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董振堂:长征“铁卫”却惨遭敌人斩首,主席严令歼灭凶手部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董振堂:长征“铁卫”却惨遭敌人斩首,主席严令歼灭凶手部队
收藏 0 0

1931年12月14日夜,宁都城门上的三声枪响,让董振堂的人生轨迹彻底转了个弯。

枪声,是这位国民革命军旅长的宣言:“暴动当红军!”

董振堂:长征“铁卫”却惨遭敌人斩首,主席严令歼灭凶手部队

董振堂 烈士

拉起1万7千官兵,扛上2万件枪炮,董振堂头朝共产主义,义无反顾扑身而去

什么“攘外必先安内”,什么“不准抵抗”……董振堂“弃强投弱”的惊人之举,理由只有一个:“惟有共产党才能为工农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

这个抉择,让当时军力薄弱的中国工农红军兵力骤增5成。

这个抉择,也把董振堂带入铁流滚滚的血色征4 j Z A ` 3 G途。

从十过雪山,三过草地,枪林弹雨间死守军委纵队,到无惧牺牲,战至弹尽援绝,42岁时抛头舍身于甘肃高台城下v 2 6。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总指挥董振堂z A U 5 i O j / @追逐光明的决m G ; e A y 0心,如钢似铁。

生在新河县西李家庄的董振堂,是参加过长征的河北籍最高级别将领。“坚决革命的同志。”毛泽东这样评价他。

坚决革命,义无反顾

——率部宁都起义,为红军增加兵力1.7万人,武器2万件

董振堂:长征“铁卫”却惨遭敌人斩首,主席严令歼灭凶手部队

宁都起义

“解放。”1931年12月14日夜,宁都守军接到这个意味深长的口令。

作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军事高材生,董振堂深谙“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铁律,让这样一个职业军人“调转枪@ U ) 4 % $ * ,头”绝非易事。

B 8 f ? 前,在冯玉祥麾下任职的董振堂经历了冯玉祥、阎锡山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几个月下来,中原大地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董振堂觉得,这哪里是救国救民,分明是军阀混战。

“早在1926年,董振堂就和当时同在冯玉祥麾下的共产党人刘伯坚结K q 1下深厚友谊,刘伯坚宣讲的共产党理论和主张,让迷茫之际的董振堂豁然开朗。”8月30日,董振堂v L b i _ D M a史料研究者、新河县文化L p Z $ W V馆原馆长宋增贵说C o w C。“董振堂曾发誓‘绝不向共产党开枪; D 2 – c D 9’。”

1931年2月,蒋介石命令董振堂所在的第26路军南下江西“剿共”。董振堂则选择滞而不进,进而Z ; 0 m 5 W O U不打。“九一八”事变发生后,c i Fz z ] x x 0 q R介石没有选择抗日,却继续“围剿”主张全民抗日的红军,这让董振堂更为愤怒。

“自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更看清楚了国民党的欺骗压迫剥削。”8月30日,新河县董振堂事迹e H n I t u q C $陈列馆内,记者看到了董振堂手书的《宁暴经过》,董振堂写道:国民党常说,要使人人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有用的,实际呢?国民党把工农群众闹得没吃的没穿的没住的没! I [ Q V v x用的。国民党说,耕者有其田,实际只有豪绅地主有田。国民党又说,士兵解甲归田者给以田地,(结果)把老弱病残的遣散回家,只给三元五元钱,强迫回家。国民党强迫群众当兵拉夫拉牲口,强索苛捐杂税,因此更认清楚了,惟有共产党才能为工农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

兵荒马乱可有终日?和服从命令相比,董振堂更没忘记一名军人应有的抱负:救国救民。

“我赞成,暴动当R O u # X m z红军!”1931年12月14日夜,董振堂拍案而起。

“解放( W } Z o u”的口令传遍营房内外。东方日出,长夜已尽。

董振堂带领将士撕碎国民党党旗,扯下帽花、胸章、领章。1个总指挥部、2个师部、6个旅部、11个整团,共计1.7万余人,携带2万多件轻重武器、8p s ! ] . J R 6 i部电台和大批装备物资,撤离宁都,跨过梅江,向苏区h J ~ O x h z开拔。

整编26军的倒戈,震J ~ ? T d b g 4惊中外。

毛泽东D c a r $ { 3此后为宁都起义题词v $ Y l:“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这种精神,正是董6 ? O振堂身上那种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矢志救国救民的精神。0 G , / p Z k F b”宋增贵J g K k G 6 I 1 f说。– % 8 U } n & $

