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蔡英文为什么绝口不提“武昌起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蔡英文为什么绝口不提“武昌起义”
收藏 0 0

今天,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发表了一场讲话,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数字,108周年,她说这个值得被纪念。不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蔡英文却只字不提108年前发生了什么,为何值得被纪念。那么,108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108年前,也就是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了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就是武昌起义。

蔡英文为什么绝口不提“武昌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与此同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随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不过因为指挥不力,暂时撤离。

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武昌起义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因为它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范围内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清朝逐渐走向灭亡,革命党人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蔡英文在10月10日这天发表讲话,强调108周年,2000余字的讲稿中,“民主”这个词提到12次,蔡英文说历史的“共同记忆”彰显了“人民的韧性”,而这样的韧性,最终塑造了“民主的典范”。她谈及多个事件,特别是例数了1958年以来的事件,然而却拐弯抹角、想方设法选择性忽略“武昌起义”这个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蔡英文只是暗指不愿明说,通过阅读当时的文字资料,了解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发生,我们或许能够窥探她避谈武昌起义的“小心思”。

胡南湖在《时事新报》中剖析起义原因时,说有远因和近因两种,远因是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近因是当时宝善里机关名册被抄,不过他强调说,“其根本原因,则为此广大之大汉民族不甘受外来势力支配宰割之自尊心所驱使”。

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各地发布了大大小小各色文告,其中比较出名的《檄告天下文》中写到当时的统治使得“人人数典而忘其祖”,人心风俗深受其害。希望所有人“勠力共进,相与同仇。还我邦基,雪我国耻,与世界列强并峙与太平洋之上”。

蔡英文为什么绝口不提“武昌起义”

而在辛亥革命之后,武昌起义也不止一次被提及。1938年抗日战争武汉会战时,当地的报纸将保卫武汉与武昌起义相提并论,说武昌起义是将同胞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实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光荣纪念日”,而保卫武汉“则为中华民族对于外来压迫施行全力反抗的伟大运动”,将武昌起义形容为“有数千年优秀历史的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第一枪”。

纵观史料可以看出,武昌起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革命人反抗的是对中华民族的压迫,最终想要实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武昌起义”背后“中华民族”的大前提不言而喻,而这一点,可能就是上台后千方百计“去中国化”的蔡英文避谈武昌起义的关键——她需要用武昌起义的意义来彰显“民主”,却因为“去中”的一贯作风而不会提到起义本身。

不过历史是连续的,历史的连结也是不可能被割断的。

就像蔡英文过去修改历史教纲无法改变两岸历史连结一样,避谈的结果只是凸显她的数典忘祖,而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不会因为这点“小动作”受到丝毫的影响。

下一篇

为光荣而牺牲与梦想的深渊——《光荣与梦想》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