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收藏 0 0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很多学者都认为,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差劲的一个朝代,明朝的皇帝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中最混帐的皇帝。

在明朝的混蛋皇帝中,最招骂的无疑又数明武宗朱厚照。

广东社会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韦庆远直斥朱厚照是“荡子皇帝”、“混世魔王”、“淫虫恶棍”。

诚然,从《明史》上的记载来看,明朝的皇帝确实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要不,伟人毛泽东也就不会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了。

不过,他老人家接着还说:“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显然,从这句话来看,明朝的皇帝虽然多混帐,但并不是全部,至少,明太祖、明成祖是“比较好”的,而明武宗、明英宗也“还稍好些”的。

这,就让人比较奇怪了,大明三百年历史,除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景泰中兴、隆万盛世等等几个时期的皇帝,最不成器的就是顽劣成性的明武宗朱厚照了,人们要唾骂明朝的皇帝也都是先从朱厚照骂起,为什么会出现明武宗、明英宗也“还稍好些”的评语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简略看看《明史》里的《武宗本纪》都说了些什么吧。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明武宗的在位时间只有十六年。而从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即皇帝位算起,一直到正德十二年(1517)二月,《武宗本纪》就没提到有多少件与武宗个人有直接关系的事。

这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反复出现的事件是有三类:

一、蒙古小王子犯边。被侵犯的地方有宣府、大同、固原、蓟州等等。

二、官军与盗贼作斗争。两广、江西、湖广、陕西、四川、直隶等地的盗贼连年此起彼伏,官军一直为此疲于奔命(当然,最后也都一一平息了)。

三、赈灾免税。这十二年内,天灾不断,但武宗都是逢灾必赈钱粮、逢灾必免赋税。被蒙古兵、盗贼涂炭过的地方也照赈照免。

除了以上这三类事,提到的与武宗有直接关系的事大致有:

正德元年(1506)十一日,立皇后夏氏。十月,拒绝廷臣要诛杀内臣马永成等八人的请求。

正德二年(1507)六月,将修边墙费用转入京师。八月,修建豹房。

正德三年(1508)二月,下令凡是在京官员休假超期及病满一年的全部退休。七月,命天下推选乐工送到京师。八月,设内厂,由刘瑾领导。

正德四年(1509)三月,采纳了吏部侍郎张綵请求不定期考察在京官员的建议。八月,遣使核实天下各边境屯田。

正德五年(1510)八月,惩治刘瑾及刘瑾同伙,下诏从正德二年以后所更改的政策法令全部按原来的执行。

正德七年(1512)九月,赐义子一百二十七人姓朱。

正德八年(1513)正月,以边将江彬、许泰带领京师营兵,赐姓朱氏。

正德九年(1514)二月,第一次微服出行。九月,与虎狎戏受伤,不上朝办公。十二月,兴建乾清宫,增加天下赋税一百万。

……

从这些事儿看,武宗是做得不够地道。

立皇后的事就不说了,但他怎么可以拒绝廷臣诛杀内臣的请求呢?还以修边墙的费用来修豹房!还选乐工、设内厂、大批量认干儿子,并赐他们国姓朱!甚至还与虎狎戏,不上朝办公!最最让人生气的是,居然兴建乾清宫,增加天下赋税一百万!

不用说,和明武宗的爹明孝宗朱祐樘比较起来,明武宗做得实在太差劲、太混帐了。说他一句荒淫无耻还是轻的!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明孝宗朱祐樘可是人们眼里的旷古圣君,其最大优点就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廷臣、对文官非常尊重。

现在的明武宗,他居然拒绝廷臣诛杀内臣的请求,跟廷臣顶着干,昏君!十足的昏君!

不过,皇帝和廷臣顶着干,在封建王朝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事实上,在封建王朝里,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权力之争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朱元璋当初为了加强皇权,干脆利落地废除了宰相制度。然并卵,但到了成化、弘治两朝,皇权已经大为减弱,天下权柄,大部分已操持在文官手里。

