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收藏 0 0

宗人府[zng rn f]

“宗人府”,官署名,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一、起源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清代宗人府沿革

顺治九年设宗人府

置宗令一人,亲王、郡王为之

左、右宗正,贝勒、贝子兼摄,各一人

左、右宗人,镇国公、辅国公及将军兼摄、后择贤,不以爵限,各一人。

启心郎,觉罗一人,汉军二人,初制,秩视理事官,与府丞并为正官,始以满臣不谙汉语,议事令坐其中,后多缘以为奸。九年启心郎改视侍郎

郎中六人

员外郎四人,以觉罗为之,嗣改觉罗、满洲参用

主事三人,以觉罗为之,嗣改觉罗、满洲参用

堂主事二人

经历三人,宗室、满洲二人,汉一人

笔帖式二十有四人。后增减无恒。初为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寻改六、七、八品及无顶戴笔帖式。各部同。

康熙十二年裁启心郎

增满洲主事一人,分隶左、右二司

康熙三十八年郎中裁二人

经历裁汉缺

雍正元年增汉主事二人。用进士出身者

雍正二年改郎中为理事官,并定为宗室、满洲参用。

改员外郎为副理事官,并定为宗室、满洲参用。

乾隆二十九年经历改用宗室

允府丞储麟趾奏,理事官、副理事官始专用宗室人员[3]

乾隆五十三年增置委署主事四人,笔帖式改

二、官员配置

明朝属官

宗人令,一人(正一品) 秦王朱樉任

左宗正,一人(正一品)晋王朱棡任

右宗正,一人(正一品)燕王朱棣任

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周王朱橚任

右宗人,一人(正一品)楚王朱桢任

属官: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掌管发收公文。

清朝属官

堂官

宗令,一人,宗室王公担任,掌皇族属籍,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

左右宗正,各一人,宗室王公担任,辅佐宗令。

左右宗人,各一人,宗室王公担任,辅佐宗令。

府丞,汉一人,正三品,掌校汉文册籍。

属官

满堂主事,二名,正六品,掌清文奏稿

汉堂主事,二名,正六品,掌汉文典籍

经历司经历,正六品,掌出纳文移,宗室担任

左右二司理事官,正五品,左右二司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谱牒,序录子女嫡庶、生卒、婚嫁,官爵、名谥;并核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宗室为之

左右二司副理事官,从五品,辅佐理事官,宗室为之

左右二司主事,俱各二人,宗室为之

左右二司委署主事,俱各二人,宗室为之

左右二司笔帖式,各二十四人,宗室为之,掌繙译文书

左右二司效力笔帖式,各二十四人,宗室为之。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清朝时,宗人府是专门给犯了错的八旗子弟,其实也就是贵族子弟反思的地方。被关进宗人府的人多半是皇家子弟,并不会受到严刑拷打,但是行动受限、地位低下。

宗人府,即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于洪武三年创立,最初名为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朱棣即位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具体所负责的事务则交由礼部办理,宗人府名存实亡。

清朝入关后,因为八旗子弟过多,所以重启宗人府。清朝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名为宗令,多由清朝宗室中的亲王或郡王担任。

在清朝时期,八旗子弟享有很多的特权,甚至可以白领俸禄。而要确定你是否具备领取俸禄的资格,主要靠宗人府的记载。

宗人府掌管着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实时进行更新。他们撰载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的嫡庶、封号、出生年月、婚丧嫁娶等种种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凡是宗族之事,均由他们向皇帝汇报,并记录罪责。

进了宗人府的人,一生基本上就出不来了。虽然这些犯了错的人,在宗人府也有人伺候,但他们行动范围却受到限制,一生只能在小黑屋里度过。而且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他们,突然开始吃粗茶淡饭,也很难接受。

当然,这还只是物质层面的变化。在宗人府待的时间越久,他们的心理就会越压抑,很多人往往会因为受不了这个氛围而发疯。所以但凡进了宗人府的人,即使没人打骂,他们一般也撑不了多久。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