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为什么​周文王​姬昌不反,武王姬发却反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为什么​周文王​姬昌不反,武王姬发却反了?
收藏 0 0

这时候的纣王如同大多数帝王那样,即位之初,雄心勃勃,勤政爱民,善于纳谏,对外开拓疆土,对内亲理政事,后宫三千佳丽和平相处,文臣武将忠心耿耿。而后逐渐生活腐化,酒池肉林,驱逐忠臣良将导致殷商衰落。那殷商后期为什么文王姬昌不反,武王姬发却反了?

为什么​周文王​姬昌不反,武王姬发却反了?

文王姬昌,姬姓,名昌。继位为西伯侯。商朝时期的爵位不同于周朝以后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这是有史记载比较明确的爵位制度,其后的几千年封建王朝差不多都使用这样的爵位分封制度。

夏商两朝好像不明确或者没有,但商朝既然有西伯侯的侯爵,应该是有爵位制度的,可能记载模糊原因,据记载商有侯、甸、男、卫、邦伯。准确与否不得而知,不过西伯侯究竟是伯爵还是侯爵?我也蒙了,既然影视剧都侯爷侯爷的叫,那就算是侯爵吧,西伯侯作为四方大诸侯,也应该是爵位第一等的侯爵!个人认为商朝是有爵位制度的,周朝的爵位制度一定是来自于商朝的爵位雏形。

曾囚禁于羑(you)里城(今安阳汤阴)的周文王在武王即位周天子之前,是不叫文王的,文王是武王姬发灭商以后即周天子之位以后追封的他爹为文王!

武王姬发,姬姓,名发,家里老二,所以又叫仲发,古代家庭男子按大小分伯仲叔季,比如三国时期的孙坚两子。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武王姬发的“武”也是死后的谥号,生前肯定不能叫的啊,封神榜上以姜子牙为首的臣下,经常武王武王的叫的肯定不对。了解文武二王之后,来想想为什么姬昌不反,姬发却反了?

为什么​周文王​姬昌不反,武王姬发却反了?

首先我们从时间上来对比,姬昌时期,周弱商强,虽然西伯侯治理有方,国富民强,但是不代表军事实力也强,此时的殷商依然是安民乐业,国力强盛四方来朝的大国之威。纣王年富力强,勤于政事,君臣和谐上下一心!

姬发时期,姬昌死后,姬发在军事鼻祖姜子牙的辅佐之下,继承姬昌打下的强国基础,又大力发展军事,重用姬昌时期成长起来的将领。而这时候的纣王酒池肉林,诛杀忠臣良将,杀妻灭子,民怨沸腾,四方不朝,偶尔谋反,已有内忧外困之象。

其次我们从思想上来对比,姬昌时期,姬昌只是大力发展治下的经济,积极防御来自商朝的军事讨伐,并没有主观上的主动造反观念,也没有谋反之意。毕竟在那个制度森严的奴隶制社会时期,等级观念是比较强烈的,比如那时候的奴隶,个人觉得即使放开他,让他跑他也不会跑,因为在他心里他知道自己是个奴隶,跑到哪里都是奴隶。

同样的姬昌也觉得自己是臣子,没有臣子讨伐君主的道理。姬发时期,姜子牙辅佐,军事实力逐渐强盛,纣王又频频讨伐西岐,姜子牙作为军事鼻祖肯定有超前的思想的。

为什么​周文王​姬昌不反,武王姬发却反了?

那么姜子牙肯定会谏言姬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天下大势联合诸侯主动讨伐纣王,一般来说都是老子保守,儿开放,那这时候作为第一大诸侯国,商汤可以伐夏,周为什么不能伐商?武王姬发没有君临天下之心吗?肯定有!

再次,就是机遇,姬昌时期,且不说有没有谋反的念头,即使有,那么机遇有吗?没有,这时候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纣王一方。姬发时期。这时候的纣王外对民众,内对群臣矛盾已经激化,穷兵黩武的纣王又频频出兵讨伐外方诸侯,国内兵力空虚,内有内忧,外有外患,绝对是武王伐纣最佳时机!

姬发抓住时机,以姬昌发展的国力,以姜子牙发展的军力,以频频受到纣王讨伐的各个诸侯之力,以正义之师的名义发动了牧野之战!

因此,文王不反,武王反,是有各方面综合原因的!至于牧野之战是否正义?只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胜者肯定会打扮的漂亮一点!

上一篇

三国时期,五虎上将的坐骑分别是什么?张飞的坐骑才叫霸气

下一篇

魏忠贤与孙承宗的对弈,诠释了什么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