D , 0 r ` H U W F上心,省会迪化破破烂烂;注重农业和传统手工业,在各地 Q = . g B广修水渠,开垦荒地,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地区发展羊毛加工业。正是在这种强势的“小政府”治理下,新疆社会繁荣,w 2 P U z | / 2 G秩序井然,民族和宗教矛盾得到极大的缓和,他本人也在各族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维吾尔^ u A – 3 –族、哈萨克族人都尊称他为“老将军”。

在新疆成长的锡伯族知S K 2 J f { E 识分子、后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的广禄在其回忆录中如此评价杨增新:“他F ? r ( r w的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严肃亦轻松,不讲享受,没有娱乐,十七年如一日,全副精神都放在如何保卫这块领土的工作上。”

撰写了《中国的边疆》一] ) L O ` 9书的美国人拉提摩尔说:“辛亥革命F Y } i ( b + Q 3后,新9 – z E ~ r I疆政权落在一个很有Q g ~ h G y e /经验的中国官员手里,他善于平衡当地各个民族间的力量,使新疆保持了长期的稳定。? U L { I z % + }

当然,对于杨增新治理新疆+ 5 F K 的策略,新疆内部的一些官吏和年轻的知识分子并非没有抱怨。杨的这一套在一些人眼中是“保守、陈旧、封闭”,他们认为新疆需要更快的社会变革和经c 9 Z P 1 5济发展。杨增新对一些有可能导致新疆Z z d j :混乱的人物毫不手软,比如他诱杀了与云南都督唐继尧联系密切,且准备在新疆发动声明讨伐袁1 F s u R 8世凯的几位云南同乡夏鼎、李寅、马一,– / [ X G因此杨增新也被人斥之为“冷血”。

; 2 % ` ) _加毕业生典礼宴会时被刺杀

说杨增新( E 1 &圆滑也罢,冷血也罢,他最终的目的是保障新疆社会稳定,而不至于卷入国H a a q 6 o }际、国内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漩涡中。出生于巴b 9 T楚县的维吾尔族官员尧乐博士,后来在台湾写过一本回忆录,他在书中如j T a 7 L ]此评A [ Y j R价杨增新:“杨将军乃运用中国传统上的天理、国法、人情的大道理于先,再加恩威兼施的手段于后。顺应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任其自由发展。只要不违法不犯禁,政府决不干( i : m涉居民的* h N * Q行动,同时对各民族处以一律平等的地位,使汉族人没有优越感,其他民族也不会自卑。互相尊重,_ u ` 5和睦相处,各安生业,互济有无。就( V q G I X 这样将新疆治理平安十七年之久N : X { N u R v。在民初内地各省正闹a : r S 1 5 5 q y着大动乱的情况下,新疆简直就成了世外桃源。”

但新疆毕竟不是桃源,揽权过久的杨增新U | ? [ 4 V也遭到了嫉恨。民国& v 5 T n 7 b dt * f [ & y j七年(1928年)七月七日,杨增新参加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典礼之E 1 A W O 1 (后的宴会时,被部下刺杀,史称新疆的“三七政变”。刺杨案至今仍有谜团未解开,后来新疆i j b ? | Y i官方给出的结论是外交署长樊耀南和法政专门学校教? q 0! P E V E T –长张纯, W $熙合谋刺杨。政变被民政厅厅长c J e D x N 4 Y金树仁调兵扑灭,樊和张被杀死,新疆政权落入金树仁手中,而杨增新治疆十七年的平r x $ _ i静也随之被打破。

因处决同乡夏鼎、李寅,杨增新得罪了唐继尧,杨在云南的祖坟被拆毁。他被刺杀时,滇政依然由唐继尧掌握,其灵柩不便回乡安葬。在其儿子、女婿的要求下,1929年,杨增新的灵柩经苏联西伯利亚铁路运送到北京,最终安葬在北京昌平。

杨增新曾在迪化的镇边楼题写了四首绝句,其中两首云:

出关何必望封侯,白发筹边几度* l D R , & , c秋。

四海无家归未得,看山一醉镇边楼。

……

丈夫耻为一身谋,饥溺难忘禹稷忧。

力障狂澜三万里,莫& v & O S 1 ,教海水向西流。

杨增新当年在镇边楼上所看c 1 : | ^ n / a的山应当是红w x q Y w山。红山无语,是否还记得九十年前一位“力障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作者:李勇,北京晚报。

你是否还记得,90年前那位在新疆“力挽狂澜三万里”的老人?

上一篇

为何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只得了一个二等侯爵?

下一篇

盖棺难定盛世才:为何蒋介石最终放他一马?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