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收藏 0 0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明仁宗朱高炽

“万里长城功盖世,九州春色竟折腰”。这是后世对秦始皇的评价,赞叹他一统九州的盖世奇功。可明朝有一位皇帝,并不像秦始皇那般英雄气概,甚至身体有些肥胖,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可是为何,明朝的皇帝却都把他当作标杆呢?甚至历史学家给他父子的评价是:明有仁宣,犹如周有成康,汉有文景。给这么高的评价,又是为何呢?

外柔内刚,崭露头脚

这位皇帝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他是朱棣的儿子,也是徐达的外孙。可朱高炽并没有遗传朱徐两家的基因,不仅长的异常肥胖,还不喜欢运动,日常行走都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行。因此,对于一向精明强干的朱棣而言,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

和朱棣恰恰相反的是,朱元璋倒挺喜欢这个儒雅又仁爱的皇孙。一次,朱元璋派朱高炽去检阅军队,但朱高炽很快就回来了,朱元璋很是惊讶。朱高炽解释道:“清晨太冷,检阅应该等到士兵吃完早饭再进行。”

后来还有一次,朱元璋让朱高炽审阅奏章,朱高炽不仅有条不紊的把文武百官的奏章分开放,事后还做了详细的汇报。这两件事,让朱元璋感觉到了朱高炽的仁爱和行政处理能力。

朱高炽第一次让朱棣刮目相看的时候,还是在靖难时期。朱棣起兵后,命朱高炽留守北京城。可就在这时,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前来攻城。朱高炽组织部下进行抵御,并成功守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对整个靖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朱高炽在靖难时期最耀眼的一笔。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

监国理政,被封太子

朱高炽由于身体不好,每次行军打仗的时候,都是留在后方监理国政。而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却恰恰相反,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深得武将的爱戴,与朱棣倒颇有几分相像。靖难时期,每逢危难时刻,朱棣都曾多次说道:“努力吧,皇长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听完这话,朱高煦的热情都异常高涨。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朱高炽和朱高煦

靖难成功后,朱棣坐上了皇位,但立太子的时候却出现了犹豫。皇长子朱高炽是朱元璋亲封的燕世子,是合法继承人,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很重要。但朱高煦英俊魁梧,且在靖难时期又立有大功,深得朱棣的喜爱。

如果就朱棣本人而言,他还是希望朱高煦来继承他的皇位。但由于明朝的内阁制度和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制约着朱棣,最后不得不册封朱高炽为太子。除此之外,朱棣对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甚为喜爱。在太子人选的关键时刻,著名的文臣解缙一句:好圣孙。让朱棣彻底下定了决心。

短暂在位,永久标杆

1424年,朱棣在北征蒙古的途中逝世。为了防止朱高煦造反,随行的大臣张辅、杨荣等人,决定秘不发丧,每天还是照旧请安送饭,直到返回京城。这次由于大臣们处理得当,并没有发生什么叛乱,政权过渡的也稳定。后期,朱高煦等人虽然多有冒犯,但朱高炽也是以宽仁的态度对待。

朱高炽登基后,为了休养生息,减轻百姓负担。先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停止了郑和预定的远航计划。紧接着,又取消了派往云南和交趾(安南)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

同时,为了平息内部矛盾,朱高炽赦免了靖难遗孤,使得许多冤案多有昭雪,包括方孝孺灭十族的惨案。

最后,在他死前的一个月,还想要将都城迁回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为了北征,但朱高炽并不喜欢打仗,而且为了维持京城的费用,会大大增加东南地区的负担,这是朱高煦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惜的是,朱高炽很快便离开了人世,迁都南京的计划也被搁置了。朱高炽在位的时间虽然短,但他监国理政的时间却很长,而且继位后又呕心沥血的扭转前朝弊政,为“仁宣之治”打开了局面。也正是因此,明朝的皇帝大多以他为标杆,学习他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却是明朝皇帝的标杆,为啥评价这么高?

大明风华剧照

上一篇

她是孙中山的原配夫人,相夫教子三十年,却最终选择了离开

下一篇

史上最笨的诗人,三年憋出两句诗,还被吹捧了上千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