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研究发现:公哺乳类化石标本比较多之谜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研究发现:公哺乳类化石标本比较多之谜
收藏 0 0

当你在博物馆欣赏各式各样的化石标本时,或许会预期自己碰到不同性别化石标本的几率是一半一半,但最新研究显示不尽然如此。

研究发现:公哺乳类化石标本比较多之谜

雄性>雌性

9月初,澳洲阿德莱德大学与波兰科学院研究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的性别分布,发现整体来说,博物馆的雄性哺乳类动物化石标本比雌性哺乳类动物多。

不同动物习性,一样结果

这份刊载在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先是分析手上有的186只野牛和91只棕熊标本。

会挑选野牛和棕熊,是因为野牛是群居性动物、熊以独自移动居多,因此研究想确认化石标本的性别分布会不会受动物的习性影响。结果研究团队发现,整体来说,雄性哺乳类动物的化石标本占75%。

除了这两种,其他也一样

接着,他们通过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美国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英国国立历史博物馆调阅网络数据,分析这些博物馆在这百年来搜集到的哺乳类化石标本,发现除了蝙蝠、食蚁兽、树懒,其他哺乳类化石标本都是雄性比雌性多。

研究发现:公哺乳类化石标本比较多之谜

这次研究灵感来自2017年,一份关于长毛象的研究。(Source:Flickr/Monika Durickova CC BY 2.0)

关于长毛象的类似研究

这样的发现也和2017年研究呼应,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意外发现手上95只长毛象化石有69%都是雄性。研究推测,也许是因为长毛象就像大象,年轻的雄性长毛象习惯一定年纪后离开雌性长毛象群,单独或和其他雄长毛象“闯荡”,因此更容易暴露在意外事故的风险下,而后再被古生物学家发现。

一个结合众多证据的推测

不过领导研究的生物学家帕克诺巴(Patrícia Pečnerová)强调,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一定程度的推测成分,毕竟他们没办法“实地理解已绝种物种的习性”,也只能“把各式各样的证据拼凑起来后,设法找到最简单的解释”。

研究发现:公哺乳类化石标本比较多之谜

这些化石标本的性别偏误,也可能对人们理解已绝种动物时造成偏误。(Source:Charles R. Knight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原因可能不单一

回到这次的研究,坦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非常多样,可能和动物本身的习性有关,也有可能是收藏家偏好收藏特定性别的化石标本所致。但不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为何,有参与研究的学者利玛斯(Bastien Llamas)指出,这个问题研究者必须时时放在心上。

可能会有错误理解

毕竟这些化石标本通常是研究者理解已灭绝动物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活动范围的方式,如果标本本身就有性别偏误,研究者就可能把在单一性别标本的发现错误套用到整个群体。他说:“如果你没有手柄上样本有六到七成都是雄性这件事列入考量,那么你以此做出的结论就可能出错。”

化石标本代表性,很重要

因此研究最后也建议,未来博物馆挑选标本时应更注意代表性的问题,不论性别、分布地点、年龄等因素,都应该列入考量。

上一篇

爱因斯坦晚年认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是真的吗?

下一篇

死星被碰撞后却恢复生命力,如今亮度超过太阳40000倍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