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老先生提治国良策,却因一字,被皇帝凌迟处死,家破人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老先生提治国良策,却因一字,被皇帝凌迟处死,家破人亡
收藏 0 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拥有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只要触及皇帝的怒气,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这也是“伴君如伴虎”这句俗语的由来。

乾隆,世人对其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此人是清朝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其在位期间,国库充盈,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世人大多都会称赞乾隆的功绩。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乾隆在他人的赞美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变得自大,最终做了许多的错事,最典型的便是文字狱了。

老先生提治国良策,却因一字,被皇帝凌迟处死,家破人亡

文字狱

乾隆时期的文字狱简直令人发指,据说有一个名为徐述夔的读书人写只是因为了句诗: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便被人认为是反清之人,最终被处死。而身为礼部尚书的沈德潜因为作诗咏黑牡丹“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而被认为是辱骂朝廷。此时虽然沈德潜已经去世,但是乾隆却下令将其剖棺戮尸。

不仅如此,乾隆连老人也不放过。有一位六十高龄的老先生,此人名为吴英,一生以教书育人为生。到了晚年之时,他觉得自己不能如此庸庸碌碌过完一生,于是便给皇帝写了一封奏书,将自己对于国家的建议都呈给皇帝。

老先生提治国良策,却因一字,被皇帝凌迟处死,家破人亡

沈德潜

其实,吴英的建议还是不错的,对于清朝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他却因此而惹来大祸。吴英并非官员,想要上奏必须有官员作为渠道,于是他先将信交给了广西布政使朱椿,请他帮忙上奏。

朱椿看完奏书之后,觉得写得不错,但是在上奏之前却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乾隆对于部分文字忌讳,于是他便开始再次检查。这一检查,真的检查出了问题,但是他觉得问题不大,便交给了皇帝。

老先生提治国良策,却因一字,被皇帝凌迟处死,家破人亡

文字狱

乾隆是个自负之人,他本来就觉得天下能人都在自己的朝堂之上了,这个叫作吴英的人必定没有什么才华。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耐心看了奏折,看完之后便大怒了。原来,在吴英的奏书上出现了一个字——“弘”(乾隆的名字为弘历)。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要避讳皇帝的名字的,而吴英此举绝对是撞到了枪口上的。于是乎,这封奏书不仅没有为其带来好的名声,反而为家中招来了祸端。吴英本人被凌迟处死,而他的直属成年男性亲戚被判处死刑,家中女子和未成年人则被流放,惨不忍睹。

上一篇

中国古代的马车为何都是两轮?

下一篇

反元军阀李壇生平简介,李壇是怎么死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