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炮干掉皇太极的“红衣大炮”?原来如此!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炮干掉皇太极的“红衣大炮”?原来如此!
收藏 0 0

红衣大炮,原称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500年至1520年制造的一种舰载加农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军人迷信,为了祈求胜利,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象征吉利的红布,正巧清代满族忌讳“夷”字,便定名为红衣大炮。

一炮干掉皇太极的“红衣大炮”?原来如此!

在设计上有优点,炮管长,管壁+ i 4 [ R 6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Z G – 4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 6,此设计可减轻整体重M [ # [ o |量而不降其强度。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形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三米左右,口径110至130毫米,重量在两吨以上。

一炮干掉皇太极的“红衣大炮”?原来如此!

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 4 | y J 3 y T P6世纪初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C ( *w @ 5 W 5 / ~ t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f f b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 3 T / L *大炮。据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y ) I s U ]@ * ) $ t C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

一炮干掉皇太极的“红衣大炮”?原来如此!

明朝前期的自制大口径火铳在原理C ^ ) 6 X e上与这些红夷大炮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前装滑膛火门点火式的,但是具体做出来就大有区别了。明朝前期火铳多以铜为原料,内膛呈喇叭型,炮管显得单薄,以其口径而言炮管显得太短,其外型基本上与现存最早的元代“碗口铳”相同。这种火铳; v (与红夷大] ] , ~ d炮相比火药填l L G Q R = m装量少,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v m g L ,易过热,射速也慢,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较高(铜可用于铜钱,是铸造货币的金属)w K k h } + f ],而且铜太软,每次射击都会造成炮膛扩张,射击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为武器而言寿命太短,唯一的优点是重量i J 9 )轻。在动辄重数千斤] # P A P = $的红夷大炮面前,明朝前期的火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1620年(泰昌元年)明朝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里购买了4门红夷炮, 1623年(天启3年)又增购了22门。颇会来事的葡萄牙人派遣22名工匠和翻译,历尽艰苦把这批火炮从澳门拉到北京。然而新炮演放后不久,明廷内部争议再起。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演放过程中有门红夷炮发射时因被强令装入过多火药炸裂等技术问题,而是“洋铳若能护国,吾辈成何”的国体问题。

就这样引进红夷炮的事项再次受到阻碍。截止到1625年(天启四年),明朝手上的红夷炮仅有总数三十门。这批形制类似英式寇菲林18磅长炮的大家伙,除1门炸膛外,18门留在北京城,11门被调往山海关外的军事重镇宁远。1626年,后金军6万大举进攻宁远t @ A p 1 y C 2 &城,负责镇守宁远的明朝兵备佥事袁崇焕秉持“凭坚城用大炮”的作战方针,倚靠11门红夷炮和17000名士兵死守城池。虽然他实际上并没有取得“炮毙努尔哈赤”的战绩,却也让起兵以来所向披靡的八旗劲旅铩c c B y _ } ! +羽而归。

天启皇帝特地降旨“封西洋大炮为安国全军和辽靖虏大将军”。经此一役,红夷炮的威名k E n才让明朝廷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所折( J i | T 3 f 5 [ S J w X n。在来华传教士和西洋工匠的技术支持下,1630年(崇祯三年),徐光启、孙元化等受命前往山东主持仿造红夷炮的工作,至该年八月,共制造出大中小各型红夷炮400余门。这些火炮后来被布防到北方边境的各个军事要塞里,紧接着,明朝又组建了一支以装备红夷炮为主的火器部队。

虽然当时的明朝文人曾经夸张地形容“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g n m斤”的红夷炮“能洞裂石城,震数b d ! Z n十里”u o ` k o E,但是这种威力不俗的大杀器也有着致命的弱点。因为即使是体量相对袖珍的野战i G X I Z Z * ~型红夷炮,其装填发射的速率也并不高,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火炮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因此,即a * S z使当时最训练有素炮兵也只能达到一分钟一发的射速,且炮体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故在野战时,多只能在开战之先就定点轰击,当对方情势发生逆转m ; | g Z B ],则往往无法机动反映。如果没有数X { 7 = @ ( Z量足够的步兵协同作战,那么火炮就会轻易落入敌人的手@ $ & t E D i中。于是后来的史书中,红夷炮又留下了“长于攻城,拙于野战”的记载。而明军相对于八旗军,恰恰就有野战为弱。

而作为明朝死敌的后金统治者,自从折戟宁远城之后,也极其盼望能获得红夷炮的技术。同样是在1630年,有后金国人在辽东外J [ e c I ! [ d海的一条沉船上打捞出了一门红夷炮。喜出望外的皇: K l Y 9 l太极当即令国中汉族工匠对此炮进行仿制,经过数月努力,采用失蜡法铸造出了后金H = $ ] ^第一门自产红夷炮,炮身竟是采用钢制且很快量产!1633年4月,徐光启等人苦心顾虑打造出h x b & K L U K来的西洋火器部队在吴桥兵变中瓦解,该部将w ? j领孔有德、耿仲明率3600名火器兵,携带十几门红夷炮渡海投降后金,八旗军由此组建了自己的炮兵部队“乌真超哈”。1639年的松山之战,八旗军红夷炮队猛烈的火力就让明朝人深感吃惊。据明将樊成功口报:“达贼r @ q D u H V将松山25,26两日狠攻{ . ? j M B,城中拾得打进炮子601余个,俱重十余斤,目下南墙所装红夷炮37门。”

松山大战后,明军关外红夷炮大多落入八旗之手。明军只有驻守宁远的吴三桂部,尚存有十多门红夷大炮,而此时屯兵锦州的清军已拥有近百门红夷大炮。满人曾h i M S + r } ^扬言:“将炮一百位摆作一排,凭它哪个城池,怎么当得起三四日狠攻?”

当时尚为明朝服务的著名西洋传教士兼军火专家汤若望惊呼道:“彼(指八旗)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 / y V % B K .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x n G @ + 3 { G h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可叹明! – ] V N 9朝曾经倚重的护国神器,此时竟成为八旗兵攻城拔寨的敲门砖。军事技术优势的丧失X f n b * 7加速了明朝的崩溃。

满人入关,一统中原后,在和南明残余势力的交战中依然重视发挥红夷炮的作用。比如在著名的江阴之战中,清军就动用了各类红夷炮224y W g门!康熙年间,在西洋传教士的帮助下,先后仿制出905门大小火炮,除了部分臼炮和源自“佛郎机”的子母炮外,绝大部分是“红夷炮h K 1 C ( O”的魔改版。这些火炮在清朝初年的内外军事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到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老迈年高的红夷炮家族依然是清朝军队装备的主力炮种,随后才因为技术极度落后而逐渐被新式火炮取代。

上一篇

像死人般作战:日军防御比进攻还疯狂

下一篇

真实的中印战争,4万解放军击溃30万印军。唯一不如印军的是!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