文官有了权力,就会出现腐败。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司马光曾经意味深长地对王安石说,天下的财富就是这么多,你为了增加国库收入,一味与民争利,最终会捅出篓子的。粗粗来看,司马光这句话是对的。明孝宗可不愿意与民争利,凡是文官进谏请减免百姓钱粮赋税,他都一律批准(注意,在这一点上,明武宗可是保持住了他爹的好传统)。明孝宗本人也带头勤俭节约,不大修宫室,不广招后妃宫女,专宠张皇后一人。但不管他怎么节约,国家财政还是越来越紧张,入不敷出,导致了严重的边防废弛。明孝宗郁闷极了,专门就此事和最信任的大臣刘大夏进行了讨论,他问:“古人都说,天下财富不在官则在民。太宗皇帝的时候,又是迁都又是修长城,还下西洋、征越南,从未匮乏。现在我们百般节俭,但军民却穷困不堪,钱财都到哪里去了?”显然,明孝宗是陷进了司马光式的思维中去了,把争利者简单地分为了国家(朝廷)和百姓。刘大夏呢,他是清楚钱财的去向的——瓜分天下财富的,除了国家和人民,还有各阶层的大小官僚哪。但他不说,只嫁祸于太监集团,建议孝宗把各地的镇守太监撤回来。

从《武宗本纪》看,明武宗已经意识到官员的贪腐问题了,他除了拒绝听从廷臣的话而诛杀内臣外,于正德三年(1508)二月,开始对官僚集团进行整顿,下令凡是在京官员休假超期及病满一年的全部退休。正德四年(1509)三月,又改革官员考核制度,改每三年一度的考核为随时抽查方式。正德四年(1509)八月,还遣使核实天下各边境屯田。

实际上,武宗所做的这些,他只是总体主持,实际的操作者,还是他的心腹太监刘瑾。

从相关史料来看,刘瑾做得相当不赖。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刘瑾对国家各种财政收支进行了全面的审计,并格外严格地审计国家食盐专营的收入,大规模清丈土地。

清丈土地的目的,就是要以行政权力缓解土地兼并问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围绕着土地兼并问题,封建王朝有一个循环周期,即发展到一定阶段,官僚地主就会兼并有大量的土地。以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徐阶为例,此人做上内客首辅后,家里田产竟高达二十四万亩之巨!而更令人恶心的是,官僚地主明明占有了这么多田产,他们还恶意瞒报,把交税赋的责任推到了无权无势的百姓身上,导致国家财政紧缺、人民困苦不堪,最终的恶果是社会大崩溃、王朝覆灭。

刘瑾这几板斧严重地砍伐到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也因招致了权贵们的强烈反扑。

甘肃的安化王正准备叛乱,就趁机以反对刘瑾为借口,向明成祖朱棣学习,打起了“清君侧”的旗号,起兵篡位。

于是,就有了正德五年明武宗惩治刘瑾及刘瑾同伙的举措。

刘瑾被惩治了,清丈田地活动也就停止,正德二年以后所更改的政策法令全部恢复成了正德二年以前的陈规。

在这场皇帝与文官集团的权力斗争中,明武宗是个失败者。

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明武宗营造豹房的另一层用意了。

明武宗移居豹房并不完全是为了玩乐,《明武宗实录》里面显示,在豹房里面,明武宗每天都在不停的批阅大臣的奏章。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选择在豹房里处理政务,就是不想过多被文官羁绊,可以自主做出一些决策。

正德八年(1513)正月,明武宗以边将江彬、许泰带领京师营兵,赐姓朱氏。江彬是一个很有能力的武将,明武宗赐姓朱氏,让他带领京师营兵,其实是想从训练京师京兵开始,强化大明军事力量。

而从正德九年九月武宗与虎狎戏受伤一事来看,武宗是有这种热血、有这种激情、更有这种胆魄的。

谁不知道猛虎是百兽之王?谁不知道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

武宗敢与狼共舞、与虎“狎戏”,说明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豪气比天高。

明武宗最精彩的人生是从正德十二年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看《明史》里《武宗本纪》从正德十二年后的记录:

武宗在正德十二年扮成民装出宫,是收到了相关情报,知道蒙古骑兵将有大规模进犯行动,一心想到边镇与蒙古人过过招。

不过,在文官集团的钳制下,八月的离京行动流产了。

半个月之后,武宗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于半夜扮成民装悄悄出了关,留下谷大用堵截京朝官员出关追蹑。

十月五日,武宗亲自率领军队与蒙古小王子在应州展开对砍。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这场对砍,参考《明武宗实录》,武宗的军事调度是颇有见地的,并且,他还在真刀真枪的生死搏杀中亲自操刀上阵,成功斩杀了一名蒙古骑兵。

