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收藏 0 0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父亲刘祥道辅佐李治

刘祥道(596-666),字同寿,魏州观城(今山东省莘县观城镇)人。唐朝宰相。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刘祥道

刘祥道父亲刘林甫,唐武德时(618-626年)为内史舍人,以才学过人著称,与萧瑀等撰定律令,著《律议》万余言。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赐爵乐平县男。刘林甫任吏部侍郎期间,唐朝天下初定,沿袭隋朝制度,每年十一月开始选官,到次年开春停止。时间短,事情多,有关部门来不及认真做完选官工作就停止了选官。刘林甫给高祖皇帝建议,请改成全年随时听选,随到随选,于是有才干的人都被选上当了官。同时,刘林甫还将原来州府以皇帝诏书或赤牒授官办法,改成了集中于吏部调任,人再多,他都随时量才录用,因此得到了朝庭内外好评。

刘祥道袭父爵,后在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为官,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黄门侍郎。为了革除当时选拔使用人才中的弊端,他曾给唐高宗李治上书,陈说六项建议。后来升任司邢太常伯,主管刑律,又曾奉诏巡察关内道,兼任沛王府长史。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李义府

一次,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揭发司列太常伯李义府贪赃枉法,选拔任用只问贿赂而不再考核查验,以致人人叹息不齿。皇上便招令司邢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共同审讯此事,审出许多罪状,下招令革职除名,流放商州,朝野君相庆贺。李义府的三个儿子及女婿尤其凶残肆虐,既遭流放,人们都称之为诛“四凶”。乾封元年大赦,唯独流放的罪人不许回来,李义府愤恨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自从李义府被斥退流放,天下仍有人担心他会被再度启用,等到他死了,朝廷内外的人才完全安心。

麟德元年(664年)八月,刘祥道拜右相。他看到朝政混乱,官场凶险,多次上书请求因病老辞职,十二月卸去宰相之职,改任闲职司礼太常伯,后进爵为广平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其荣耀已达臣子顶点。乾封元年(666年) ,刘祥道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赠幽州都督,谥号“宣”。

刘祥道在相位不足5个月,他洞察世事,急流勇退,算得上是一个不恋官位的人。

儿子刘齐贤效力女皇

刘齐贤,刘祥道之子,袭父爵,生活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刘齐贤

唐高宗年间,刘齐贤起初任侍御史,后来任并州司马。高宗听闻他廉正,很尊敬他。一次,将军史兴宗陪高宗到苑中狩猎,兴宗说:“并州的鹞很有名,可以命刘齐贤抓几只。”高宗不高兴,说:“刘齐贤难道是用来抓鹞的人吗?你为什么这样看待他?”后来,为了避太子李贤讳,刘齐贤改名刘景先。

永淳元年(682年)十月,时任黄门侍郎负责修史的刘景先被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品,实际上相当于宰相。683年末,高宗病重,命太子李哲(李贤于680年被废)监国,由刘景先、裴炎、郭正一兼东宫平章事辅佐太子。不久,高宗驾崩,李哲继位,是为唐中宗,实权大部掌握在摄政的武则天手中。

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 被人传为美谈

武则天

684年左右,唐中宗表现出独立行权的意图,被武则天所废,武则天改立其弟豫王李旦,就是唐睿宗,她自己则越发掌握了朝廷政权。裴炎数次建议武则天还政睿宗,武则天很生气。

后来,英国公李敬业打着重树皇权旗号的叛乱爆发,裴炎再次提出靠还政来平息叛乱,武则天指控裴炎谋反并将他下狱。裴炎下狱受审期间,很多官员为他说情。刘景先和风阁侍郎胡元范也在其中,据说他们说:“裴炎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高官,全国都知道他办事小心,我们可以保证他没有谋反。”

武则天答:“已经有他谋反的证据了,你们不知道。”

他们便说:“如果他是那种谋反的人,那么我们也是。”

武则天又答:“我知道他谋反了,你们没有。”

不久,武则天就罔顾自己先前的说法,把刘景先和胡元范也逮捕了。

684年底,裴炎被处决,刘景先几度遭贬,先后被贬为普州刺史、辰州刺史、吉州长史。此时,刘齐贤在相位已整整两年时间。

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手下酷吏指控刘景先有罪,再次逮捕了他。刘景先忧愤绝望,自杀于狱中。武则天怒其抗命,没收其家。直至90多年后的建中三年(782年),唐代宗李适才为其甄别平凡,追赠为太子太保。

刘景先与父亲、祖父三代都任两省侍郎及典选之职,他的叔父刘应道为吏部郎中,刘应道之子刘令植为礼部侍郎。后来,刘家又有8人任过吏部郎中和吏部员外郎。从唐朝开国以来,这种接连几代皆有人在朝中任职的现象,极为罕见。刘祥道、刘齐贤的父子宰相,更被人传为美谈。

这在《新唐书·卷一〇六·列传第三一》有记载:“齐贤三世至两省侍郎,典选。从父应道吏部郎中,从父弟令植礼部侍郎,凡八人前后历吏部郎中、员外,世以为罕。令植孙从一,擢进士宏词第,调渭南尉。雅为常衮、卢杞所厚,荐授监察御史。普王讨李希烈,表为元帅判官。德宗居奉天,超拜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幸梁州改中书侍郎,帝遇之善。然无它材能,容身远罪而已。贞元初,以疾自乞,罢为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傅。”(张丁材)

上一篇

司马懿:谋朝篡位的黑锅我不背,我也只是想做个能臣

下一篇

二战时期,日本的特高课、梅机关、竹机关、菊机关有何不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