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惊动周恩来的一场大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惊动周恩来的一场大火
收藏 0 0

1960年4月1日上午10点刚过,一声巨响,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的胡同里升腾起一个巨大的火柱,接着,火柱的顶端形成了一个壮观的蘑菇云,数公里外都看得真真切切。

“二龙路人民公社化工厂着火了!”消息迅速传开,争先恐后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两千多人的救火场面非常壮观。但是很快,近一千人中毒倒地,情景异常悲惨。

惊动周恩来的一场大火

二龙路老照片

隐患重重的化工厂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公布后,在中国农村普遍建立的人民公社也在城市风行起来,参加劳动生产既是“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精神要求,又是每一个城市人口的愿望。

1958年9月28日,“二龙路人民公社”替换下“二龙路街道办事处”的牌匾,掀起了大办工业、大搞街道生产的群众运动。受到鼓动的二龙路街道居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眼界大开,人们奔走相告,要求参加人民公社劳动的申请书和决心书一夜间贴满了街道。

虽然建工厂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一片跃进的火热形势下,什么人间奇迹都可创造。依靠“小土群”的方法,从没进行过生产活动的二龙路街道的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电器制造、金属加工、化工油漆、针织服装、文化用品、医疗器械等争先开张生产,当时一万七千多户的二龙路街道有七千多妇女放下家务劳动,投入开办工厂。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二龙路人民公社化工厂在一个破败的老旧四合院里开工了。化工厂的三十名职工里大多数是家庭妇女,大部分不识字,她们不懂得化工产品的性能,也不掌握安全生产规程,不了解化工产品的危险性,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的工作热情。

化工厂占据的四合院过去属于清代郑亲王府的地盘,周围民居稠密,古建筑也很密集。简单改造过的四合院根本不适合办工厂,特别是易燃易爆的化工厂,周围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一旦着火,后果可想而知。

化工厂的隐患重重,但是当年的经济效益却很是显著。1960年1月7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城市人民公社工厂是“工业战线上的一支新生的力量”,于是吹响了“持续跃进”的号角。

爆炸发生了

爆炸发生前,化工厂油漆加工车间的王大妈和李大妈像以往一样,用一个金属油抽子从装着苯的大桶里往外抽苯,分装在若干个小桶里,分别送给别的大妈大婶们掺兑辅料和颜料,调制成为各色油漆。

二位大妈不知道分装苯的工具必须是青铜和不会碰出火星的金属桶或玻璃瓶盛装,而她们正在使用的油抽子却是能碰出火花的铁制油抽子,而那些小桶也是普通铁桶,在没有接地装置去除静电的情况下,这些都是被严禁使用的。

王大妈和李大妈愉快地劳动着。苯对于她们来说就像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还有一种芳香味。她们每天这样分装水一样透明的液体,毫无防护,也毫无防备。当铁质的油抽子和铁桶发生摩擦冒出火星的一刹那,她们最后看见的是火焰腾空而起,然后就被爆了出去,人事不省。

大小苯桶带着火花往外进溅,气焰汹涌,火浪如刀,整座四合院瞬间被烈火吞噬。继王大妈和李大妈之后,旁边工作的十几个大妈大婶也被炸倒烧伤。爆裂后的苯桶滚动着,淌出来的液体带着火,流到哪儿烧到哪儿,而爆炸喷溅的苯也八面开火花,连带着四合院周围也燃烧起来。

灾难突如其来,一时被吓懵了的工人们很快明白了过来,大家立即动手抢救他们的工厂。年纪较轻点的工人有的在浓烟中找到泡沫灭火器扑救,伤势较轻的拿起水桶救火。但杯水车薪,并且,苯着了火用水扑救是无效的。

山崩地裂一声巨响,最先惊动了距离化工厂最近的第34中学。当时中学正在上课,师生们觉得脚下震颤,跑出教室看到化工厂上方的烟雾和空中的蘑菇云团,听见惊叫和救火的嘈杂声,师生们立即端着脸盆,拎着水桶跑去救火。第34中学校长办公室装有电话,校长一面支持师生们的义举,一面给消防队打电话报警。

与此同时,附近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也赶来了,还有建筑四公司三工区的工人们,解放军某部汽车三连的战士,西城公安分局二龙路派出所的民警,以及途经附近的近两千多人都赶来参与救火和救人。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相应的常识,以致于救火瞬间变为救人。开始有人瘫软在地,马上有人相助。但救人的人马上也瘫软在地,很快,受伤的,没受伤的,参与救火的所有人陆续瘫软火场,口吐白沫,呼吸困难,说不出话,眼球充血,有的挣扎着伸手求救,但不少人倒下后很快陷入昏迷。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紧急出动十多辆救火车赶来火场。消防队员们做好了扑救街巷民宅火灾的准备,消防水罐车也注满了水,按设想,到达目的地后,高压水枪只消十几分钟就能控制木质结构民房的火势。

