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收藏 0 0
主父偃深得汉武帝宠信,一年升迁四次,为何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每一个朝代创建初期,为了笼络人心和社稷稳定,帝王都会封一批有功之臣。这些人因为功劳大,或者被封王,或者被封侯。但随着这些王侯势力不断壮大,他们逐渐成了威胁帝王宝座的人,削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必要行动。

不论哪个朝代,一旦削藩都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帝王和藩王之间,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但是在西汉时期,有位大臣却为皇上出了一条绝妙的计策,让朝廷轻轻松松就削掉了藩王们的势力,而h ? Q n且还没引起藩王们的不适和抗拒。那么{ X x B + d U这个牛人他是| A N谁呢?他就是西汉武帝时的大臣——主父S 6 [ & S 1 `偃。

01

主父偃) R V c 6 I } m生于临淄,他出身贫寒,早年曾学过纵横术。但是,当时的纵横之术并不热门,后来他又改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

主父偃曾去过燕国、赵国和中山等诸国,但是都没引起这些国s ^ 7 6 M ~ m家君主的注意。主父偃还曾经托过汉武帝小舅子卫青的门子,卫青也曾3 6 N 0 d |经几次三番向汉武帝推荐他,但因为主父偃当时没有名气,汉武帝根本没放在心2 9 M – ` * e c上。

举荐无门,主父偃便孤注一掷,直接上书给汉武帝。主父偃上书中说了九件$ 6 $ n k F G c事,其中八件就与z 4 |当时的律令有关。汉武帝看了他的上书,觉得主Q w l i b {父偃的见解非常的独到,当天就召f L ~ 7 e c _见了他,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人。

通过与这几个人的谈话,汉武帝觉得他们都是难得的人才。尤其是主父偃,汉武帝觉得他不仅很有才气,见解独到,而且想法新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大意是:你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我们这么晚才见面?)汉武帝一高兴就封了这几个人为官,主父偃被拜为郎中。不久又被升为谒者,又过了不久升迁为中郎,后来升迁为中大夫。短短一年之间,主父偃竟然升迁四次,这也说明汉武{ { 8 2 }帝当时对主父偃有多么的宠信。

主父偃也确实对得起汉武帝的宠信,为汉武帝提了不少好建议。主父偃提的最为绝妙的,就是关于削藩的妙计。

汉武帝的老爹汉景e 9 r ` /帝在世时,因为削藩,导致了吴楚七国叛乱。虽然该杀的杀了,该惩的惩了,但是( k E f }汉景帝自己的儿子和兄弟,改封的还是得封。

02

历代皇亲国戚中,总有实力强大的王侯觊觎皇位,想要取而代之,X u o % H若不想坐以待毙,削藩便成了每个皇帝必修的课业。每个朝代都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封王——削藩——再封王——再削藩。这是个让历朝帝王都很头疼的事,怎样既将藩王们的势力削弱,又不引起他们的抗争,让他们甘心情愿的接受呢?这个棘手的问题,让主父偃轻而易举地给解决了。

主父偃对当时诸侯做了这样的分析,各诸侯E 2 ` ?和王爷,因为妻妾成群,所以儿女也众多,动辄就是数十个儿子。虽然这些儿子都是他们亲生的,但是继承王b : o !位、承袭土地的% { c h 0 4却只有一位,其他人分不到一寸土地。其实这是件很不公平的事,D o m B { 2 e ; G都是藩王的儿子,只O | d ~ * 是因为长幼之分,差别就如同天上地下。

长子承袭王位虽是祖宗留下的规矩,但是王爷们未必都喜欢自己的长子,甚至有些王爷疲于应付宠妾们为p n * d 2 5 X ) W自己儿子叫屈o F 6 q A r 2 , O

主父偃建议武帝发一个诏书,允许藩王们能给所有的儿子分地,让他们当侯爵。如此* H D 0 J F } J一来,皇上得了个以德施政的美名,藩王、诸侯们则彰显了对儿子们的仁德,那些未来的侯爵们因为得到实质性的权利,也会非常高兴。J ^ U V地分了,势力也分散了,不; ~ g m m v X用强硬削藩,还达到了比强硬削藩更好的实际效应。

汉武帝听了主父偃9 d ? ` , `的分析,可乐坏了。各取所需,而又皆大欢喜,削藩这块难啃的骨头,竟然让主父偃这么轻而易举地解x L j n决了,这真是人才啊。

汉武帝立即下诏,告诉藩王和诸侯,你们如果有想要把城池和土地分给子弟,彰显自己恩德的(称为推 ] j V # $ _恩),都可以奏报8 I 6 # $朝廷,朕会一一决定他们的封地和分号。

子嗣多了,w Y q 6 ,谁还没L l )5 N $ p长在心尖上的幺儿?藩王们一5 g @ y – q L动俱动,很快各藩国便衍生出一大堆小侯爵,藩国的势力在这堆侯爵衍生之时,也跟着分崩瓦解。

