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竟被一人活活逼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竟被一人活活逼死
收藏 0 0

吕不韦之死

仲父恩怨

一国无二主, 一山不容二虎。政治上已经成熟的秦王政与大权在握的吕不韦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地展开了。年轻的秦王政再次显示 了权力斗争的天赋。

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的矛盾,既有统治思想方面的,也有权力方面的,引发矛盾的导火线就是关于秦王政的“后父”问题。

嫪毒在被审讯时,招供说出他进宫之事全是昌不韦的主意。就这样秦王政抓住了吕不韦的把柄。由于嫪毐事件的败露牵连到相国吕不韦,秦王政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威胁,就打算乘机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考虑到吕不韦曾辅佐过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再加上为他游说的宾客辩土纷纷而至,均为他说情:“吕不韦辅佐先王, 有大功于国,嫪毐供词,仅是面之语,不可因此就治吕相国的罪。”经过深刻的利弊权衡后,秦王政觉得吕氏不比缪毐,吕不韦在秦国有深厚的根基,如果操之过急,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他暂时没有触动吕不韦。

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竟被一人活活逼死

文信侯 吕不韦

秦王政继承秦国王位以后,吕不韦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吕不韦不仅官居相国,而且拥有威望很高的“仲父”尊号。他不但食封大邑十万户,而且家奴万人,财力雄厚,是秦国首屈一指的富翁和政治暴发户。

当时各国盛行“养士”之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号称“四公子”,都有着数以千计的食客,名冠诸侯。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养士反不如关东诸侯,这是秦人的羞耻。于是招养门客三千,让他们每人著写见闻,然后为他集论成书,这样秦国吕氏的书就可包罗天地万物古令之事,压倒东方诸子百家之说。这就是《吕氏春秋》。

政见不合点燃导火索

吕不韦的黄老思想与秦王政的法家思想,是他们政治主张存在分歧的一方面。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之中主张清静自定、与民休息,体现出包容诸子百家的气度。而秦王政则一心追求五霸之业。当他看到韩非的《孤愤》、《五蠹》,立即惊呼:“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也!”可以推想,秦王政十分反感吕不韦的那套治国方略。

吕不韦主张“君虚臣实”,君主的任务是给臣子制定明确的职责,放手让臣子任凭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各尽其责,实际上是“无为而治”。简单地说,君主驾车,臣子拉车,各行其是。而秦王政却是一个事必躬亲的人,《史记》 、《汉书》 都有记载,说他做了皇帝依然“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真是日理万机,这一点与墨子的主张极为相似。吕不韦主张“无为”,秦王政主张“躬亲”,做起事来双方自然互相抵触。

吕不韦与秦王政的另一分歧是对国家体制设置的看法。吕不韦主张分封制,秦王政主张郡县制。

吕不韦曾受秦庄襄王封号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所以他主张分封制符合自已的利益要求。但是吕不韦所主张的分封制与西周的分封制并不相同。吕不韦的分封制是一种递级分封, 他的具体构想是“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央宗主国以方圆千里为准,然后四面辐射,形成一个递相管理的网络。

根据秦代的交通条件、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等多方面因素,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这倒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蓝图。但是秦始皇一统天 下之后,实行的全部是郡县制,可见两人的政治主张是尖锐对立的。

吕不韦主张贤人政治,而秦王政却力主严法酷刑,这是两人的又一大分歧。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用民》篇中说:“ 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威愈多,民愈不用。”秦王政却专任狱吏,狱吏得以宠幸。赵高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例子。

因此,两人之间这些尖锐的对立,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反目为仇,势所难免。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统一权力,把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秦始皇统一天下、 唯我独尊之前,必须要做的事。

