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收藏 0 0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过了古历除夕,东汉光武帝刘秀,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从北宫走到了南宫,他觉得太累,太累!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刘秀

这漫长的道路就像他的人生之路一样,虽然迈过了几个门槛之后,就是一条坦途,但他仍旧走得很累,现在似乎已经走到了终点。

“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六十二岁了,做了三十二年皇帝,也该寿终正寝了。他似乎没有多大的遗憾,但也追悔自己这一生:太累,太累!他走到南宫便一病不起,大雪纷飞,很像他此刻的思绪。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贵为帝王,他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然而,哪里去寻觅一点真诚?

是的,是的!他是天子,可是只怕也是天下第一个伪君子了!

他为自己的虚伪惊异不止,但却没有勇气向任何人承认。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就说家事吧。他二十六岁时游学京师,在新舒就听说阴氏家中有一个绝代佳人,唤作丽华的,心中仰慕之至,写下了“娶妻当得阴丽华”的诗句。然而,他却不得不娶郭氏为妻,而且在称帝之后封郭氏为皇后。让他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丽华只能屈居贵人

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把任何人放在河北他那种处境都得如此。那时,他的处境何等险恶!在更始皇帝刘玄那里,哥哥刘缤刚刚被杀,他只能把仇恨埋在心底, 明明枕上泪痕斑斑,他却否认夜间哭过,连给哥哥戴孝都不曾有过。好容易才骗取了刘玄的信任,给了个“破虏大将军”的空衔,让他有机会似脱兔一般奔往河北, 然而,河北已有王郎冒充是成帝的私生子刘子舆,在那里“匡复”了汉室。

刘秀所到之处,到处有通缉他的命令,他饥寒交迫,手无寸土,几个随员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种情况下,刘秀要在河北站住脚跟,既需要贵族势力的支持,又需要富豪的钱粮援助。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郭氏,是当地槁县(今石家庄市东南)的名门大族,有名的富豪,母亲是汉景帝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的女儿,舅父刘杨袭王位,是正宗的王族。郭氏有着王族兼富豪的家世背景,所以任凭阴丽华再千娇百媚,也敌不过“创帝王大业”的需 要。未来的光武帝只能跟郭氏“成鼓吹焉”。

当然,得了天下之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刘秀指责郭氏“怀执怨怼,数违教令”,骂她“宫闱之内,若见鹰剪,简直说她与吕后一样狠毒了。自然废掉她也是迟 早的事,终于在建武十七年让她从皇后的宝座上滚蛋。刘秀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心中明白只是因为阴丽华,他不肯在得天下之后再委屈这个梦寐以求的美人,要报 答她在征战中与他的”帐篷恩爱。然而,废了郭皇后也深怕人们在私下议论,所以废其后而厚赏其弟郭况,借以封天下人的嘴。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天下,贵为帝王处理家事也不得不虚伪!

至于朝政,那就更不待细说了。得天下之后,他跟刘邦一样面临着如何对待功臣的习题。他的功臣队伍更麻烦,几乎全是“南阳帮”。他可不像刘邦那样只靠一把利剑杀功臣。他是以退为进。

大司空出缺,迟迟不能任命。太中大夫郑兴上书,言辞十分激烈:

“道路流言,咸日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愿陛下屈己从众,以济群臣善让之功。”他何尝不了解自己的功臣。当年因为起兵占先所以位居显要,攻城 掠地或许能勉为其难,如今要靠礼义治国,他们哪个不是一窍不通!该读书断宇的时刻他们冲冲杀杀了,今天反以礼义仁智要求他们,岂不是缘木求鱼?但是,他无 论如何不能与亲朋故旧把关系搞得太僵,他“慎用剑而善用术”。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那众多的策略哪个不可以冠以“虚伪”二字?

他对臣下,当然要造成一种“怀柔”的印象,要树一个“千古明君”的形象。但是,要沽名,必得在小官身上有所举,才能轰动天下。这道理实在再明显不过,因 为他贵为天子,一生与小官能打几回交道?有那么一次半次,也令他们受宠若惊了。所以,他和洛阳县令董宣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刘秀大姐 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行凶之后躲人公主府中,董宣侦得公主出巡时是那个凶手驾车,就率人拦住车子,当众把公主数落一顿,然后,立即捕杀凶手。公主进宫告 状,刘秀要替公主出气,将董宣召来。董宣说:“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再死。”刘秀应允,董宣道:“靠着陛下的重明大德,汉朝才得以中兴。现在放纵家奴杀人,将 怎么治理天下?”刘秀听了,免去董宣一死,但要求董宣给公主叩头陪罪。董宣认为自己无罪,坚决不叩。刘秀让人按着董宣的脖子强逼他叩头,董宣就两手撑地, 始终不肯低头。公主不满地对刘秀说:“当初你当平民百姓时,经常藏匿逃犯,官吏不敢上门追捕;如今当了天子,就不能在一个县令身上施加一点威严。”刘秀感 慨地说:“天子就是不同于平民百姓呀!”他拂了公主之意而奖励了董宣,这就是哪个有名的“强项令”的故事。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但是,刘秀深深地知道:这种故事只能发生在一个县令身上。

发生在县令身上才能给他刘秀带来千古美名,因为“天子”与“县令”毕竟地位相差悬殊,他略示“怀柔”,就会令天下称颂而载入史册。相反,对于身边的大臣,他却是另外一种面孔。

他的大司徒韩歆,当年追随左右,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被封为扶阳侯,又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大司徒,官居显要,相当于宰相。只是因为敢于直谏,而惹得刘秀不 满。建武十五年,刘秀拿着被他打败了的公孙述的信札在朝堂上读,韩歆听了,觉得文采斐然,就心直口快地说:“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都有才。”不料这句话 却刺伤了刘秀的自尊心,因为他不是“亡国之君”呀!

韩歆立即被罢了官,还不解气,刘秀又派人带了诏书,到已经被贬为平民的韩歆家里,再次谴责他。依照惯例,罢官之后仍特诏谴责,意味着皇帝要“赐死”的,司隶校尉鲍永上书直言,为韩歆鸣不平,结果鲍永被贬为东海国相,韩歆与其子韩婴双双被迫自杀。

关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都在处理人际关系

在大臣身上,刘秀表现得没有半点恢宏大度、没有一分真正的“雅量”。

光武帝走到人生尽头之际,回顾自己一生处理的人际关系,自己也惊叹:干什么费了如此多的心机!他扪心自问:“我对谁当得起一个‘诚’字?”他用虚伪的外 壳包裹着自己,随时随地都怕这个外壳落地。当然也怕这纸糊的外壳被戳穿——因为那是要传之后世的。他要让后人盛赞他是一个履行“怀柔”政策的明君,这就不 能不虚伪,因而虚伪到连自己都不承认的地步,只在临死时,才有自责的一闪念。

上一篇

被项羽打败的章邯,忠心跟随项羽,宁死不随刘邦的真相

下一篇

王翦攻打楚国前6次向始皇要赏银,为何始皇很高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