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收藏 0 0

陨石的外熔特征!

新鲜陨石的外熔基本都呈现出黑色或黑褐色。在熔融时由于陨石内质成份熔点不同,熔壳外表呈现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外表有不光滑平整,仔细观察表面有毫米级大小的细颗粒凸起物。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陨石在浓密的大气层高速高压运行中,由于受到内外温度差不均与大气高压压力影响,部分陨石分出现空爆解体形成次生熔壳。次生熔壳熔融时间比较短,与初始熔壳相比颜色较淡,看着更加粗糙,熔壳覆盖不均匀。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陨石在大气层中熔融时的姿态,也可以决定陨石表面熔壳特征。陨石在不翻滚的状态下降落运行叫定向,这种定向陨石比较少见,它们的外熔都呈现出像发丝样线状陨流纹,特别是前端最为明显,定向陨石的尾部有翻唇、卷边的独有特征。但绝大部分都是翻滚姿态降落的!翻滚型陨落陨石是最常见的陨石。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另外,陨石熔壳外表还有两种特征,一种是陨石外表像指头按压面团留下的痕迹一样叫气印,气印随陨石个体大小而不同。陨石体积大气印就相应的大,陨石小则气印小。气印特征是石陨石类少数陨石特征,并不是所有陨石都有这种气印,在铁陨石当中气印比较常见。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另一种是收缩纹特征,收缩纹有一类是热胀冷缩形成的,有一种是陨石内部金属风化膨胀而形成的。热胀冷缩形成的表现为细脉状,黑底白纹特别明显。金属膨胀引起的龟裂纹随风化程度变化而变化,有可能直至陨石解体而告终!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在这顺便谈下发现陨石外熔情况,发现陨石大部分都是没有及时找到的陨石,熔壳的颜色与完整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缺失部分熔壳的还能好辨别些,完全缺失熔壳没有杂物包裹的,会露出内质的金属锈迹或球粒,也可切面观察或送检。特别是无球粒陨石与地球上的基质岩相似,目测不容易判断,建议此类疑似陨石到正规检测单位做检测。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以上是陨石类总体规律的概论,详情要根据陨石种类的不同略有差异。以上简述陨石的熔壳特征,下次介绍陨石的分类,敬请陨友们关注”星之缘”,下次见!

陨石知识系列科普之(二)
上一篇

美国宇航局花10亿把一机器人送到土星的卫星泰坦上,究竟想干什么

下一篇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希望之星”,位于宜居带,或是最佳移民星球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