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收藏 0 0

明代辽东镇,是明代北边九镇之一。明代辽东镇长城,即指明代辽东镇所属之长城。一般来说,辽东镇长城,西端在今山海关西北,东端在今鸭绿江西岸。

辽东,是对辽东镇或辽东都司的简称,不同于秦汉时期辽东郡,也不是泛指的辽河以东,实为辽左地区。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辽东镇 总兵驻广宁(今辽宁北镇),管辖的长城东起辽东附近的鸭绿江边西南至山海关,全长970余公里,全镇官兵九万九千八百七十五名。辽东“三面濒夷,一面阻海,特山海关一线之路可以内通,亦形胜之区也。” 与甘肃一样,辽东亦孤悬东北,环列诸夷,从右侧牵制着蒙古的左翼,为明朝北部边防之左腋。 由于地处偏远,明朝较迟攻占此地。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洪武四年,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归降。仅置辽东卫。当年刘益即被部下所杀,明太祖朱元璋鉴于此兵变,认为辽东新附,人心未安,非大为之防,无以保固疆土,并考虑到以元臣纳哈出等拥众未附,与北元汗廷遥相呼应,便设定辽都卫,令其总辖辽东各卫,赋予其更大的权力。 设置都卫始于此,可见辽东地位之特殊,亦可见辽东从开始,便相对其他地区,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力,以应对辽东复杂的形式和来自纳哈出的威胁,从而镇戍特点更为明显,近于大将镇守制度和其后的总兵镇戍制度。由于辽东独当一面,地理特殊,故明太祖十分重视此地。待西部逐渐攻占之后,明太祖开始加强辽东的经营,不但在洪武十八年,授郭英靖海将军,镇守辽东,又进征虏右副将军,仍镇辽东。 而且在洪武二十一年,遣冯胜等率大军征讨纳哈出。纳哈出降,辽东始平定。遣都督杨文往辽东操练军马、提调屯田。 洪武三十一年,又遣耿炳文镇守辽东。建文时期,朝廷为平灭燕王叛乱,令耿炳文佩大将军印,自辽东征讨燕王,建文元年十一月,又令杨文镇守辽东。 并且赏赐辽东兵,以为拉拢。辽东之地位,更显重要。故而明成祖即位之后,对辽东愈为重视。建文四年七月,明成祖初即位,即命左都督府左都督刘贞镇守辽东,其都司属卫军马悉听节制。虽未名以总兵官,而其职权却为总兵之权。明成祖似乎对刘贞颇不放心,次年正月,即以亲信孟善镇守辽东。 永乐十三年时,都督刘江已为辽东总兵官。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明初,被推翻的元朝统治集团残余势力仍在西北、东北进行顽强反抗,图谋恢复,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明政府开始在东北地区屯兵筑城。正统七年(1442年)及成化五年(1469年),先后建立了边堡,修筑了长城,建立了由山海关至辽东都指挥使司的驿站。继而建立了屯田、冶铁及煮盐等制度,以供军需;并委派总兵守辽东镇,使广大辽东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陆海防御体系。 辽东镇长城是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后经万历四年,镇守辽东总兵李成梁及辽东巡抚张学颜及明万历三十七年辽东巡抚熊迁弼主持下两次重新整修 ,从山海关西锥子山起,东经开原东南至宽甸的鸭绿江,全长近千公里。辽东长城分为三部分,辽河西段长城、辽河套段长城、辽河东段长城。 辽东镇按防御体系建立了各种屯兵城。辽阳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是副总兵和巡按等的驻地;广宁为都指挥使分司,是巡抚及总兵驻地;因而建立了两座防御性的镇城。都指挥使司下设东、西、南、北、中五路屯兵,而实际屯兵的路城,只有三座,即南路的前屯卫城,西路的义州卫城,北路的开原卫城,其他路城则与镇城在一起。路下有二十五卫,分属于各路,单独建立了卫城的有,广宁中左屯卫城,广宁右屯卫城,宁远卫城,铁岭卫城,沈阳卫城,海州卫城,盖州卫城,复州卫城,金州卫城等九座防御城。卫下计有一百二十七所,单独设所建立所城,如铁岭卫之懿路所、凡河所等。所下设堡城一百零七座,关城十二座 ,共同防御975公里辽东长城防线。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辽东镇的防御除了陆路防御系统,其地域西、南、东南濒临渤海、黄海和鸭绿江,西起山海关外芝麻湾,东至鸭绿江共“千三百余里”,由于“岛夷、倭夷,在在出没,故海防亦重”。设有卫、所、堡等屯兵城,称之为海防防御系统。它按军事地点的缓、冲,配备了防御军驻在其地,并建筑了堡、墩、架等设施。 辽东镇长城的防御目的主要是“拒胡”,防止元朝复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地区逐渐被一股新强大起来的少数民族——建州女真的势力所控制和影响,对明王朝在辽东的统治利益构成了新的威胁,因此也迫使明政府不断修补完善辽东镇长城的防御系统,辽东镇成为明朝晚期投入财力物力与兵力最多的一镇,直至建州女真所建立的后金政权越过鸦鹘关、清河堡攻入辽东镇腹地与明军共据辽东时,辽东镇长城才逐渐逝去了它的军事屏障作用。后金在改国号为“清”之后,对明军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占领了辽东大部分土地。在松锦战役之后,明王朝在辽东的势力被基本肃清,已无力与清军再战,退守山海关,这时,明辽东镇长城以及辽东防御体系彻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明代都司卫所制