独揽大权

尽管吕不韦对秦王政意义重大,不仅是名义上的“仲父”.还可能就是他的生父,是秦王政真正的大恩人。可是秦王政要完全实现自己的意志,大权如果掌握在吕不韦这样的人手里,他是绝对不放心的。因为吕不韦在秦国长期地有心经营,以吕不韦的功绩、威望和才能,对秦始皇权力的威胁非常大。因此秦王政除掉吕不韦是必然的。当然秦王政与吕不韦政治主张上的严重分歧,也是秦王政必须除掉吕不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掉嫪毐集团的第二年,即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秦王政已经牢牢掌握了国政大权,站稳了脚跟。相国吕不韦的问题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刻了。秦王政也知吕不韦对先王、对自己都有大恩,所以人可以不杀,但权力不能不夺,为了独揽朝政,他免去了吕不韦的相位,接着又把吕不韦遗出都城,命其回到他河南的封地洛阳居住。

可能是因为吕不韦为秦国所建立的功绩,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可能是他所施行的内外政策,获得了较多的支持和理解,所以,即使吕不韦回到洛阳,仍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列国听说吕不韦回到封地,纷纷遣使问安,争相授以相位,使者不绝于道。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吕不韦在洛阳的一年时间里, 不断有诸候、同僚、下属、宾客前来拜访,送礼请安,这当中也不可避免地谈论起一些国事。 这些情况当然也传到秦王政的耳里,秦王政的内心开始不安起来,并且由不安逐渐转变为焦虑!秦王政看到了吕不韦在关东六国的影响力。他觉得吕不韦还有很大能量,他害怕吕不韦为其他诸侯国所用,对秦国造成威胁。

老奸巨猾的吕不韦自然早就明白秦王政的心思,知道自己面临的危险,做事当然滴水不漏,不让秦王政抓到任何把柄。究竟怎样给吕不韦定罪呢?权力斗争的天才自 然是有办法的。史书上的记载是“恐其为乱”。说白了,就是我不放心。 这确实是强词夺理,但是权力斗争的本质就是成王败寇,主动权在强者的手中。

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竟被一人活活逼死

秦王政亲自修书一-封,派专使送达,书中说:

你有什么功劳,封赏十万户?你与秦国有何关系,号称“尚父?”秦国给予你的赏赐实在是太多了。

逆乱,实由你起,寡人宽恕不诛,让你安享清福。但是你不知悔过自新,又与诸侯私通,实在有失寡人厚望。你与全家迁徙巴蜀,以一城给你养老送终!

吕不韦接到秦王政的书信,真实的心路历程后人已无从知晓,

他或怨怒:“我破家舍财扶持先王, 谁有我功高劳苦?太后先事我而有孕,你就是我的儿子,哪个比我与你更亲?大王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他或叹息:“我本来是一位商人, 阴谋夺人之国,淫人之妻,杀人之君,灭人之祀,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

他或欣慰:“真不愧是我的儿子! 真正成大事者理该如此。”

吕不韦饮鸩而亡,结束了天才商人的传奇人生。

吕不韦死后,他的许多宾客偷偷地为他办理丧事。秦王政知道后,又下令:“凡是吕不韦门下的吊唁者,如原籍为晋地的,逐出河南,迫其迁回原籍;如果是秦地的,凡六百石以上为官者,律消除爵禄, 迁徙房陵。”结果把昌不韦全家男女老少籍没官府为奴。并大力搜查吕不韦的宾客,有的驱逐出境,有的削夺爵位,有的流放边郡,同时还宣布:“从今以后, 如果有人再像嫪苒和吕不韦那样把持国道、图谋不轨,一律照此例籍没全家为奴。

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竟被一人活活逼死

吕不韦之墓

这一年,已是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从此,秦始皇大权独揽,彻底肃清了自己行使君权的障碍。在排除了后顾之忧后,他就把视线移向了统一关东六国的大业。

下一集我们会讲到另外一个优秀人才,他在秦朝有限的史料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他就是李斯!

上一篇

2214年历史,因项羽叔叔而得名,河北衡水城区还有这段往事

下一篇

雅典古典时期的埃菲比亚文化,以及制度解说,文化历史解析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