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收藏 0 0

阅读清朝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光绪帝有志成为一代明君,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究竟为什么光绪帝不能实现民族复兴呢?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光绪帝朝服画像

一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因为国家中封建和殖民因素的存在,这注定了一个国家无法转型的命运。首先,此时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已经很深,列强控制影响了我们许多方面。列强不允许中国发展新型经济,也不允许中国发展军事、制度等等。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强大,所谓的“友谊”只是出于利益平衡等考虑。其次,在封建社会下,即便发展了新型经济,社会各层面已经接近现代化,但封建因素始终是进步的最大障碍。如果不能解决它,社会便会停滞,直到出现新的因素去打破这种局面。所以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光绪帝很难去做什么大的改变。国内也缺乏像日本那样的有利情况。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江南制造总局

二是顽固势力的阻挠。最著名的还是慈禧的干政。除了慈禧,还有围绕着她转的大批官员,称为“后党”。而光绪的力量过于薄弱,他的“帝党”,除了翁同龢来撑下门面以外,其他人都没什么实力。所以,当慈禧命令光绪罢免翁同龢后,“帝党”便处在崩溃的边缘了。当然,光绪并没有很好的处理与“后党”的关系,这也是他变法失败不得志的原因之一。戊戌年大臣王照曾向光绪进言,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王照希望光绪能妥善处理与慈禧的关系,更多的事情可以以慈禧的名义发布,这样不仅满足了慈禧的权力欲,又可以使权力真正回到自己手中。但光绪没有采纳。又比如,李鸿章是“后党”重臣,总的来说内心是倾向于光绪那边的,只是他不欣赏光绪激进的做法,而且认为年轻人缺乏经验,又为自己利益考虑,才站到了慈禧一边。而光绪认为他保船避战,且相对守旧,于是没有拉拢李鸿章。于是光绪少了一个可依靠的力量。而他在变法中相对激进,听信康有为“围园劫后”的建议,于是彻底激化了两党的矛盾,导致慈禧再次上台。其实慈禧是支持变法的,她主张渐进也没有错,而光绪激进甚至还要除掉她,她便坐不住了。于是光绪只能“欲变法而不得志了”。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戊戌六君子被杀

三是清政府内部的原因。清朝末年,官场极为腐败,贪污舞弊之风盛行。如买官卖官之风,愈演愈烈。各级官吏,更多以自身利益考虑,无视国家利益。当光绪变法诏书一下,除个别省份遵旨进行一些零星改革以外,大多总督视而不见,搪塞敷衍。其实,即便是慈禧出山,也有颇多无奈。因为此时的清政府,地方势力坐大,而朝廷不能制。

光绪帝为什么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明定国是诏》

光绪生不逢时,恰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及皇朝末年利弊滋生的时期,又被慈禧当成垂帘听政的工具,又由于自身性格等诸多原因,不能处理好与慈禧等顽固派的关系,最终只能发出回天无力的感慨。

上一篇

宋春舫:做官是职业也是学问

下一篇

骑着毛驴下商州(3)——荆紫关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