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收藏 0 0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于西安称帝,结束了14年的游击战争,国号“大顺”,并于同年二月八日建立“大顺国”。随后“御驾亲征”挥师东进,过黄河,克太原,一路所向披靡,过关斩将,剑指北京城。

但是,明王朝虽已腐败,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无能之辈,兵至宁武关,碰到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宁武关城小兵不多,只有四里城墙,四千兵,但是守城的是勇为营将领周遇吉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宁武关城楼

勇为营的历史就有点悠久了,他原是太祖朱元璋的亲军卫,后期的禁卫军早已经没有了战斗力 了,只有四卫营还堪重用,被崇祯皇帝改造成现在的勇为营,他们还有关更响亮的名字叫“黑虎头军”,只因他们全军着皂布衣甲,头戴黑色虎头帽。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勇为营由崇祯手里设立,人虽不多,最多时也不过一万人而已,但是,由于孙应元、黄的共、周遇吉的训练得法,造就了战斗力超强的部队,面对凶悍的八旗兵,李自成的大顺军,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的。

李自成的20万大军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部队。守城部队白天与大顺军打阵地攻坚战,晚上据险守城,经过多日鏖战,大顺军的尸体在关前堆积如山,死伤不可计数。《罪惟录》:“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可见战况何等的激烈。更为要命的是遇到了一个不要命的总兵周遇吉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英雄总兵周遇吉雕像

据《明史》记载,宁武城在周遇吉的率领下,多次修复被大炮轰倒的城墙,继续与大顺军激战,城破后的巷战中,浑身中箭的周遇吉以一敌十的战至最后一刻。被俘后,恼羞成怒的李自成将他“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即使这样,李自成此时并没有完全占据宁武城,城中百姓自发的与大顺军展开最后的恶战,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这时的李自成已完全丧失了理智,下令屠城。史载:农民军破城后,婴幼不遗,全城屠尽。

在清朝年间,山西宁武有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是周遇吉为了老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自己来到大顺军的阵前叫骂李自成,结果被李自成亲手杀死的。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宁武之战

周遇吉的这种做法似乎是太有点出人意外的了。后世有人对次做了调查,以此为据写下了《总镇周公墓表》:周遇吉来到大顺军的大营是想告诉李自成:死守宁武关的命令是我下的,与老百姓无关。在劝降不成的情况下将周遇吉杀害了,死后被明军埋葬与宁武关的东门外。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周遇吉之墓

康熙年间也有也有人找到了当事人之一的马守备,据其言,周遇吉是在李自成以满城百姓的威胁下,以求免了满城百姓的生命,主动来到大顺营就义的。

周遇吉这位杰出的明总兵,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正史和清时的民间流传那个更为可信呢?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考古发掘

考古学家在对迁葬的周遇吉墓进行考察时,确定东门外的墓葬就周遇吉本人,但是清理出来的头箍枕骨部位,确实留下了被斩首的痕迹,一条13公分斩断后枕的刀痕。

随着墓葬主的确认,证实了流传于民间的说法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周遇吉是为了保护满城百姓不被屠杀,主动到大顺营求死的,而李自成也没有对宁武城进行屠城。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闯王李自成

这样也就有了明军为周遇吉收尸下葬的事,也就有了马守备的口述与事实相符的事情了。这也给周遇吉舍身就义的义举正名了,令后世大为敬仰。

那么我们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明史》的修撰者不顾事实,说周总兵是城破力竭而亡呢?据我看有这样的原因:其一,为了给清军入关找到合理的理由,不惜污蔑李自成,因为他们入关时是说要给大明朝复仇的,而用李自成屠城的反面来衬托他们剿贼的正义。其二,可以塑造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更加符合清军入关的借口的合理性。

宁武关外明墓,被斩断的将军头枕骨证明清朝百年谎言。民众:泪奔

明史

上一篇

一道密令,从解放战争中走来的战将齐聚,组成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