明朝十几位皇帝中,能做到亲自统兵、并拎刀子上阵搏杀的,也就是明太祖、明成祖、明武宗三位了。

应州之战以明军胜利而告终。

虽然《明武宗实录》的评论是:“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亡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仗打出了十年和平。我们因此有理由怀疑《明武宗实录》所记载的双方伤亡数并不可靠。毕竟,双方共十多万人展开了五天的激战,伤亡数目不应该只有这么一点,而且,从这一仗所打出的效果来看,已然震慑了蒙古十多年,则其过程一定惊心动魄、其伤亡一定惨重。

要知道,这个所谓的蒙古小王子,其实就是巴蒙图克的达延汗,他16岁继承汗位,后来统一了整个漠南,被蒙古人称为中兴之主。此人从明宪宗朝起就一直在明朝边境闹腾,和武宗对阵时,他的年龄并不小了,所谓“小王子”,不过是明朝人对他的惯称罢了。

这位狠治贪官、亲征御敌的皇帝,为何被史书骂作昏君?

蒙古人吃了这次大亏后,在此后十多年间再也没有发起过较大规模的入侵,中国北方边境相对安宁。

正德十四年(1519)朱厚照想去巡视江南地区,但遭到了文官集团的一致反对。

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家庭,当上了皇帝后,恒念天下物力惟艰,专门在《皇明祖训》里面告诫后世儿孙:“凡诸王宮室,并不许有离宮、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虽是朝廷嗣君掌管天下事务者,其离宮、别殿、台榭游玩去处,更不许造。”

所以,明朝成为了唯一一个皇帝从来不在京城以外给自己修建行宫、离宫、避暑山庄、皇家围场的大一统朝代。

文官集团要求皇帝必须老老实实在呆紫禁城里面,帝国的所有信息就要以文官系统提供的奏章为准。在强大的文官集团的干涉下,明朝的大部分皇帝也只能一辈子窝在皇宫里面哪里也不去了。

讲真的,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检共一十六帝,也只有明太祖、明成祖、明英宗、明武宗四位皇帝走出过京城的城门了。

这,也许就是伟人毛泽东认可这四位皇帝的原因之一吧?!

文官集团要这么做,表面上是出于爱护皇帝,实际上是为了架空皇帝,把皇帝变相地禁锢了。

在文官的围追堵截下,明武宗原本是没有机会下江南的。

但由于江西的宁王造反,武宗找到了南下的理由:皇帝亲征。

宁王叛乱很快就被南赣巡抚王守仁平定了,武宗密不发布胜利消息,继续南下。

中国历史上以游江南著名的皇帝有三位:隋炀帝、明武宗、清乾隆帝。

不过,与其他那二位相比,明武宗游江南是最寒酸的,没有规模浩大的龙舟船队,更没有金碧辉煌的行宫,一路行来,主要是借宿于官员或太监的住宅里。

从《武宗本纪》记载的“渔于清江浦”等寥寥几字来看,武宗却很是过了一段惬意舒适的时光。

《明武宗实录》还记了几件琐事:在临清,山东诸镇巡官前来见驾,吃饭时,碗具粗糙,没什么讲究,武宗见了,只是淡淡说了句:“慢我何甚?”

从这些事情来看,武宗是一个对臣下非常宽容的人。

《明武宗实录》也因此说“盖上巡幸所至,事每有容。”

如果说明武宗是明朝最差劲的皇帝,那么,由此看来,明朝皇帝的整体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由于武宗此前一直生活在紫禁城里,是个十足的旱鸭子。正德十四年(1519)秋天,明武宗在积水池钓鱼时,不幸落水,被溺后患上了肺炎,次年不治身亡。

虽然《明史》《武宗本纪》对武宗的评价不咋地,但很多明朝人还是很赞武宗的。

万历朝的何乔远在《名山藏》武宗本纪里就说:武宗慨然有肃清海宇、鞭笞夷虏之志。

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的名相杨一清夸赞武宗,说:武宗的刚断决伐,岂是近代君主可比得上的?!

上一篇

皇帝也是人啊!宋高宗喜欢玩鸟,下棋输了也会翻脸

下一篇

雍正王朝:坎儿被杀后,邬思道为何劝李卫不要伤心,其中有何秘密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