都司卫所制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军事建制,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止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辽东地区不设府、州、县,以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首脑机关,下设卫、所,以军事防御为主,兼理民政。明朝中后期,军事日繁,朝廷单设总兵官主军事,都司、卫、所则主要管理民政事务。都司、卫、所奠定了今天辽宁的城市格局。

长城防御体系是明朝为备御北方少数民族,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一线 所设立的九个防守区,俗称“九边”,共设十一镇,委派总兵官统辖。分别为: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京西增设昌镇、真保镇,构成“九边十一镇”布局。 都司卫所是明代防御系统军事建制的一种 ,以都司为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所属卫所,隶属中央五军都督府,听命于兵部。全国设16个都司,5个行都司。辽东都司分(东西南北中)5路,下辖25个卫,每卫辖5个所,共127个所。 镇、路、为、所层次分明,筑城防御,构成后来辽宁城市的基础。 明朝东北部边患主要来自残存元朝北归之蒙古和后来崛起之东部女真。 终明一朝,始终未绝。 辽东为九边之首,总兵官初住广宁(今北镇),隆庆后,移住东宁卫(今辽阳)。所辖东起宽甸虎山南麓之鸭绿江,西达山海关北之无名口,全长约980公里,有城堡279个,空心敌台31座,边腹敌台90座 。 明代在辽东一郡(府)设所,联郡设卫。每卫5600人,设5 千户所,每千户所1200人,千户所设5百户所,每百户所120人,百户所设2总旗,总旗50人,10小旗,小旗10人。 辽东五路实际有城的有三路,南路前屯卫城,西路义州卫城,北路开原卫城,其它两路和镇城在一起。路下设25卫,127所,正统至成化年间修筑长城及边城,建立堡城和驿站,构成完整的辽东防御工事体系。 辽东境域以辽河分界,辽阳为镇城,开原未脊背,以广宁、宁远为后路。分四个部分,辽阳、鸭绿江一带、开原一带、山海关 一带。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辽东各卫城包含的卫治: 辽东镇都指挥使司城(今辽阳),镇内卫治有定辽中卫、定辽左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东宁卫; 辽东镇广宁分司城(今北镇) ,镇内卫治有广宁卫、广宁中卫、广宁左卫、广宁右卫; 锦州城(今锦州),广宁中屯卫、广宁左屯卫; 义州城(今义县),义州卫、广宁右屯卫: 开原城(今开原),三万卫、辽海卫。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明代辽东镇卫所建制与分布: 都司城设辽阳,镇城内设5卫, 定辽中卫(置左、中、前、后4 所)、定辽左卫(置左、中、后3所)、定辽前卫(置左、右、前、后4所)、定辽后卫(置左、右、中、前4所)、东宁卫(前、后、左、右、中、中左6所); 定辽右卫始设镇城,后迁凤城,置2所; 盖州卫属辽阳路设海城(系元盖州),置4所; 金州卫设金州(元万户府旧址),置5所; 复州卫设复县(金永康县旧址),置4所; 海州卫设海城,置4所; 辽海卫设开原(元黄龙府旧城),置7所; 沈阳中卫设沈阳(元之渖州),置前、后、左、右、中及蒲河、抚顺7所; 铁岭卫设铁岭(辽金时期嚣州故城,后属右军都督府),置前、后、左、右及凡河(正统四年置)、懿路(永乐五年置)6所; 义州卫设义县,置4所; 广宁左屯卫设锦州(元永乐县旧址),置5所; 广宁中屯卫设锦州,置5所; 广宁右屯卫设北镇,置4所; 广宁前屯卫设绥中,置7所; 广宁后屯卫设义县,置5所; 广宁卫设北镇,置5所; 广宁中卫设北镇,置4所; 广宁左卫设北镇,置4所; 广宁右卫设北镇,置3所; 宁远卫设兴城,之7所; 三万卫设开原,置5所; 自在州始设开原后迁辽阳; 安乐州设开原。注:此查明《全辽志》之《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