但是,消防车进了二龙路胡同,刚接近火场就无法前行了,也无法实施救火措施,因为四合院外的胡同里倒下很多人,有来救火的,也有附近居住的居民,其中不少是老人和孩子。

消防队员们好不容易到了火场四合院,眼前的惨景让他们惊心动魄,地上黑压压密麻麻躺满了伤者,有学生,有工人,还有解放军战士,有的身上有烧伤,而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明伤。着火的地方火势依然凶猛,燃速很快,烟雾不断升腾,空中的蘑菇云团越来越大。

指挥救火的消防队指挥官叫聂旭,他也从未目睹过这般场景。他把手放在昏厥的人鼻下,有微弱呼吸,也有心跳,他马上明白过来这些人可能是中毒了,于是果断地把消防队员们一分为二,一半队员投入救火,一半队员立即把被困火场的伤员救出去。

救火的队员们奋力救火,他们虽然穿着防火服,却并无其他有效防护,也没有防毒面具。很快有队员感到了不适,有的浑身发软后倒下昏厥。指挥官聂旭心急如焚,那真是严峻异常的时刻,他以往的经验都是扑灭城市建筑火灾,而扑灭苯等化工产品火灾应该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以及1211灭火剂,但是聂旭和他的队员们的武器只有水罐车和水枪,救火的队员又分出去一半,并且不断减员,所以火势一时难以控制。危急关头,聂旭严令消防官兵们不惜代价一定要扑灭大火。

去救人的消防队员们不知道满院子的人是死是活,只管抬着他们离开火场。但很快,救人的消防队员也相继昏倒,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这时,西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赵元玺组织了大批警员赶来营救,赵元玺与聂旭一同在前沿指挥抢救。北京市副市长兼市公安局局长冯基平立即调集附近消防力量前去增援。西城区区委、区人民委员会和二龙路人民公社党委的领导也组织人员赶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也到场指挥救灾。附近各医院的救护车也相继赶到。

两个小时后,大火终于被扑灭。所有被困火场的人得以离开现场。由于伤员太多,无法短时间内送医院,只好先送伤重的人去医院抢救,伤势较轻的被疏散到第34中学处理伤口、输氧治疗,等待分批转送医院。市委卫生体育部、市卫生局在很短的时间内组织全市14所大医院为中毒的救火人员进行体检、治疗和抢救,事后统计,事故造成1169人受伤,其中绝大多数是苯中毒。

周总理亲临现场

火灾在中午时分彻底被扑灭。就在人们忙着清理现场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来了,身边只跟着他的秘书和司机。周恩来总理得知化工厂爆炸消息的时候,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周恩来总理心系火场,却不能立即离开会场,于是,借与会代表吃午饭的时间听取了万里的情况汇报,然后匆匆赶来。

化工厂处在二龙路胡同深处,巷子本来就狭窄,加上消防车、急救车和大量人员往来,现场数百米长的道路几乎被堵死,总理的车无法前行。周总理见状下车徒步疾走三百多米才进入失火现场。

紧随其后的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治安科科长张杰心急如焚,火虽被灭掉了,但现场仍有一些残留的化学危险品在反应当中,毒气很重。张杰劝阻周总理不要进入现场,总理并未停下脚步,剑眉一扬,指着正在清理火场的防化兵说:“为什么他们能在那里,我不能去?!”

穿着防毒服的防化兵和消防官兵以及在场的所有人都坚决劝阻总理并拉起人墙阻挡,总理不得不止步询问情况后说:“大家不要害怕,我们要像抢救山西平陆县61个阶级弟兄那样做好工作,还要总结经验教训……”

总理离开火灾现场后,立即到34中学去看望暂滞留在那里的伤员。周总理很痛心,回去后找来万里郑重地对他交代: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这类事了,你们北京市政府要重视城市规划,不能再留后患,城区内凡属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工厂立即关门停办,把它们统统迁到远离居民的地方去!

总理还特别指出:救火是一种特殊的危险活动,特别是化工工厂失火,我们不提倡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参与这么危险的活动,相反,在灾难发生时,我们应当保护他们尽快从危险地域撤退逃生,而不应该组织他们冲锋陷阵。

失火的二龙路人民公社化工厂立即转产,其他化工和涉爆工厂也都被迁出了城区。(来源|《读者报》 作者|穆玉敏)

惊动周恩来的一场大火

走过万水千山

我依然眷念您

欢迎订阅2019年《读者报》

邮发代号:61—98

订阅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当地邮政所订阅

2. 关注“读者报官方微信”,进入微店下单订报

3.淘宝店铺: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读者报》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5.《看熊猫》杂志微店地址: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244146540

上一篇

三国演义里的吕布天下无敌?这五人无论谁与之交战,都不输他

下一篇

三国志11血色衣冠:李克用势力如何?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