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收藏 0 0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在影视剧的巨大宣传作用,乔家大院早已是名声在外,不少外地游客到乔家大院一看都难免惊呼:果然是气势恢宏,叹为观止。然而在山西,很多大院不仅比乔家大院规模大得多,在历史地位、建筑艺术等方面也超出乔家不少,只是“酒香无奈巷子深”,了解这些大院的人并不多。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 X M r R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常家庄园——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

“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是流@ R ? E 2传在山西的一句俗语,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可谓三晋l e 4 & X民居建筑之首,修J 3 n B h H复开放的部分12万平方米,仅为原有面积的1/4,r 6 R U C Z 0 {H M ) H x便如此,仍比乔家大院大_ w H e 712倍。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常家投入巨资营建宅院。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家建有宅院80多座,楼房50余幢,房屋3500余间,占地面积300余亩,规模之庞b h D i J o 0大,世所罕见。常家环庄园而建的堡墙长达4公里,共开8个堡% ! 5门,而平遥古城,城墙周长也不过6g n ) W R H X公里,开设4座城门,常家5 t & I e大院与其说是一所民宅,倒不如说是k e { ^ I一座城池。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其布局呈车辐` m ? ? e c状,故名车辋村。常家庄园祖先在明代由太谷迁居车辋,以牧羊为生,八世祖常威身背褡裢远赴张家口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先祖的牧羊鞭、常威的褡裢后来供奉于常氏宗% 7 1 ~ H d Z i祠内,与常万达的名言“视有若无,视盈若虚”一起被常家子孙尊崇了二百年。常威之Y ! | 0 k J A子常万(王已)、常万达学有所成之后,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兄弟两先后创立了“十大德”、“十大玉”20个商号,– y r | } 0 , * ]开辟了由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的数B I E y 2 d ]万里国际贸易通道W W Q _ y l [ B“茶叶之路”,成为首k c W .屈一指的晋商“外贸世家”。常氏家族鼎盛之际,拥有员工千余人,骆驼上= C 7 4 4 3 ?万峰,独占中俄茶叶贸易的四成,在乾隆年间是? @ * ] ) J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富商。

常家庄园特色赫然于世!到常家庄园去观光,走马观花也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最精练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建筑和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帖、十三亭h B w G a、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数字相加,也得有百余处开放于游览者。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M V A 6 B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d e 4 0 J则又一处倒座南房] x | S & = ~,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l N # 4 6 c L | x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 z L + q J (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T + | _ @ X J { !其附属建筑却又p k S充分显示了南+ n b 5 1 X [ y国园林[ 1 G W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a * U R F c 2 & {了“绮丽”。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王家大院—中国民间故宫

给王家这么一个美誉,可不算王家占了故宫的便宜,因为王家的面积远比故宫o $ G要大。据王5 X r 3 ] _ b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十六年,静升王氏家族的住宅,随其族业的不断兴盛,在村中,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不断延伸,渐修渐众,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2 P ; F a y 3 c 2宫庞大。所以尽管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f h O ^ 1 e – L B,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但实际上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1/4。x ( v $ Z B

王氏家族历史地位之高,家族之望是令人咂舌的。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莹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l } 3 M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 o –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_ [ s J @ 1等,善举不断。在此期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l Y H(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富家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王氏家族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观因素外,在本身,则主要是子8 . .弟不争,日趋奢靡。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F f – H b G / I立后,王家人从业各界多有建树,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大院的选址。一是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占据静升村北山坡黄土高地,背阴可以阻挡胡地北风,向q @ Z m ^ 5 3 e阳能使阳光照射充足;二是凭借坡间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沟于左右,可保证a ~ / 0 m y 8 bs : – p A* J s [ 4 ` L 8地“高无近旱而水用足”,无水灾之患,亦无缺水之虞;三是依山面水,居高可以望远。

环顾四周,群山连绵,气象万千。充L t % ^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坚固6 N u H n、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整个建筑D 7 Z W 6 & q设制,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既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又合乎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道德礼制,同时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术有机q I Q S 3 a e L地融为一体,形成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不愧为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r / ! X 7 i k t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曹家三多堂——中% } j国古代最大的跨国公司