卫城多选在元旧城,围绕卫所建立城堡,在城堡周围安排军属居住,并开荒屯田。于是,新的城市、城镇就诞生了。卫所城市既有普遍意义的防御功能,又满足行政、文化,生活需要。注:此格局边界大底沿明代长城(或曰清代柳条边),不包括今天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沈阳市法库、康平两县、铁岭市调兵山、昌图、西丰三县市、抚顺清原、新宾县等。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明代辽东驿站

有明一代,在东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设立了多条驿道和星罗棋布的驿站。这些驿和驿站,宛如游龙,丽若明珠,将整个东北地区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整个东北地区被统一到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组成全国交通网。明朝初年,随着辽东用兵运粮,江南、山东等地满载物品的船队,沿着辽河而上,直达开原附近的老米湾(今开原西文沟子村),有的则在旅顺口登岸,陆路北行到达都司治所。旅顺口,元朝称狮子口,明朝时改称旅顺口,据说其含义有两个,一是取旅途平安顺利;一是取此地旅程为最方便之顺路,旅顺口从此日益繁荣。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一、驿站的基本走向

从辽东都司治所辽阳老城为中心的辽东地区主要有四条交通线。有旅顺口北上,经金、蓋、复、海等十二站到达辽东都司。1 有旅顺口北上,下一站就是木场驿,再下去的路线就是石河驿—欒(luan)古关—复州驿—五十寨驿—熊岳驿—蓋州驿—耀州驿—海州驿—鞍山驿—辽阳老城(辽东都司治所)2 从北京出发,经山海关北行,下一站就是高岭驿,接下去就是东关驿—曹庄驿—连山驿—杏山驿—十三山驿—闾阳驿—义州驿—迁马岭驿—广宁驿—盘山驿—高平驿—沙岭驿—牛庄驿—辽东都司治所3 有辽东都司东南行到九连城又是一条线路,中间经过甜水站堡,具体是从连山关—通远堡—青苔峪堡—斜烈站—汤站堡—九连城(其位置在今辽宁省丹东市北二十五里,隔鸭绿江与朝鲜义州相对,两城相距仅十余里,是国防重镇。俯瞰鸭绿江下游,地势险要)4 自辽东都司北行,经虎皮驿—沈阳驿—懿路驿—嚚(yin)州驿—开原驿(三万卫、辽海卫治所,连接辽东都司与奴儿干都司的结合部)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二、驿站的管理

明代对驿站的管理十分严格,有着不同的称呼,在京称会同馆,在外称驿站,会同馆最初设在南京,永乐时期迁往北京,正统年间定于南北二部,北馆为六所,南馆为三所,设立大使一员,副使二员,内设副使一员分管南馆。弘治时期增设礼部主客司主事一人,专事提督。在地方上驿站、转运所等要归布政使和按察使双重领导。辽东都司下并未设立州县,因此辽东地区虽然隶属山东管理,但是辽东地区的驿站、转运所实际上是由辽东都司及其下属卫所直接管理,同时明朝政府根据辽东的特殊情况,准许在都司下设立【夷人馆】,特别是【朝鲜馆】来专门接待辽东少数民族和朝鲜事宜等。 驿站和转运所设有驿卒,每处所应用的马驴牛、船夫和轿夫,看具体情况设置。依据规定。一般冲要处需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非冲要处则为二十匹、十匹、五匹。并且各个驿站还要储备充足的粮食,以供过路差人食用。从这些资料来看,明代政府对驿站的管理是十分重视的,因为驿站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明政府对辽东地区和北部边疆地区的建设和统治。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三、驿站的职能 首先:飞报军-务、传递文报和转运物资,明初朱元璋派马-云、叶-旺等率兵入辽后,由于当时辽东尚未完全平定,明政府不得不派驻十万大-军守-边。但是就辽东当时的经济条件实在无法养活这十万官兵,于是不得不依靠从内地转运粮食来解决军-需,官-兵十万人,每人一月一石粮食,一年下来就是百余万石,特别是从江南经海运转送粮食就达每年六十万石,后因海船增多,每年又增运十万石。此外,还要运送大量的钞、布、棉花、战-衣、军-鞋等物资。特别是奴儿干都司建立后,奴儿干地区的官员、士兵和工匠的衣食穿着也主要靠内地供给。大规模的运送物资一是从山海关陆路交通线运达辽东,一是从海运入辽东,海运的货船一般是从旅顺口丄交卸,有时也运到小凌河、六州河、牛庄等地,粮食一部分供应辽东都司-军-民食用,一部分转运到奴儿干都司。所以说,驿站不仅在飞报军-情、传递文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运送物资方面也起着很大作用。