藩王势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给削弱了_ m ! U l ?& V E 1 ) 0 v J但是还有一些威胁L P D {来自各地的豪杰、巨富和乱民,怎么将这些不安定因素更好的控制起来,是个s N 9 O E ) X W让汉武帝头疼的事。当时,汉武帝正在为自己建陵,主父偃便给了汉武帝这样一个建议,把各地的豪杰J D O I、富翁、乱民迁a l _ ? K 3 S h到茂陵去。这样既增加了京城附近的K 2 r 5 S人口,又将这些人控制Y / s $ W在可控范围内,消除了地方上的隐患。

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下诏将各地豪杰、和超过三百[ n X Q万资产的富户皆迁进了茂陵附近。

03

燕王刘定国无道德下限,与父亲侍妾通奸,还抢夺弟媳为妾。他还将肥如县令郢人杀害,郢人的弟弟上书告发燕王。主父偃帮其陈奏,最后公卿以燕王犯罪事实8 q a { N Y Y商定处死刘定国。报请汉武帝,汉武帝准奏。刘定国得到消息,自杀了。

随着主父偃在汉武帝眼中越来越红,越来越受宠,主父偃自己也膨胀了,变得嚣张跋扈。大臣们对他的巧言如4 F z + q 8 8 S #簧、能言善辩越来越觉得害怕,怕一旦得罪了主父偃,他在汉武帝面前告他们的状,便拿出财物行贿他。而主父偃对于送上门来的财物,全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 。

对于主父偃这么做,有人曾经提L J q ~ O醒过他,不要太专横跋扈。但是正在受宠的主父偃,一点也没放在心上,他竟然还这样说:“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u – 8 t夫生不五鼎% ~ * @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O r f 0 z k i ~施之。”(鼎是食器周代规定天子吃饭用九张鼎,诸侯用七张鼎,大夫用五张鼎。)

主父偃是这么说的,他说:我结发游学四十年,一直, ~ b – V没得偿所愿,我的父母不拿我当儿子看,兄弟们也不肯收留我,宾客们嫌弃我,我受的苦太久了。何况大w Y 4 . + .丈夫活在世上,生前若不能列五鼎而食,宁愿死时受五鼎烹煮。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才无所顾忌。主父偃说这句话的时候绝对没想到,他会一语成谶。

资治通鉴里说,因为主父偃曾想要女儿做齐王刘昌的王妃,但被刘昌母子拒绝。这齐王也不是个正人君子,史书上说他竟然跟自己的姐姐乱伦。主父偃对齐王的拒绝非常气愤,便在汉武帝面前告齐王与姐姐乱伦。汉武帝任主父偃为齐相,令他去查实。(有人说主父偃这么聪明的人,3 T ) 7 N $知道齐王品行不好还n L P E s ~ 1 s D想将女儿嫁给他,也是糊涂至极。但从他年轻时颠沛流离,受尽疾= v ^ L苦,做官时又疯狂受贿,不难可以看出,他是过怕了以前的穷日子,为了女儿不再受苦,做出这样极端的决定,也是W _ ! E 1 u M @很有可能的。)! J 1 L T B

到了齐国,主父偃先把后宫宦官和宫女抓起来审讯,这一审,供词都对齐王不利。齐王害怕会被治罪,便自杀了。

04

齐王这一自杀,可吓坏了一R U *个人,这个人就是赵王刘彭祖。刘彭祖跟燕王、齐王的私生活一样混乱,再者,当初主父偃曾在燕国和赵国待过,他们都没重用主父偃,赵王觉得燕王和齐王的死,都是主父偃报复的结果,下一个被收拾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了。

赵王越想越怕,便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上书举报主父R f :偃当初“推恩”是因为收了诸侯的贿赂。汉& j l o武帝接到上书不以为然,这个时候正好传来齐王自杀的消息。汉武5 v U帝觉得一定是主父偃劫持齐王,逼他自杀,就把主父偃抓了起来。主父偃承认自己曾经收受贿赂,但坚决不承认自己劫持逼迫齐王。

主父偃这个人不太会为人处世,在官员中人缘混得不好,很多人都想置他于死地。本来汉武帝想放主父偃一马,但是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却这样上奏汉武帝: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 r ^ + Q R F

按说这事也不能全怪主父偃,因为齐王确实有乱伦的行为,何况是自己自杀而死。但是公孙弘这话说的也很有水平,毕竟齐国没了,最大受益者是朝廷,你不杀主父偃,我看你怎么跟天下人说。

汉武帝觉得自己确实没法解释清齐国的事,便把这事推给了主父偃,下令把主父偃满门抄斩了。这倒成全了主父偃的生得五鼎食,死既^ Y U R五鼎煮。

晁错削藩失败,做了替罪羊被杀,主父偃上书“推恩”使汉武帝轻松削藩,但最终也没G f C o U ?逃出被杀的厄运。这其中虽然也有他们本身的一些原因,但纵观历朝,很多大臣都难得善终,当初做官他们或许想的只是光宗耀祖,可到头来却落了个诛灭家族,这也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

上一篇

《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真的就是明朝高官王世贞吗

下一篇

“东陵大盗”孙殿英有没有后代?其子受尽凌辱后成最牛“守陵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