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和氏璧之千古疑云——读《韩非子》系列之和氏·第十三 01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和氏璧之千古疑云——读《韩非子》系列之和氏·第十三 01
收藏 0 0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

题:称。理:加工。

译文: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和氏璧之千古疑云——读《韩非子》系列之和氏·第十三 01

和氏献璧

这个故事又被成为前和氏璧故事,与之区分的当然是后和氏璧故事,即完璧归赵。这两篇故事都被纳入了中小学课本,所以凡是经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童鞋们肯定都是学过的。后者暂且不提,咱们先说前者,即:前和氏璧故事。话不多说,咱们来看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其实是很无厘头的,为什么呢?我们一一分析:

硬伤一:和氏得玉于楚山之中,换做我们今人,路上拾得亿万巨款(别管它怎么运走,反正是属于你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自己昧了吧,他不自己留着反而献给楚王,其本身说明了他要么特别忠心,要么有更大的企图。当然,现在的和氏璧还只是一块“疯狂的石头”。

和氏璧之千古疑云——读《韩非子》系列之和氏·第十三 01

安利一部关于“赌石”的片子。

硬伤二:疯狂的石头:和氏献玉于楚厉王,书文:刖其左足,即被砍去了左脚。楚厉王去世后,楚武王即位,请记住这位爷,咱们先卖个关子。当然,书文:刖其右足。武王之后,楚文王即位,卞和这回学聪明了: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最终赢得武王的青睐。那么请回答下题:此人脑子被多少扇门夹过?

好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次是因为不懂事,第二次还是年少不知右脚贵。第三次是豁出去了。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和氏璧之千古疑云——读《韩非子》系列之和氏·第十三 01

镇楼神器

硬伤三:这位神奇的“玉人”骗了两位楚王。有这本事还一直做“玉人”实在屈才。

硬伤四:还是这位神奇的“玉人”,说了两次石头,难道卞和就不会辩解吗?不会剖开看看吗?任由他人砍掉自己两次脚?——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硬伤五:故事中的三位楚王,为什么前两位会想不到剖开“石头”看一看呢?

硬伤六:仅仅是因为欺骗楚王,就得刖刑吗?难道是阶级斗士为了烘托封建社会的残暴?

硬伤七:就卞和这个智商和本事,凭什么能见到三位不同的楚王呢?

硬伤八:卞和在山下大哭三日夜,就能见到新任楚王?大哭这么有用还要上访干吗?

硬伤九:卞和献玉之后的故事,只有和氏璧的故事源远流长。但其本人的故事却戛然而止,仿佛卞和的存在就是为了和氏璧而存在,既如此,卞和图的是什么呢?

下面我给出答案:该故事这么多硬伤,所以这个故事十有八九是假的。首先卞和献玉的故事依据目前来看,首出于《韩非子》一书,之后是《史记》。鉴于《韩非子》成书比《史记》要早,所以推论应该是太史公收录了韩非的故事。其实看我之前解读《韩非子·初见秦》《韩非子·存韩》时就说过,韩非本人为了给自己的论点提供论据,很多时候是曲解、扭曲甚至编造了不少故事。这也是古时候很多“文化人”爱干的事情,现编一个故事来借以烘托出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以此作为手段来为目的服务。

所以该故事虽然那么多败笔,但是其背后要表达的思想可一点都不败笔哦,不仅如此,且富含深意。那么韩非如此苦心孤诣地编造出这么一个故事到底为的是什么呢?请看下集:《“法”“术”是个好东西》。

下一篇

这些低调的高手,让多少“大师”汗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