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收藏 0 0

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1949年4月,刚刚解放的北平的古城,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徐悲鸿对着一张木刻作品沉吟良久,说他又发现了一颗艺术界的新星。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改造二流子 18X23cm 1947年 木刻版画

这幅融西洋画法、中国古代版画线描,与民间艺术为一体作品,名为《改造二流子》。

作者是一位从延安走来的画家,他的名字叫着王式廓。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画家王式廓 油画

与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不同,作为20世纪中国第一代革命画家,王式廓的艺术人生,是始终与中国的革命融为一体的。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井岗山会师 124*210 油画

自1930年入济南爱美艺师学习西画以来,19岁的王式廓就始终对革命心存向往。在他辗转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杭州艺专和上海美专的求学历程中,也一直积极地参与进步活动。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参军 110*140 油画

1936年,王式廓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受教于日本油画一代宗师滕岛武二时,他加入了中共海外支部。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转战南北 油画

在革命生涯中,王式廓始终以笔为枪,画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抗战宣传画。比如《台儿庄乡战》、《平型关大战》、《南口大战》(因战乱未能存留)等等……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 油画稿 1971年

但他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这幅耗尽了他毕生心血,却终未能完成的《血衣》。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局部图 油画稿

说它著名,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在中国美术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无可替代的经典”。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局部图 油画稿

说它影响深远,是因为它开创了新中国主题性创作的范式。它记录着中国农民的觉醒、凝聚了艺术家一生的心血与追求。其中所包含的艺术震撼力,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稍有减弱。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习作 色彩稿

《血衣》的创作缘起于1950年,这一年,北京郊区掀起了大规模的土改动运王式廓此时正在中央美院任教,作为土改参观团的成员,他第一次体验到了土改斗争给农民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习作 素描

看着那些激动而觉醒的农民们,回想起自己的革命生涯,王式廓种下了要创作一幅反映土地改革的大型作品的决心。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习作 素描

作为一个长期扎根于农村,取材于农村,热爱农民、农村的画家,王式廓始终对农民有种一种天然的血肉情感。他有着农民一样质朴的感情,这种感情也与他的审美态度和表现思想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开荒 木刻板画 王式廓延安时期的作品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延安的革命岁月中,他始终在锐利而又充满热情地捕捉着那些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读报 27*38.9cm 1940年 素描

用他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他的全部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民。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初期草图(第一稿

但熟悉的题材,熟悉的感情,王式廓却在创作中第一次陷入了困局。在他的第一幅小稿中,画面中也并没有血衣。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透视草稿

“主题已明确,也找到了揭示主题词的主要环节,许多人物形象也已经在脑中涌现出来,并且还设想了一些人物的组和个别细节。于是我试探着勾了几张草图,可是结果都失败了。”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初斯草图(第二稿)

“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个别人物形象的细节安排恰当与否,而在于我还没有在绘画艺术形象上找到最关键的能打开主题思想之门的钥匙。“在后来的回忆中,王式廓追忆着他创作血衣的过程。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最后,还是翻阅土改资料和一本连环画时发现了衣血的故事,他才犹如灵光乍现般地找到了主题,真正找到了这把钥匙。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周立波的这本小说也为王式廓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虽然找到了血衣这个构思的关键,但它却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王式廓要寻找的并不是斗争场景的一般印象,而是要表现出在斗争生活中,他所切身感受到的人民真正的苦难。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初斯草图(二稿)

王式廓后来撰文说:首先要在历史的高度上来认识土地革命,把改变中国千年土地私有制的改革风暴给予亿万民众的冲击,以最深刻最具代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在家中,王式廓始终保存着一本当年冀鲁豫解放区油印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了让《血衣》变得丰满起来,整整十年间,他又先后参加湖南土改参观团,并七次到冀鲁豫及京郊农村深入考察。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双目失明的老妈妈 血衣习作 王式廓他四处收集素材,先后创作了《双目失明的老妈妈》、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持地契的老农民》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青年农民》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拄棍老农》等一系列《血衣》习作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中的老人 色彩草图 王式廓1959年,他将其中的一部分习作画成了色彩草图,为最后的油画创作做着准备。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中的手推车 色彩草图 王式廓同年8月,王式廓参加为筹建中国革命博物新馆而组织的革命题材美术创作。由于完成油画创作时间不够,罗工柳建议他将小稿放大成素描,等有时间再进行油画创作。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 192x345cm 画布·木炭 1959年 王式廓王式廓听取了建议,但令他没有想到是,《血衣》的素描高还在画室的时候,就已经刊登在了《美术》1957年第二期的封面上。还未正式展出,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局部图 素描

人们对画家的创作态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成就,都提出了广泛的建议与意见。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局部图 素描

纷纷赞扬他从现实主义出发,对人物细节的虚实处理达到了画面真实与现实真实的统一,使人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浑然一体。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局部图 素描

一张油画的画稿一露面,就引了强烈的反响和巨大的争议,这在美术史上是不多见的。如果正式面世,将会引起怎样的关注?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 油画稿 1971年

但经过十余年,人们却始终没有见到《血衣》的完成作品。直到1973年,王式廓才完成了油画稿。但真人大小的油画却始终没有完成。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局部图 素描

没有完成的原因之一是“文革”的爆发,画家整整六年都被剥夺了作画的权利。他先是被关押并受到酷刑的折磨,后来又被下放劳动,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初斯草图(定稿)

尽管如此,王式廓仍然希望按照原先的设想,创作能够创作出概括这一系列的最后一张油画。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中老农形象

河南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完善《血衣》中手握地契的老农形象。“脸很好了,手不够好,我要去太行山里找这个形象。”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河南写生肖像

他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忘记了自我,不顾有病的身体,不顾休息,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29天时间里竟然创作了74张作品,而且其中多数都是油画。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河南写生肖像

这样的工作量,对于身体强健的年轻油画家尚不易做到,何况王工廓早已因多年病痛严重影响了分健康。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河南写生肖像

在河南辛勤创作的时间里,王式廓晕到了四次。然而他“实在舍不得休息,他是拼了命在抢回之前浪费的时间。”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河南写生肖像

最终他在河南巩县康店村找到了心目中手握地契老农的形象。——七十多岁的老船工康五,王式廓前后一共为他画了6幅肖像。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河南写生肖像

1972年5月22日下午,王式概在画一老一少农的头象时,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死在画架旁。倒在地上时,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一把画笔……

他一生都在为一幅画作准备,最后却倒在未完的画作旁

血衣彩色草图 会场

人们都说,他似乎是为了使命而生,也为了使命而殉道。

来源:搜狐(艺徳)

整理:《一幅好画》头条社

主题:大师的艺术,大美的生活

编辑:FAN

上一篇

尼泊尔最美王妃:被誉为“东方戴安娜”,08年王室被废沦为平民

下一篇

中国古代犯人主要流放地分布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