其次:驿站在乘送往来公差人员,朝贡官员方面也担负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伴随前往京城。关于辽东驿站护送少数民族头人朝贡之事,明实录中更是不乏其例,明初对各卫朝贡有着明确规定。辽东都司下属二十五卫朝贡需要驿站运送,奴儿干都司下属各卫朝贡也要由辽东都司各驿站转运。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永乐九年,奴儿干都司【领卫所三百八十二,皆令三岁一朝贡】,建州卫虽然人不过数千,然亦岁遣数百人入贡,以为常。至努尔哈赤接管建州卫事以后的一段时间,仍然是【比岁孝顺,贡献不绝】。 当时进京朝贡的女真人先后达到九百人,返回时携带行李多达千柜,沿途恣意买卖违禁货物,拖延数月不回。不仅如此,辽东地区的市场贸易也十分兴盛,据明代辽东档案记载:开原北关贸易中女真人一天曾多达四百八十名,交易货物,一天仅鏵子一项就多达一千一百三十四件,人参一百三十二斤。为了满足建州等卫女真人大量贸易的需要,辽东二十五卫都聚集很多数量的金、帛和货物,据正统十二年九月记载【仓库帖金、帛货物不下九百余万】。 这样的大规模贸易,表明汉区人民和建州女真民众之间,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这一联系是通过当时的水陆驿站,贡道,像人们周身的血管一样,把汉区人民与女真人紧紧地联系到一起。

盘点明代辽东地区军事卫所与驿站分布

辽东历代总兵

历任辽东总兵的资料有《辽东志》、《全辽志》、《奉天通志》、《中国东北史》。《辽东志》和《全辽志》。《中国东北史》比较简略。而《奉天通志》对历任辽东总兵的考证较为详细。《奉天通志》基础上核对《明实录》和《明史》等资料做成《明代历任辽东总兵概况表》共列出了从刘贞到吴三桂共69任、65位(其中4人两次出任)辽东总兵,其中天启二年广宁失守之后以山海关、宁远、锦州总兵作为辽东总兵的继承者。

1:刘贞(真)。南直隶庐州合肥人。任期1402.8-1403.1年。2:孟善。山东武定州海丰县人。任期1403.1-1409.4年。3:刘荣。南直隶邳州宿迁人。任期1410-1420.4.年。4:朱荣。山东兖州府沂州人。任期1420.5-1425.7年。5:巫凯。南直隶应天府句容县人。任期1425.7-1438.12年。6:曹义。南直隶扬州府仪真人。任期1438.12-1457.2年。7:董兴。直隶开州长垣县人。任期1457.2-1461.7年。8:王琮。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人。任期1461.7-1464.3年。9:郑宏。南直隶庐州合肥人。任期1464.3-1467.4年。10:卫颖。南直隶松江华亭人。任期1467.4-1468.5年。

