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论《道德经》的“成败”观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论《道德经》的“成败”观
收藏 0 0

今人把“成败”当做一组对立的概念,但在《道德经》中“成”与“败”各有深意,鲜有并举,仅在第六十四章同时出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所言的“败”蕴含着对复杂系统的敬畏心,所言的“成”蕴含着对功绩的不自居的态度、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H L 6 & O 1系以及对道的体察。

论《道德经》的“成败”观

老子论“败”

老子所言的“败”,是基于对“天下神器”的复杂性和人本身的局限性的认识而对“有为”所下的判断。他认为面对复杂系统时轻易地“有为”,结局将会是“败”。这种对复杂系统的敬畏心和人对此应有的谦卑态度,不仅适用于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5 O ) ~ : / W 5,同样也适用于处理人际关系这样的小事。

论《道德经》的“成败”观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有言“将欲取天下而为之i 2 ,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 } v J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是以圣人去C s a p – * $甚,去奢,去泰。”

陈鼓应等前辈学者对“败”的解释相似,认为皆做“失败”解。“天下神器”依他们看来,大约是“天下人”或“天下万物”的意思。老子已经认识到,“天下神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其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对H h a于这样一个系统,如果“为之”,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论《道德经》的“成败”观

老子论“成”

今人往往“成”“败”并举,而老子所说的“成”是很少与“败”对应的,“成”另有一套用法,与前述与复杂性相关的“败”的关u u , ; ! 9 f 0系不大。《道德经》中的“成”按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形容取得成就后的状态;二是指出行为和结果之间的通路或行为导向的结果;三是描述客观事物或现象

论《道德经》的“成败”观

《老子》18处“成”中最特殊的当属第二十五章,该章总括地描述道的状态——“有物混成”。道的“混成”表现在多个方面:道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的万事万物不一样,道“独立而不改”,没有也不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东西。道本身就是圆满自足的、无声无形的^ : B ; =,而且自有一套运行规则,不受E W _ p N ? #他物干扰,包括时间和空间。

因为道既然H 1 w U C S独立而不改,那么也就是永恒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对道而言没有意义。

上一篇

老人常说:\"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 到底啥意思?说的真在理

下一篇

《道德经》的内涵“博大精深”详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