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学刘备“三顾茅庐”请刘伯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学刘备“三顾茅庐”请刘伯温?
收藏 0 0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学刘备“三顾茅庐”请刘伯温?

“礼贤下士”典出《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意思是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态度尊敬。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最为看重“气节”,宁为玉碎} ` 1,不为瓦全,若想让他们真心归附P r j,须得放下姿态,以礼相邀,若是以武力逼迫或者以金钱权势诱* c } | J B惑,必然会适得其反,“碰一鼻子灰”!
总而言之,真正的学者生有傲骨,纵然“清酒红人脸,财帛动人心”也无法使得他们有丝毫动摇,所以古之上位者$ B o s B v v z对待大学者必然会“礼贤下士”,做足姿态,这方面做的最“出色”的当属刘备,他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出山的事迹至今仍在广为流传,除刘备外,曹操也是个中高手,《短歌行》中“周公– ] t吐哺,天下归心”两句表明了他对于人才的渴望!
除刘备和曹操外,在民, – – Y p h * r –间传说中,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礼贤下士之人,曾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刘伯温,才开创了大明王朝这一“万世基业”!
此事是真是假?
明确告诉大家,朱元璋效仿刘备三顾茅庐请刘伯温纯属子虚乌有,一方面朱元璋只是粗通文墨,恐怕都不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另一方面朱元璋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是礼贤下士的人!
朱元璋起于微末,一路走来尝遍人生百味,阅尽世间百态,养成了嫉恶如仇,杀伐果断的性格,B * K + w ! r ? =对他而言,武力: 2 o U b ; l H 5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所谓的谋士之流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直到朱升在至正十f U m ^ Y ` K八年为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创基立国方略后,朱元璋才对读书人有所改观,后来朱升又向6 ( R e w Y H朱元璋推荐了刘伯温,就像徐庶向刘备推荐诸E c o ;葛亮一样,但朱元璋却没有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而是随便指派了一F H o I ? 5 I y个人带着财宝去请,结果可想而知,j o * O | f 8刘伯温断然拒绝,朱元璋本, & * ~ + ) E T O来也没将刘伯温放在心上,见他不来,也懒得理睬,但朱升等人锲而不舍的向朱元璋推荐刘伯温,朱元璋才又在至正二十年七月派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再去请刘伯温,也不知朱元璋在信中说了Z & H O j 1 ) {什么,这次刘伯温欣然前来,从此效命于朱元璋帐下!
也就是说,刘伯温是朱元璋以一封亲笔信请来( G J 6的,不像诸葛6 9 1 ) + h D { ,亮那样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不过虽~ = m : M y然刘伯温“出山”的待遇比不上诸葛亮,才学却不逊色于他!
刚到朱元璋帐下的刘~ ( 8 Z伯温就给了朱元璋一个大大的惊喜!
据《明史》所载,朱元璋请刘伯温主要是看在朱升的面子上,并不相信他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受礼聘而来的刘伯温却以“时务十八策”向朱元璋证明了自己的才能,并逐渐受到朱元璋的倚重,当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将陈友谅和张士7 k W , ; ? j诚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时,朱元璋已经对刘伯温心悦诚服,并* J l F ~ h X视其为自己帐下的首席智囊,凡事必先请教刘伯温,当时朱% Y * + .元璋还打着“小明王”韩林儿的旗号,刘伯温便L ] 1 d 建议朱元璋脱离韩林儿自立势力,但一定要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士,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开始逐渐与韩林儿划清界限,事实证明刘伯温的建议是正确的,离开韩林儿的朱元璋犹如出笼的猛虎,势不可挡,势力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消灭了大敌陈友谅和张) _ Z C 5 . + W u士诚!
陈友谅和张士诚覆灭后,刘伯温又参与制定了朱元璋g c 8 : c X的灭元方略,最终一举成功,推翻p ` x l R * Y ? Z了元朝的统治!据《明史U H f ] I》所载:至正二十七年,朱D { e E元璋登基为帝,定都应天,国号大明,刘伯温因功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那么刘伯温在大明建立后有没有躲过“兔死狗烹”的结局呢?
大明初建时,朱元璋对刘伯温异常宠幸,当时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这是朱元璋特意下令“关照”的(青田县是刘伯温的故乡),目的就是让青田县的民众因刘伯温而自豪!
o 3 J y g d s 2 l时的刘伯温可谓是春X K g 1 r风得意,位极人臣!但好景不长,刘伯温因为执法严苛,刚正j V X S不阿,处死了左丞相李善长最为宠爱的下属,李善长因为此事对刘伯温记恨在心,屡次在朱d w t ) c E k M J元璋面前诋y z ) 9 q . _ 6毁中伤刘伯温,时间一长,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开始改变了,后来刘伯温又因为求雨失败而被朱元璋f R u Y p i 大加斥责,刘伯温心知朱元璋对其已有猜忌之心,便趁着妻子病故的由头告辞还乡,临行之际告诫朱元璋不可将凤阳作为建都之地!
刘伯温走后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朱元璋再次想起了刘伯温,召他赴京,对其大加赏赐,并命其官复原职,洪武三年,刘伯温升任弘文馆学士,同年十一月,又被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虽然位列伯爵,刘伯温却知朱元璋对其已6 N ! n # j无信任之心,便在受封伯爵的第二年急流勇退,告辞还乡!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命胡惟庸带着御医T k G [前去探望,结果刘伯温% k { C a Q喝了御医开的药后病情加重,更加痛苦,W j N u y为此他向朱元璋暗示胡惟庸有意加害于他,没想到朱元璋漠不关心,只是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安 2 W t [ ! * Q x慰的话,刘伯温心寒不已,感叹自己错投君主3 7 h . Z,同年六月,刘伯温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葬在乡中夏中之原。
世人多将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在民间也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E , u Q ~ # 7 _但二人实在是命运不同,诸葛亮一生为刘备及后主刘禅所敬s j X ? `重,他本人病逝于北伐途中也算是死得其所,但刘伯温自始自终都只是朱元璋手中的一颗棋子,召之1 1 A 2 9即来,挥之即去,虽然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之下,却也丧命于胡惟庸这等宵小之辈,实在令人为其感到不值!

上一篇

历史上的徐达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

为什么北宋打不过辽,就连一个小小的西夏也打不过?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