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抗战投降的高级国军将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抗战投降的高级国军将领
收藏 0 0
抗战投降的高级国军将领

投敌的国民政府高级将领在数量上有多少?从来说法不一。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编写的《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中列有《国民党高级将领投日一览表1939—1944》, 认为在此期间投敌的高级将领共有62 人。另一种说法则根据叶剑英在1944 年6 月22 日发g P k P b n表的《U ? c : * n : T k中共抗战一般| p ? 7 M 情况的介绍》中提出的统计数据:“但是[ w ] = %伪军的猛烈3 Z C发展是从194L 3 = Z2 年开始, 也Q o 7 C 2可以说是从孙良诚投敌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 在抗战营垒中投敌将领共有将级军官六十七人之多。”这个数字被广泛引用k I ! V 8 I 8 &,《中国抗日大词典》亦采用67 人说d N 9 % ~ % Y,“从1940 年开] E y M D M ! |始, 国民党文武官员及其部队大批投敌, 形成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局面。到1944 年国民党叛国投敌的党政要员中, 有中央委员二十人, 高级将领六十七人。”但国民政府军事将领投日并非从1942或1940年开始,也就是说其实人数比叶剑英所说67人还多。在这些投降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名的有属于西北军系统的郝 Z r I a 2 u 7 V鹏举、郑大章、孙良诚,东北军系统4 H & } !的胡毓坤、鲍文樾等等。

根据对资料的检索, 至少有99 名国民政府军高级将领在1939 年至1945 年H A ] o 5 _间投降敌伪。令人吃惊的是,在t p =国民政府军队各派系中,一直给国人映像积极抗日的西北军,出汉奸最多。高达46人,占投敌O 6 Q u N , , a ^将领总数近半。包括著名的门致中、石友三、郝鹏举、公秉藩、孙良诚、孙玉I n W n田、张岚峰、吴化文、孙殿英、庞炳勋等人。在, y B B @投敌将# [ F T u M L 8领中,军衔最高者] y B . N p为上将孙良诚,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军的投敌人数,是列第二的东北军(11o O e ` E M人)的四倍有余。

结合西北军历史上的表现来看,会发现西北军的高级将领惯于在各大势力间骑墙,为了维` w [ S持自己的势力,不惜充当“三姓家奴”,频繁跳槽站队。作为西北军集团的首领的冯玉祥,有“倒戈将军”的绰号。冯一生倒戈有八次,其中比较著名的三次,其一是发动滦州起义,倒清朝;其二是发动北京政变,戏弄了曹锟、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时囚禁曹锟,通电主和。其三是中原大战时,冯不顾与蒋是结拜兄弟的关系,兵戎相见。在这次中原大战中,由于他的嫡系将领纷纷背叛了他,故而战局每况愈下,冯玉祥被: 4 t ) [ p迫下野。

在他的手下,还有同样深得跳槽精髓的数十位“倒戈将军”,他们有样学样,深得冯玉祥倒戈跳槽的真谛。他们长期追随冯玉祥南征北v $ u B – 5 f b 1战,既有骑墙的两面派,也有汉奸卖国贼。

韩复榘是冯玉祥的爱将,曾在30年代至40年代风光一时,后不顾冯的劝阻投到蒋介石的怀抱,官至国民党陆军上将。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其不战而放弃济南并密谋反蒋,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枪决。

前文提到的孙良诚,中原( % 6 v x ? 3 ;大战冯败时投靠国府,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战开始后,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 i # y @ 4 5指挥,三T u G 0 A T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率所部万余,投汪精卫z g c。抗日战争结束后,顺势投奔蒋介石。

冯的部将石友三,同样是三姓家奴。他背叛6 f e F ] ( R (冯玉祥,投蒋又叛蒋、投张(张学良M / ! r ~ T @ 6)又叛张,投日又抗日,骂声不绝。: { (1938年,他又投共再叛共。/ g U % R F _ 3 1940年4月,石友三遭到八路军的毁灭性打击后,遂转而投靠日军,做了可耻的汉奸。

张岚峰在中原大战后随孙连仲被蒋介石A * 6 q 9 G b #收编,其后曾参与到冯玉祥抗日同盟军的活动中失败后,张岚峰对抗日的前途悲观失望,开始投靠日本特务机关。