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看过《乔家大院》的都知道乔致庸是一位经商的奇才,但真要从家族的角度去比较,曹家的经商史任谁看也是一段传奇。家始祖曹邦彦b r v m 7是太原晋祠花塔村人,以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洸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的独闯关东做买卖,~ . u g ( * 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清兵入关,又把生意做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向全国辐3 N a射。

到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大江南6 l n S J s 6 0北都有曹家的铺面,达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000人,所以乡民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的说法。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D $ p G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惜于光绪甲午、庚子年以后由于^ * 2 A f l战争、商业竞争、子孙的骄奢淫逸导致了失败,终于走完了自己的辉煌历I J (程。

曹家大院在曹家极盛之时,在C g $北洸村相继建起了一批布局庞大富丽堂皇的宅院,如:n T n %l E ! – ,桂堂、怀义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禄”、“寿”、“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幸存下来的“寿”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堂名,习惯上称为多福、多寿、多男为内容的“三多堂”。这座宅院以高耸大雅,厚重古朴的特e . Q l e # . x色冠于群院之首。宅院座北朝南,分南北二部分,东西并排三个穿堂大院,连接三座三层17米高的楼房,内套15个小院,现存房舍277间。整个建筑雕梁h a y D M [ B画栋+ p / ^ d,龙楼凤阁鳞次林比,信步廊庑迂回,举目檐牙高喙,r j d c j b A J =一座庞大气派的豪门宅院!

楼顶还建有三个亭A O m ? R ) j { h式重楼,Z ) W Y 7 H – $飞阁凌空,是曹家护院c h i o c 0 e h Z家丁巡逻之地,也是主人举杯邀月之所。建筑造形酷似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头像。M ) j j ^ ! p Q当清晨雾气霭霭之时,或黄昏暮色茫茫之际,站在远处观赏,三座顶楼和整个建筑一起,酷似三头庞大的“牛”、“羊”、“猪”形。这种追新逐奇的建造意识,给H P q I宅院平添了几分辉煌和神秘。

三多堂建筑堪称中国民宅奇葩,然而三多堂展出的珍宝则是花蕊朵朵了。它陈列有四大项目12个内容,数千件文物工艺,数千张照片,再配以绘画、书法、) } $ d模型及现代化的灯光、音响效果,较好地反映了曹家全盛时期的概貌。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申家大院——院看尽T / 2 7潞商

提起山西的大院,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 ` W – h Z $ .到乔家大院、王1 r n 8 ; 7 p家大A 9 ] o C 4 –院、常家大院等晋中商人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尽管明代沈思孝在《晋录》中指出:“平阳、泽、潞豪商大贾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m E E * Y。”但几百年来,潞商的研究一直缺乏实物载体的支撑。而西白兔乡b : * =中村“申家二十四院“的发现,填补了潞商文化研究在实物方面的空白,成为破解潞商文化的一把“金钥匙”,具有极高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申家作为潞商的代表,不仅表现在产业的兴盛上,从宅院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上也不难看出申家当时R m 实力的庞8 j j Y L !大、财力的雄厚,申家最具代表性的宅院要数中村的棋盘二十四院,至今保存尚算完整。虽从外观上看有破败之处,但仍掩饰不住申家昔日的辉z i W C B 3 4 m 煌和骄傲。二十四院由多个四合院、三合院、窑, 4 7洞组成宅院群落,故称“棋盘二十四院”,其布局都保留了晋M – z 3 q | { ( X东南民居的特色,即古朴典雅,又不失豪华的建筑风格,成为研究明清两代民居建筑嬗变最有力的实物例证。

