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收藏 0 0

本文由诗的影视独家原创,未经允可禁止转载

她头脑冷静,虽遭冷遇也不灰心丧气,决不形诸声色,她在等待着时机。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他几乎丧失了理智。当时,民间流行一本叫《秘记》的书。书里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看了《秘记》,心中十分不安,他为身后大唐的国运而焦虑,于是想要找到这个“武王”,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经过仔细清查,终于发现了这位“武王”。他的名字叫“李君羡”,官衔是“左武卫将军”,籍贯是“武安县(今河北省武安县)人”,封爵“武安县公”,职守是宫城北门的“玄武门”,从名字、籍贯、封邑、官职一连串地占了四个“”字。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唐太宗

太宗大为惊愕,书上说的预兆不正在此人身上吗?可是,李君羡是个须眉如戟、粗壮孔武的男子汉,而《秘记》上不是说“女主”吗?原来,李君羡小时候,他父母盼他易于养活,特意给他起了个女孩儿的名字,叫“五娘”。这“”、“”不是同一个音吗?太宗心想,夺我天下的绝不会是一个弱女子,必定是员大将,而李君羡不正是职守宫中要害玄武门的大将吗?当年,自己不就是发动玄武门政变才当上皇帝的吗?《秘记》上说的一定就是他了。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李君羡

于是太宗先找个借口把李君羡贬到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任刺史,然后又找了个罪名将他杀掉。可怜李君羡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真正死因。唐太宗晚年欲求长生不老,服食方士炼就的金丹,还特别迷信天象术数。太宗杀了李君羡,还是不放心,于是就请太史令李淳风占。李淳风精通数术,善观天象,他见太白星于白天显现,就占了一卦是“女主昌”,于大唐不吉。太宗心慌,就问李淳风:“《秘记》上所说的那个姓武的要夺李家天下,这件事到底可信不可信?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李淳风剧照

李淳风据实回答说:“我夜观天象,又查历法,发现《秘记》所说的那个姓武的人已经在宫中了,从现在起往后三十年,她必得天下,把李家的子孙杀光殆尽,这个凶卦已经形成了。”太宗听后更加焦急,问道:“我看把所怀疑的人都杀光,你看怎么样?”李淳风答道:“这是个定数,天之所命,人抗拒不了,何必为此再多杀无辜呢?而且,从现在往后再过三十年,她人也老了,应该有些慈悲之心了,为祸作乱会有所收敛。如果今天一定要把她找出来杀死,老天可能会再派一个年轻的人来,比她更狠毒,那时,陛下的子孙真的会一个也不剩了。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武媚娘

于是太宗就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勉强作罢。武媚娘没损伤一根毫毛,安全无恙。这两件颇有虚诞附会的事件都曾载人正史,它表现了太宗晚年对李唐王朝长治久安的担心。武媚娘这位绝非常人可及的聪慧之人,看到自己不能得意于太宗,就把猎取的目标对准了太子,因为太宗千秋之后,太子便会登基称帝。太子李治是长孙皇后的次子,这位二十出头的青年性格软弱任性,多愁善感,一见美色就神魂颠倒。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得了风疾,瘫痪在床,李治频频进宫探望。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李治

在宫中,他常常遇见亭亭玉立、体态健硕的武媚娘。无论是在廊檐下,还是在园中,武媚娘那眼含秋水的一瞥,动人心魄的一笑,都挑逗得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难耐心头欲火。可在父皇驾前,他必须有所克制,不可失礼,然而越是这样,求情之心反而越发难制。一次,太子见周围无人,便上前对武媚娘挑逗说:“昨夜巫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奈无门。”武媚娘低首含道:“未曾锦帐风云会,先沐君王雨露恩。”是的,这位极聪明又有野心的女人已经把自己的一生和前途都押在了太子身上,她是多么渴望太子殿下的“恩泽”呀。

唐太宗晚年猜忌心理日趋严重,是因为不想李唐王朝不被人夺去吗?

太子

太子受了蛊惑,欲火中烧,竟意乱神迷地大胆起来,顾不得礼法,也不怕乱伦之罪,两人恣情拥抱调笑,陶醉在情中。太子恨不能将武媚娘金屋藏娇,但父皇还在,只好暂时收敛,可是,私情暗中不断。武媚娘抓住太子的心理,瞅准时机,紧逼太子道:“我与你已犯下了乱伦之罪,等你做了皇上,将如何安排我?”太子信誓旦旦地说:“我当皇上后,立即封你为皇后。

  • 参考资料
  • 《秘记》
上一篇

近代日本长期以德国为师,为什么在二战后短短二十多年日本就超过

下一篇

封神中有个嘴炮小兵,笑话姜子牙的出身,封神后,永受世人厌恶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