抗战投降的高级国军将领

庞炳勋也在中原大战中倒戈背冯投蒋。

抗战爆发后,庞炳勋也曾在台儿庄保卫战立下战功,但1943年,其所辖的24集团军遭到日军围攻,在汉奸孙殿英的劝说下,也公然投敌,任伪军24集团J N T军总司令。

郝鹏举同样f D G q也是劣迹斑斑,他同西北军很多将领一样,在中原大战之后背冯投蒋$ B 0 2 C j。抗z ; ] , :战爆发后,郝鹏举也投靠了日伪政权。

郑大章。在中原大战后投奔张学良。抗战爆发后,于1940年投敌叛国,任汪伪军委委员,中央警卫师长,汪伪中将,后升上将。

门致中,中原大战后背冯投蒋。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第九路军总司令,抗战爆发后,投靠日伪,担任过华北绥靖军总司令、晋察冀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建设委员会主席等职。

在西北军内部,同僚之间因发生龃龉而反目成仇、下级出卖上级不仅屡见不鲜,而且往往对频繁的跳槽站队毫无廉耻之心。西北军的高级E A F V将领惯于跳槽寻找新靠山,放在谁的手里都不会安心,也难怪一向排挤杂牌的蒋介石对西北军格外的刁难了。

排在第二东I 3 O B = # Hs P ;军的情况要比西北军好不少,1937年后东北军投靠日伪的将领,比西北军少很多。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张学良精心培养的东北军抗日同志会成员中的东北军“少壮派”的年轻“爱国将领”,虽然把抗日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求国民中央政府“立即抗` k J I日”、z X : 6 Q J 0要“打回东北去”、高喊“谁不抗日谁就是汉奸卖国贼”!却在抗战爆发不久后纷纷投敌。

这些少壮派军官有相X c [ A当多的人曾参与到西安事变的兵变中,扣押中国国民政府当时= M + 8 B 2 i的军政领袖蒋介石,迫使他接受以一致抗日为名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的要求。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很多积极策划和实行兵变的东北军军官后来都当了汉s d l t p奸。其中以孙铭九最为出名。孙在西安事变前担任张学良的警卫l y s X I营营长,在西安事变时执行了张学良的捉蒋命? 7 : j $ O M @令。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国民政府软禁。对如何营救张学良,东北军将领意见不一,发生了严重分歧,孙铭M M e `九期望以营救张学良的名义夺权,豪言要同国民政府刀兵相见,为此他还杀害了东北军主要将领王以哲,蒋d M T斌,宋学礼等人,直接导致了东北军的解体,自此东北军再也没有一个能服众的主心骨,偌大的东北军犹如一盘散沙。由– % @ R C于捅的篓子太9 u Q . , 0 q ? N大,国共两党孙铭九都待不下去了,走投无路的他干脆投向日伪,担任驻河南的特派员,接着又跑到山东当了伪保安副司令。

在张学良的东北军这些少] f , B U l d 3 i壮派中,w 3 R H投敌的还有抗日同志会书记应德田,他投敌后也混了个河南省教育厅i S W ` ] (厅长的位置。不过这些东北军的军官级别不高。在东北军中的投敌分子里,高3 z s 6 U P级将领主要有前文提到的鲍文樾、胡毓坤、潘干丞等人。鲍文樾也曾是东北军少壮派将领,因西安事变被解职后,在抗战期间被汪伪政权拉拢,出任汪伪政府军事委员、伪政府军政部长。他辩称投敌是为了反蒋,为张学良报仇,但还是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处决。胡毓坤在抗战两年后对前途悲观失望,A g | l I I在鲍文樾的游说下投敌叛国。白凤翔% E j d在作战中负伤被俘,担任伪“东亚同盟军”的指挥官。k ? u h 2 X M P g

中央军投敌的的人数也有9人,在投敌的中央军将领里,主动投靠日伪的只有曾任武汉警备司令的叶V F H蓬,及第一战区旅长贺凯宪,其余周庆祥等5人都是随方先觉死守衡阳47天后不支投降的,其后不久就逃离日军控制返回国府,情况比较特殊。中央军将D # S r领仅占投敌将领总数的8%。

在各种原因下投敌的军事将领主要为地方“杂牌军_ c N D D U w”,中– = ; % z 8 8 )央军将领投降较多的只有衡阳一次。针对国民政府军策反的情况,1939年时任中国派遣军第11军司令官的冈村v I E h宁次在“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 2 V e曾判断:“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 s ~ A 5 R + M t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Z / y } `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上一篇

古代消防:唐代用溅筒灭火 清代民间消防组织多

下一篇

1955年授衔时年龄最老的少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