11:赵胜。直隶永平府迁安人。任期1468.5-1471.2年。12:欧信。原籍凤阳定远,隶籍金吾右卫人。任期1471.2-1478.11年。13:缑谦。大同右卫人。任期1478.11-1489.12年。14:李杲。陕西榆林卫人。任期1489.12-1500.6年。15:蒋骥。南直隶扬州府江都人。任期1500.4-1501.11年。16:杨玉。京卫人(蒙古族)。任期1502.1-1503年。17:韩辅。辽东辽阳人。任期1503-1507.10年。18:毛伦。京卫人。任期1507.10-1509.7年。19:李玙。原籍宛平,隶籍金吾右卫人。任期1509.7-1510.4年。20:韩玺。辽东辽阳人。任期1510.5-1521年。21:郤永。宣府龙门人。任期1521.5-1526.3年。22:杨镇。辽东广宁前屯卫人。任期1526.2-1527年。23:麻循。大同人。任期1527.11-1528年。24:杨锐。南京人。任期1528.12-1530年。25:刘淮。宣府前卫人。任期1530.5-1535.8年。26:马永。直隶永平府迁安人。任期1535.8-1540.3年。27:李凤鸣。京卫人。任期1540.3-1543.2年。28:赵国忠。辽东锦州人。任期1543.2-1545.11年。29:张凤。陕西延绥人。任期1545.11-1547.10年。30:戴廉。蓟镇镇朔卫人。任期1547.1-1548.2 年。31:李琦。陕西榆林卫人。任期1548.2-1552.1年。32:赵国忠。锦州人。任期1552.1-1555.2年。33:殷尚质。直隶天津衞人。任期1555-1556.11年。34:罗文豸。广宁右卫人。任期1556.11-1558.6年。35:杨照。广宁前屯卫人。任期1558.6-1561.4年。36:云冒。直隶三河人。任期1561.4-1561.12年。37:吴瑛。陕西靖虏卫人。任期1561.12-1563.3年。38:杨照。广宁前屯卫人。任期1563.3-1563.8年。39:佟登。辽阳人(满族)。任期1563.12-1566.6年。40:王治道。广宁左屯卫人。任期1566.6-1570.9年。41:李成梁。铁岭卫人。任期1570.9-1591.11年。42:杨绍勋。广宁前屯卫人。任期1591.11-1593.11年。43:尤继先。陕西绥德卫人。任期1593.11-1594.5年。44:董一元。宣府前卫人。任期1594.5-1596.10年。45:王保。陕西榆林卫人。任期1596.10-1597.12年。46:李如松。铁岭卫人。任期1597.12-1598.4年。47:李如梅。铁岭卫人。任期1598.4-1599.2年。48:孙守廉。铁岭卫人。任期1599.2-9年。49:马林。原籍宁夏灵州,隶籍宣府蔚州卫人。任期1599.9-1601.2年。50:李成梁。铁岭卫人。任期1601.3-1608.6 年。51:杜松。延安卫人。任期1608.7-1609.4年。备注:驻广宁,猛张飞似的将领,后在萨尔浒之战中阵亡。52:王威。陕西榆林卫人。任期1609.5-1610.2年。备注:驻广宁。53:麻贵。大同右卫人。任期1610.2-1612.4年。备注:驻广宁,明末优秀将领,李成梁之后的辽东又一位名将,与铁岭李氏并称“西麻东李”。54:张承胤。陕西榆林卫人。任期1612.5-1614.3年。备注:驻广宁。55:王木芮。籍贯不详。任期1614.3-1616.3年。备注:驻沈阳。56:张承胤。陕西榆林卫人。任期1616.4-1618.4年。备注:驻沈阳,1618年战死。57:李如柏。辽东铁岭卫人。任期1618.4-1619.4年。备注:驻辽阳,李成梁次子。58:李如桢。辽东铁岭卫人。任期1619.4-1619.9年。备注:驻辽阳,李成梁三子。59:李光荣。籍贯不详。任期1618.7-1621.6年。备注:驻广宁,与李如桢同时在任。60:刘渠。保定人。任期1621.6-1622.1年。备注:驻广宁镇武堡,1622年在广宁之战中战死。61:江应诏。籍贯不详。任期1622.5-12年。备注:1622年广宁失守后,辽东总兵移驻山海关,确切地说是由山海关总兵代行。62:马世龙。宁夏人。任期1622.12-1625.9年。备注:驻山海关,明末优秀将领。63:杨麒。甘肃兰州人。任期1625.9-1626.2年。备注:驻山海关。64:赵率教。陕西延安卫人。任期1626.2-1628.8年。备注:驻前屯、宁远、锦州。袁崇焕麾下名将,1628年战死遵化。65:满桂。宣府前卫人。任期1626.2-1628.7年。备注:驻宁远、山海关,蒙古族,袁崇焕麾下名将,与赵率教并称良将,1628年战死永平。66:杜文焕。陕西延安卫人。任期1627.4-11年。备注:驻宁远,杜松之侄,杜桐之子,世代将门。67:朱梅。辽东前屯卫人。任期1628.5-8年。备注:驻宁远,明末辽东名将。68:祖大寿。宁远卫人。任期1628.6-1642.2年。备注:明末辽东名将,英勇善战,有“辽东柱石”之称。69:吴三桂。辽东中后所(今绥中县)人。任期1639.11-1644.3年。备注:驻守宁远,末代辽东总兵

上一篇

坟、冢、墓、林和陵的区别,普通人可不要越了等级

下一篇

百年前,李鸿章告诫后人,要想中国强盛,须灭掉该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