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
收藏 0 0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

高邮战役全体战斗英雄模范合影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高邮战役

《新华日报》对高邮战役的报道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中敌占区大部相继被收复。但国民党集团妄图抢占胜利果实,勾结诱使盘踞在江苏高邮、邵伯一带日伪军拒绝向新四军投降。12月19日至26日,我华中野战军集中15个团兵力,M ` J 7向驻高邮日伪军发起全面进攻,一举拔除残存日伪据点,歼灭日军1100余人、伪军5000余人,创造我军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纪录, 被史学界称为抗日战争最后f j :一役。

审时度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为执B h r E i N行党中央“坚决、彻底、干净地消除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的命令,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人联名致电中央军P * 4 s* K , # O发起高邮战役。粟裕原计划集J h R Q o `中第6、第7、第8纵队攻敌,而后北上会同山东野战军发起陇海路东* E { s I段战役,挫败国民党军进攻我解放区图谋,把华中和山东两大战略区连成一片。但情况突变,国民党军集结J 6 Z g E 0J A a # y G t W q力欲打通津浦路,新四军军部遂令华中野战军主力执行津浦路作战任务。后因国共和谈需要,作战行动暂时搁浅,粟裕再次建议,“可趁我主力集结之机,进行高(邮)邵# ? H(伯)战役”* { – o w E q /。这一建议很快获上级批准,但第6纵队仍因形势需要留在5 g I s B l淮海地区,第7、第8纵队和苏中军区部队投入备战。12月15日,作] m r ) & b I o战准备一切就绪,& O G W , q 2南线之战一触即发,新四军军部突然发来电报:“调七、八两个S o f纵队迅速北上,即返津浦路方向。”此时,国民党军第25军先头部队108师已到达扬州f ? 9 G L 7 5 B _及江都一线,企图集结重兵在日伪军掩护下进c ! B j K i n @占高邮。情势危急,粟裕亲自起草长达千言的电报,详细陈述利弊,再次建议举行高邮邵伯战役,最终获上级同意。正是坚持这一战略构想,观照战略全局q – o利益和战场实际,为战役胜利奠定坚实基s E 4 x Y ;础。

围城打援,灵活运用j = ( r x Z N ^ |攻坚战术。高邮南临扬州、北扼两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被称为“运河大门的铁锁”。自1939年10月沦陷后,日伪军在高邮部署重兵,历年加修工事。高邮城头碉堡林立,城外工事密布, c X M = ),护城河环绕四周,形成严密外围防线,城内则利用庙宇、公园、工厂构成防御据点。粟裕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将作战R 2 $ J S [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以第7纵队和苏中军区部队从南面攻打邵伯及扬泰线上日伪据点,控制国民党军北援通道运l q W ] j .河大堤E p j,并以第8纵队肃清高邮C s } – , –外围。第二阶段,以第8纵队从北面向高邮发动总/ O = M T 2攻,全歼守敌,以第7纵队及苏中军区部队坚X W N S m Y i H 8决阻援,并相机歼灭扬泰线增援国民党军。战斗打响后,粟裕率精干人员到一线指挥作战,第7纵队采取“围三阙一”战法,从北、东、西3面发起猛攻,网开南面一角,诱使日伪军突围,伺机聚@ ; a $ p G而歼之。攻打x , ? G $ ! c高邮时,粟裕指挥部队声东击西、避实击虚,通过佯攻营造声势,避开敌防御工事和火力配置的重点,同v ) + p G [ v b时灵] x @ z 4 j L活运用交通壕、低胸墙工事作战,集中火炮和机枪火力对敌实施火力压制,并特别嘱咐部队:“力争偷袭,准备强攻。偷袭不成,立即强攻,以收神效。”Z x | ` 1 Z [ k当时雨夜漆黑,粟裕命令部队突然发起猛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j 2 r 8 S _ O y,经一番激战终于突破日伪防线,顺利攻破高邮城。

以打促降,积极开展政治攻势。战役2 C y v Z发起之初,中央军委指示华中军区,尽力争取伪军反正。外围据点被扫除后,日伪军龟缩高邮城内负隅顽抗,我– a l Z 8参战部队一面积极做好攻城准备,一面大力开展政治攻势。我军制作大量劝降标语,贴在民房醒目位置,上书“日本天皇早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你们的父母姐妹正等待着你们!”“放下武器,^ C ! &保证生命安全!”等字样。当地军民还别出心裁地发明出“风筝散传单”的方式,即用厚牛皮纸糊成的大风筝绑住传单,点燃长短不等的线香以定时烧断绑绳,绑绳烧断后,传单就像雪花般飘进高邮城。_ Z H q & U有的传单上写道:“天寒地冻破衣裳,你为谁人守城墙。赶快走下城头来,弃暗投明获解放……”同时,军区敌工部还请来“日本反战同盟”“朝鲜独立联盟”的友人,用日语高声宣读日本天皇投降诏书,播放日本人民十分熟悉的《思乡曲》……这些到处可见的标语、随风K l g ? Z l飘落的传单、情理 c 5 q L I交融的劝说、幽怨柔和的曲调,渐渐攻破敌心理防线,敌士气明显低落。

深入动员,充分凝聚民众伟力。苏中地区曾饱受日伪军肆意欺凌,当地民众抗日热情十分高昂。在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6 p q . w w ^ *投降后长q K U #达数月时间里,高邮、邵伯一带残军仍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拒绝向我军缴械投降,导致当地民怨沸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解放高邮,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12月p , w F O t } G O15日,华中军区发布《高邮战役政治命令》,提出政治上的要求,强调全军指战员“应发扬‘猛打’‘猛攻’‘猛追’的拼搏精神,以达到干脆彻底歼灭来犯之敌”,各参战部队传达学习后群情振奋、斗志昂扬。苏中地方政府专门成立支前总后勤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为部队提供物资,帮助运送弹药,先后调集民船500余只、民工8 o b # A P + * /1.5万余人,组织民兵3000余人直接参战y ` L 3 x e k ,运送粮草7.5万余吨,有效保障战役顺利实施。当地群众不仅主动给新四p h 0 :军战士腾房让铺、烧茶送水,还将许多桌子和棉被送h { @ 9 a给部队作攻城防身的“土坦克”用……苏中大地处处呈现“战士勇往直前冲锋陷阵,老百姓肩抬担架、车送弹药”的动人景象。

上一篇

二战时期德国军队的四大王牌部队,你知道的有几个?

下一篇

抗战史上中日第一次最接近二战水平的碰撞,日军完败,我军惨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