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俊仔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章武三年四月,刘备于弥留之际,召见在永安的随侍臣,宣布诏令:“托孤于丞相亮,尚书李严为副。”这一遗诏中所说的“射君”,指军议中郎将射援。刘备自归败退永安后,诸葛亮即派射援前往问安,并转陈刘禅学识日进等情况,以慰刘备之心。(按:一说,“射扶风射文雄)遗诏反复叮嘱刘禅兄弟须以进德行善为务,并且要多读书,特别是要读诸葛丞相所开列的法家及兵家之书。刘备认为这些书可以益人智慧,增长才干。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刘备 绘图

因而在遗诏中,刘备语重心长地提到诸葛亮亲手抄写的《申》、《韩》、《管子》《六韬》四部书,从文意上看这四部书是在永安期间,派人送往成都给太子刘禅阅读,但在半路上就遗失了,未能送到。由此可见,诸葛亮辅导刘禅用心之勤和希望之殷。其目的自然是希望刘禅能够成为一个英明有为的嗣君;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孔明能够亲手抄完这四部书,如非夜以继日奋笔疾书,殆不可能。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诸葛亮 绘图

这四部书当时的版本如何?现在已不清楚,但其总字数自在十万以上。可以想见他在处理各项军政要务之余,还要濡笔挥毫的辛苦情况。这也反映了他对刘禅的一片忠诚和期望。还要说明的是,后世论者往往从以儒术治国的立场出发,对于诸葛亮不以“经书辅导少主”,而乃以刑名法术为,啧有烦言。其实,诸葛亮并非纯粹的儒家,他是博采各家之长,利于国就兼收并蓄;同时,他也是针对刘禅的秉赋而因材施教,尤其是要完成“兴复汉室”的任务而不得不讲求富国强兵之术。

所以,孔明衷心地期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之君,故不得不如此。明代的学者杨慎说:“后主宽厚,襟量有余而权修智谋不足,识者咸以为忧。《六韬》述兵权,多奇计,《管子》贵轻重,慎权衡,《申子》核名实,《韩子》切事情,施之后主,正中其病矣。”这一论断,可以说是洞察了孔明内心的苦衷。刘备卧病永安之际,太子刘禅因有留守成都监国之责,故未前来。随侍在侧的皇子有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内侍宣读遗诏后,刘备内心仍不宁帖,又颁诏书敕太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六韬》

然后又呼鲁王刘永至床前叮咛嘱咐说:“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鲁王、梁王兄弟听后,忙向诸葛亮叩头行礼。刘备诸事嘱咐已毕,即与世长辞了。这一年乃是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他终年六十三岁。刘备于临终前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城托孤”。至迟在隋唐之际,即已于永安宫遗址之上修了一座“先主庙”,在庙西又修了一座“武侯祠”,以资凭吊。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武侯祠

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之事,主要是“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等语,在当时以至后世一直议论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论点基本相同,有的则完全相反。但是他们议论的焦点主要是对刘备的“君可自取的言论进行评议,对于诸葛亮则一致肯定他的忠贞之节,没有任何歧义。然则,上述多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比较正确呢笔者认为后世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测,或是或非,很难执一而定。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白帝城

但个人的基本倾向是,刘备既然真诚托孤,感情随之流露,不一定就怀有权谋机之心,所以,王夫之的论点是比较确切的。当然,王氏之见东晋袁宏早就说过:刘备临终托孤,受遗作相,刘后授之无疑心,武侯处之无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君臣之际,良可咏矣”。因此,我觉得杜甫对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一事的无限缅怀之情,不仅是抒发怀古之幽思,其意境也是值得玩味的。

上一篇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下一篇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坠机后的裤衩兵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