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我的家乡是湖北红安系列之名人:程子菊讲述其父“栋臣学产”始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我的家乡是湖北红安系列之名人:程子菊讲述其父“栋臣学产”始末
收藏 0 0

【民族资本家程子菊讲述“栋臣学产”始末】我的父亲程栋臣,1864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永河椿树邹家垸。这年正是捻军抗清的时候,村子被清军烧毁了,碎瓦颓垣迎接他的诞生。童年时他也曾刻苦自学,但终因贫困学得很少,给他带来终身的痛苦。从他挑贩经商开始,到他拥有“湖北第一”富厚的资产,几十年的社会活动,更使他体会到教育的重要。他要长子程子英读书,直到去北京读大学。在我十三岁时,叫我离家出外读书,还教育他的子子孙孙要重视教育,可见他对后辈受教育的重视。

他为了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便于1935年从他生意盈利中捐资四万两白银,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这年恰逢黄安(即红安)县七里、紫云一带灾情严重,不少农民灾荒难度,只得变卖良田。为解灾民燃眉之急,他便用此银将灾民田产、房屋买下,计田地五百九十七石、房屋数百间。此事还呈报到省政府、省教育厅备案,获得省政府的嘉奖,黄安县为此设立了“栋梁学产”保管委员会,负责人是陈乾初,这是“栋梁学产”的起因和建立。

“栋梁”学产的房屋、土地,由保管委员会负责租赁给农民居住和耕种,每年秋季向佣户收取租谷。收取租谷的标准,视收成、土地好坏而定,一般每斗租田征收租谷六斗至一担不等,正常年岁收租谷折合银元计八千四百九十元。田地都属全民所有,钱也属全民所有,专作本县教育经费使用。

抗日战争时期,黄安县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栋臣学产”的田地无人耕种,荒芜一百二十余石,房屋被毁五十余间,“栋臣学产”收益锐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安县经济萧条,县政府将“栋臣学产”收查归并于地方财政,由财政委员会管理,当时分管“栋臣学产”的负责人,先后有王益三、郑继堂、张幸山。由于学产收益分散使用,以至教育经费拮据,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为此,“栋梁学产”保管委员会专门向湖北省战后救济委员会写了一份报告,并请拨款、复耕、修房,利民利教。

1946年,黄安县临时参议会议决定,“栋臣学产”收益仍由县政府统收,交库保存,专作教育之用。还明确规定了支出范围和标准:县立中学补助费用及县中学临时补助费3.5成,县直小学补助费3.5成;黄安在外地读书的初、高中生、大学生及留学生常年津贴费2成;征收保管员薪金及保管委员会整理田产费1成。事后,“栋梁学产“的收益和支出,一直是按照这个规定的标准和范围执行,直到黄安解放。

“栋梁学产“本与我无关,由于他在那个历史阶段起了一定作用,记载这段历史,在于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关心教育,培养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上一篇

三代单传,不亡则兴之因煤而驻

下一篇

此梁山好汉上山前作恶多端,为人狂妄,却活到最后还成了高人之徒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