申氏在明初p J c 5 Y o ?从潞城县天贡村迁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 ! I r I 8)迁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开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家最旺盛的时期在第七、八代之间,其后至嘉庆末年(公元1814)开始衰败,从兴盛到衰败大约270年。其兴盛、衰败的家族史与潞商的发展轨迹颇为相似。申氏起家也F A :是靠盐铁,其贩盐活动始于明正德年间,当时申家将粮食、铁制品等商品用骡马驮运至B P ^ 7 C平阳,卖后买进食盐再运回囤积、转售从而牟其利润。从现存村东的三座铁矿之一,以及铁铺院、歇马店等遗存可以看出,申家的铁业在当时已经形成了采矿、冶炼、销售一条龙的模式。另外,在当时北中国最大的铁货交易市场——长治县荫城镇,申家还拥有m { | ) s s 1 + 8一半实力雄厚的铁货交易店“福顺永”。

除经营铁业外,丝绸业也是申家的支柱产业。创作于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中有17处提到潞绸,同时期的另一部名著《醒世恒言》也多处# L u x U D q提到潞绸。据顺治《潞安府志》载:“洪武初年,潞州六县有桑树8万余株,织机9000余张”,可谓“登机鸣抒者,奚啻数千家。”足见潞商经营丝绸业之辉~ } o r煌。除此之外,申家还兼营当铺、客栈、花店、酒坊、醋坊、皮革等,其中当铺在当时颇D 3 M具影响力,数量达32家,G , H Z , A 3 9 5西安、临汾、河南、河北均有分店。现存较好的有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的“大申店”。清道光十年(即1830年)申家申明远一支迁至今邯郸峰峰矿区八特古镇,成为当地八大显赫家族之首,富甲一方,子嗣+ I M兴盛。

那些远比乔家大院牛气的晋商大院

渠家大院——渠半城里看晋商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年的主人在县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2% l I3628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00平方米,整座大院宏伟庄重,高峻威严,气象森然,为全国罕见的五] – – 7 8进式穿堂院。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组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主次分明。

渠家大院的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民居瑰宝。利用这一建筑奇葩开辟的晋商文化$ 5 n v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展示晋商文化的博物馆。通过7d S ( # @大系列、25个展室,揭示了晋商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T m W J , R q首的奥秘。

渠氏原籍为上党长子县,明朝时先祖渠济经常往返于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利用两地价格差异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点积蓄,便在祁县城内定居下来。他的儿子仍以小贩小卖为谋生手段,随着买卖的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到第9世时,家道初步呈小康景象,结束& v E g l c了摊贩生活,始设铺面,创立字号。第14世渠j ( c同海由“走西口H 0 Q S V ?”经商致富,独自开设了1 & _ M J b k r &“长源厚”字号。第15世渠映满又增7 Z 6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湘采办茶叶,再经销到各地。以16世渠长瀛时,又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到这个时候,渠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到第17世“源”字辈时,渠氏商业进入了黄金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渠家开设的长源川、长裕川两大茶庄,从两湖采办红茶,贩销于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国,他们还开设有“三晋源”、“百川$ Q R通”票号。抗战开始后,长裕川在日占区的分号相继撤销,逐由成都分号代理总号辖抗战区的分号,祁县总号成为日军驻地。解放后,渠仁甫捐出了祁县的/ w ^ Z ( ? S / V房产(包括他的书舍和竞新学校@ Q : C q )的财产)。渠仁甫(1880 ——1963)被选为省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是位爱国兴学的三晋名人。

渠家从渠氏第十七代源字辈进入鼎盛,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渠家共有资产三四百万两,事实上远远不止此数,传说,仅“旺财主”渠源浈的一个R – G ` . Y f银窑内就藏有白银三百万两。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任山西省军政府都督时,财政困难,曾托人向渠源浈代理钱,渠源浈借给军费30万两。从这些中亦可印证其富有程度。

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连续剧《昌晋源票号》即是根据渠家的故事改编,片中反映了三晋源票号的经营以及渠源浈、渠本翘父子在思想、观念上的激烈冲突。渠源浈是一个杰出的商业天才,但性格古怪,他的曾孙渠川因此将这部小说定名为《金魔》。与1 + 5 o M F |父亲终生未能化解矛盾的渠本翘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走科举之路步入仕途,成为著名的爱国商人、教育家。

下一篇

小孩戴锁和镯子的传说跟钟馗有关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