“宁都暴动是中国苏维埃革命中一个最伟% c ? . j大的士兵暴动。”1932年12月14日,刘伯坚在纪念宁都起义一周年大会上说:“它表示了在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的民族战争中,广大士兵的走向革命;表示了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在目前革命日益发展情势下的c T { f Q i !更加崩溃与瓦解。同时,增加了一批强大的武装力c f _ L j ^量到革命方面来,这是革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光荣的一页。”

宁都起义后不久,董振堂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请求。他对刘伯坚X V [ d E & 7 y说:“我是跟定共产党闹革命了,J d l } * % u K死也不回头了。”

勇往直前,守无不固l V h % z % : l

——湘江突围、金沙江阻击,不惜代价守I ) { N L z r 4 `护军委纵队

1934年10月,中O y 8 ; 1 a 5 Q w央主力红军为s b b Q ) ;摆脱国民党部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长征。

董振堂:长征“铁卫”却惨遭敌人斩首,主席严令歼灭凶手部队

湘江突围纪念碑

董振堂指挥的红五军团担任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的后方安全。

“军委纵队由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等组成,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均在其列。”i = M j C宋增贵说,“红五军团就像首长的警卫员一样,既要行军跟进,又要随时掩护作战,拦截敌人的追击,责任十分重大。”

8万7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的沉重机器,挑着盆盆罐罐,全军行李担子就有四五千副之j _ S 0 K g K多。

但杀奔而来的追兵很快o y 1 c T ~ h m给了负重前行的董振堂更为严酷的考验。) # – c A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突破敌人三道防线后,蒋介石调兵堵截追击,从四面围拢成“大口袋”,企图将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

一场红军转移突围以来] x G i } y N双方兵力投入% $ X N T . ; * %最多,战斗最激烈、最残酷、最悲壮的湘江战役就此拉开。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x $ * ? |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

“敌人追击红五军J | L v ]团时子弹射出的弹洞N % z,至今仍能在当地村宅墙壁上找到。”宋增贵曾回访董振堂足迹,在当时战事惨烈的全州县发现众多遗迹。

为确保红军主力安全,董振堂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这场恶战,红五军团第34师5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阵亡。董振堂牺牲一半军力,确保了红军主力渡过湘江。

“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湘江战役后,这话在红军中广为流传L j ( ; u V | %

中央和军委对董振堂十分信任,1935b r 3 H R 4 5 C年1月,遵义会议– n g P R b召开时,仍由董振堂司职防务,确保会议D ( A o S ]安全。

19P . I ` Z K $ k35年5月上旬,金沙江M % ! & k d畔,面对敌人1万多兵力和漫天炮火 6 q,不足5000人的红五军团在董振堂的率领下死守唯一通道石板河,与敌军} F ~ Z R .激战九天九夜,直至党中央和中央红$ H w军主力渡过金沙江。

在“铁卫”董振堂的掩护下,中央红军终于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此后十过雪山,三过草= b a y地,都由董振堂护卫铁流,一路前进。u Q / F f 1 S , 6

1936年,5 | { 6 & E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1937年元旦,高台战役中,董振堂与敌方马步芳一部遭遇,原本可6 y U O率部突围进祁连山区,但接到总部“h . v ] c 3 z 6 m死守高台”命令后,董振堂毅然放弃突围。

董振堂:长征“铁卫”却惨遭敌人斩首,主席严令歼灭凶手部队

西路军合影

石头、瓦块……守城红军弹药打光,就用手边物件与敌殊死拼杀,战事惨烈之至。1937年19 [ E Y月20日,5 Y J C m : : n董振堂弹尽援绝,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壮烈牺牲于高台城下。

暴虐的敌军将董振堂枭首悬于城楼之上,暴尸荒野。马步芳部对被俘虏的红军官兵极为残酷,惨无人寰地杀害了约5600人。杀人的方法花样百出令人发寒,党由此对马步芳集团痛恨不已。

后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蒋介石精锐部队已被歼灭。可是,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还有较强战斗力。毛主席决定以第一野战军为主,华北野战军第十八、第十九兵团一起向西进军,由彭德怀全权指挥。毛主席给彭德怀的指令中,明确提出了对“青海王”马步芳所部的处理措施:坚决歼灭,只接受其无条件投降,而决不容许其来什么“起义”或“改编”。

上一篇

63岁过气网红:拾荒20年还债18万,我对得起这个世界

下一篇

关于生命大规模灭绝事件,科学家发现物种大灭绝和碳循环密切相关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