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收藏 0 0

明朝晚期,面临的主要威胁就是满洲(即建州女真),所以山海关一带的防务十分重要。时势造英雄,此时出现一位名将袁崇焕,数次抗拒满人,颇有成效。努尔哈赤如此勇猛,都未能攻破袁崇焕的防线。直到皇太极利用反间计,借用崇祯皇帝之手,除去袁崇焕,明朝边关可以说失去了屏障。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袁崇焕,字元素,祖籍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当过邵武知县。可此人很有情怀,虽然是一介文人,却是好读兵书战策,时刻准备为明王朝报效。他在日常生活之中,每每遇到退伍的士兵,很喜欢与他们讨论边塞的事情,因此可以说虽未到边关,但对边关事务比较精通。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1622年即天启二年正月,袁崇焕得到贵人赏识,御史侯恂上书皇帝,破格使用袁崇焕,让他到兵部主事。没过多久,也就是在同一年,明朝和满洲发生广宁之战,此役明军大败,主将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袁崇焕随即单人独骑到山海关区侦查,单骑出阅关内外。兵部中失去主管,众人都很奇怪,甚至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这一点,我们看到了一个忠臣贤将报国的忠心,不避艰辛。之后,回到北京,上书朝廷,对山海关形势进行了回报。最后豪言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朝廷众人皆称赞其才华,允许他统领山海关之军队,发帑金二十万,让他招募士兵。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此后,边关防线巩固。但常年战争,财力物力消耗甚大。袁崇焕曾想和满洲议和,朝廷不同意。同一时期,清兵大举进攻朝鲜和文龙所带领的明军,朝中就有人说这事议和所导致的。文龙将军被杀后三个月,清兵数十万人分路进入龙井关、大安口(京城附近关口,皇太极绕过宁远到内蒙再到张家口一代突袭),而崇焕刚听到变故就奔赴千里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然而京城的人突然遭到敌人进攻,怀疑袁崇焕之声四起。和他有过节的人就开始添油加醋,当然,这与袁崇焕的过分自信有关。以前袁崇焕提过议和的建议,诬蔑他勾引敌人胁迫议和。崇祯皇帝本来就多疑,事实和流言加载一起,袁崇焕被怀疑也很正常。皇太极顺势而为,散步流言说与袁崇焕和他们秘密订有条约,并让在袭击京城时被抓获的明朝宦官知道,然后暗地放他逃走。那个人奔回告诉皇上,皇上毫不怀疑地相信了。最后在闹市把袁崇焕凌迟处死。兄弟妻子流放三千里,抄没他的家产。袁崇焕无子,也无多余家产,后世之人知之,无不惋惜。其实更可惜的是,直到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后,人们才知道他是冤枉的。

袁崇焕被冤杀,明王朝自毁长城

评论一下袁崇焕,他被冤杀,固然有清朝实施反间计的原因,然内因仍在他自己和明王朝。从他自己来说可谓一代忠臣,一代良将。军事才华无能及,然政治才能不行,在关键问题上比如和清朝议和等重大问题上,先斩后奏,没有把皇帝的权威放在心上,后方所谓言官们非议他的行为时,自己的又没有有力行为澄清,所以播种下了皇帝对他不信任的种子;及至清兵绕道袭击京城之际,救援之心救援之意都没错,错在就没有摆正位置,虽没有居功自傲的意味,却有理直气壮的心理,所以当皇帝召见之时,言语无力证明自我。从明王朝来说,明朝末年经历了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权力分散,宦官和知识分子之间的争斗已经让明王朝的团结有了很大的裂痕,崇祯皇帝战战兢兢惨淡经营,最怕的就是皇权的失落,所以当有人说某某谋反时,警惕性就很高了,听到流言然后当真也在情理之中。

上一篇

战国“棋手”将军,会驭下,更会驭上,自家和敌国国君都为其所用

下一篇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希望刘禅能够成为英明有为的嗣君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