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哑巴孝子退捻匪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哑巴孝子退捻匪
收藏 0 0

清朝咸丰年间,山东恩县(今山东平原)城东乡下,有位孝子在当地很有名气。他大约五十左右,姓吴,是个聋哑人,早年丧父,孤儿寡母艰难度曰。为生计在县城的钱庄(银号)担水打工,所挣微银如数繳与老娘,以此奉养年迈体弱之母。虽在城里打工,却从不浪费擅自花一钱。

孝子虽聋哑,却非常聪明灵机,且德行正经,规规矩矩。他能以己意揣测母意,母子以手势及表情交流,甚为默契。母亲想吃什么,他就咿咿呀呀讨母亲示下,然后到城里购之孝敬于母。如用两手四指作圆圈,即知为饼,四指收拢覆腕,即指馒头,用拇指与食指呈八字形,即指素馅角,伸掌四指摆动,即指活魚,垂手如提,即指肉类。娘俩凭此言语,百无一误。

如果老母身体欠安,食少口苦,孝子即于暗处流泪,唉声叹气,逢人即攒眉蹙额,作忧虑状,向来人陈诉母亲痛苦不堪,并主动为母请医煎药,耐心伺候。待老母渐渐好转,食量逐增,孝子即在母旁咿咿呀呀,手舞足蹈,效演剧中人物,博其欢心。并且,逢人便指手划脚拍掌大笑,行走蹦蹦跳跳欢乐快活,似在告诉他人,母亲身体康复。以至数十年如一曰,从无差错。

每逢寒冬晚上睡前,必先以已体温为母暖被褥,服侍老母睡下后,直听到母酣睡入梦,方离开退下,自已却睡于草床之上。

如遇夏天数伏热天,待驱赶蚊蝇后,门上挂好竹帘,奉母于中堂竹榻上就寝,自已则睡卧于当门口,代母饱蚊蚋然。午睡时,必先驱赶室内蚊蝇后,再驱赶房前屋后的飞鸟犬猫,以防叫声相扰。村里人争相传颂哑巴孝子,然而,必竞家贫又残疾,无人为其提亲说媒,终是单身未娶,哑巴也不在乎,母亲常对同情之众人说:我宁有一个孝顺哑巴儿子,也不愿要好吃懒做长舌头的忤逆之女人。

有一天,哑巴正担水入店门,正遇知县梅大人之公子穿着华丽服装来到,不妨桶倾水流,将尘土溅于公子下。公子大怒训骂呵叱,店中执事人急忙赶来劝解,公子方认识了吴家哑巴孝子。听了这位孝子的动人事迹后,他转怒为喜,心悦诚服,当下在柜台支取数枚铜元亲手赠送给哑巴,而哑巴坚决不受。执事人比划着伸出无名指,哑巴方知梅公子怜其母年老艰难,特解囊相助,哑巴遂稽首拜谢。然而刚才公子呵叱之时,则挺立不屈,毫不畏惧。

担水收工后,他拿着钱高高兴兴回家去。快到村口,见母正在倚墙等待,他象小孩一样欢呼奔跑至母旁,差点一脚滑倒。母亲见他双手捧着铜钱递过来,指着惊问从何而来。哑巴咿咿呀呀一番指划,也难以表达清楚,母亲误以为儿子手中之钱是行窃所得,遍问左邻右舍也不知情由,遂叱令哑巴跪下训到:我宁要担水挣来的蝇头小钱,也不愿有邪心长三只手偷偷摸摸。

一怒之下,老人径自柱杖跌跌撞撞到店舖找执事人等诣前指教,遍问执事诸人,方知梅公子诚心所赠。老人口念阿弥陀佛,流泪而返。虽不足三里路程,毕竟年老体弱,半日方挪移到村。看儿子仍跪地不动,忙呼儿子起来,到旁扶儿道歉说:为娘错怪你啦,我儿快快请起。

哑巴虽觉委屈,却含泪强笑,起身后,牵母衣、指屋门、比划铺盖,其意欲为母亲置买新衣,置办新装。母亲点头抱着孝子老泪纵橫。众人见状,亦情不自禁感动落泪,一个个伸出拇指夸赞哑巴真孝顺。

知县大人梅公得知后,亲制匾敬赠,欲悬挂于吴家母子户门,哑巴哭泣不受,村里乡亲方悬挂于巷口,既感荣光,又可教育后人。

有一天,捻匪(起义军)蜂涌来犯其乡,首领忽见巷口所挂孝子之匾,连忙挥手制止,并向城楼高喊:既是孝子村里,我们也不愿造次冒犯。能否让孝子携其母上城头(临时构筑)许我们一观后,我等义军秋毫不犯,愿避开撤走。

连喊几声,果见哑巴抱老人上城楼招手示意。匪首慌下跪行礼叩头作揖,令下属人群徐徐退去。

匪乱之后,淅江有位大绅士,叫孙怡轩,愿为恩县衙署募钱百余金,欲重建城固恢复家园,所筹资金存于钱庄,知县梅公特交待执事人员,从中取一笔筹谢哑巴母子,为其购田建宅和婚娶所需。后因梅公解任而去,此事被搁浅无人过问,甚为遗憾。

上一篇

曹雪芹怎么能写出《红楼梦》?其实都拜他这位倒霉的王爷表哥所赐

下一篇

为什么说,明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7个维度,为您解读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