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内外因的结果,一个时代完结,只需要轻轻一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内外因的结果,一个时代完结,只需要轻轻一推
收藏 0 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十余省宣布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而独立,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是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曾说:“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澄一逃;倘瑞澄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为什么呢?

第一、许多革命党人不认为在武昌起义是上策。

武昌虽然是九州通衢,却也是四战之地,正因为这里水陆交通比较发达,所以很容易受到敌人重兵集团的进攻。

第二、武昌地区的革命形势及基础并不优越,反革命力量比较强大。

当时湖北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民心较为安定。而且,武汉是清朝新军重点布阵的地方,清末练新军的翘楚,首推袁世凯,次推张之洞。在张之洞苦心经营之下,湖北新军设一镇一协统,人数在全国较多,实力也很雄厚的。武昌起义前,张之洞虽然已经去世数年,但是在任的湖广总督瑞澄向有贤名,貌似文武双全、思想进步的干才(没想到会是个纸老虎)。

第三,起义的领导力量并不强大。

辛亥革命的领导中坚是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同盟会。而武昌起义是由文学社与共进社领导的,他们只能算同盟会领导下影响力不太大的分支机构,并且共进会、文学社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甚至到起义前夕仍未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那为什么武昌起义还能成功?这主要得益于这个大清王朝的“送命总督”——瑞澄!

瑞澄号称干吏,却临危处置失当。武昌举事之初,主要是士官出身的革命党人在筹划,旧派军官及北洋将领皆观望不动。待到革命党领袖或死或逃,起义本来已告失败。但由于瑞澄先将抓获的革命党领袖砍头示众,后要按搜到的革命党的名单按图索骥式抓人。这引发革命士兵恐惧,于是在没有领袖领导的情况下,新军士兵自发起义,诚可为各国军事史上罕见之行动。

不仅如此,一见革命爆发,瑞澄突然逃跑了。总督一跑,负责军事指挥的镇协张彪也跟着跑了。之后赶来的北洋新军在陆军大臣荫昌的领导下逡巡畏战,没有倾力镇压起义,这些情况在客观上帮助了起义成功。

对比之下,“黄花岗起义”就比较不幸!虽然两广总督跑了,但水师提督李准却比较镇定,迅速调来大批人马平息了这场起义。

当然,给大清王朝“送命”的,不仅是瑞澄、张彪、荫昌等人,还有摄政王载沣。当时的有识之士均意识到要早日立宪,开国会,组织内阁。连瑞澄这样的高官也联名请朝廷早开国会,没想到载沣压制大批士绅的和平请愿,好不容易开了内阁,却大部分都是皇族。这连立宪前朝廷高官满汉对半的比例都不如,一下子激化了民族矛盾,把大批立宪派人士及地方实力派推向了革命阵营。

在武昌起义之前,孙中山领导的十三次武装起义均告失败,许多人都认为革命成功还得好多年。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场群龙无首,仓促上阵的起义竟然能获得成功。出现这种情况真的是只能说明大清王朝气数已尽!

上一篇

唐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藩镇开始反对中央

下一篇

西王母到底只是传说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样一个人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