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晋国版图变迁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晋国版图变迁史
收藏 0 0

春秋晋国的地盘最初位居黄河、汾河以东,方圆百里。周武王姬发之子叔虞为首任封君。大概区域为汾河、浍水、襄汾塔儿山和翼城翔山所环绕之地。后来叔虞之子姬燮xiè在位时,以境内有晋水,将国号“唐”改为“晋”。

晋国版图变迁史

经略运城盆地

前几代晋候的拓展范围主要集中在浍水以南区域。成侯时曾南迁都城至曲沃,古时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二十里,距翼城百余里。

晋穆侯七年(前806)伐条戎。条戎为古部族名,活动于今山西运城以北的鸣条冈一带。十年(前802年)又与戎狄战于千亩。现千亩所在地存疑,但应为今万荣、闻喜地区以南,因为当时晋穆侯的经营重点乃运城盆地。

晋国版图变迁史

晋献公的极速拓展

晋版图的奠基者当属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史记》中关于其开疆拓土的记载是:公元前661年,献公统率上军,赵夙驾驭君主战车,毕万担任车右司职护卫,相继伐灭霍魏耿三国。凯旋后,赐赵夙耿国之地,赐毕万魏国之地。赵夙和毕万就是三家分晋时赵氏、魏氏的远祖。下面简述献公降服的周代诸侯国。

1)杨国:始封君是周厉王的孙子尚父,位居今山西洪洞县境,后被献公授予其弟伯桥;

2)贾国:晋国始封君唐叔虞的幼子姬公明的封地;

3)虢国:此虢国当属陕西宝鸡附近的西虢东迁而来,始封君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

4)虞国:周文王叔父仲雍的曾孙虞仲的封地。当时晋国向虞国借道时,宫之奇曾告诫晋会趁机攻伐,然虞君却说:晋与我同姓,不会伐我。一国之君竟如此愚昧,无奈啊!

晋国版图变迁史

获赐阳樊之地

前636年,周襄王之弟姬带勾结戎狄诸部围攻京都,襄王逃奔郑国氾邑,召诸侯勤王。年初刚刚登位的晋文公重耳,从尊崇周室以向天下发号施令出发,率军直指阳樊,围困温邑,护送襄王入京重掌权柄。周王有感其功,赐河内阳樊之地。由此晋国获得逐鹿中原之桥头堡。

河内指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区域。而阳樊之地大概指今河南济源西至新乡获嘉县一带。

晋国版图变迁史

灭赤狄

活动在今山西东南的赤狄诸部堪称盛极一时,屡次越太行山袭扰中原,甚至“伐邢灭卫”(前661年卫懿侯被赤狄所杀,卫仅剩五千遗民寄居他国,后在齐桓公帮助下才复国续存)。

前594年,赤狄潞氏部落执政fēng酆舒,弄伤潞氏首领婴儿之眼,又杀婴儿夫人——晋景公姐姐,促使晋国兴兵问罪而一战灭之。潞氏是赤狄中最强大的部落,潞氏既灭,留吁、铎辰、甲氏等其他赤狄部落亦相继被并入晋国版图。其中甲氏的地盘位居太行山以东,今邢台市附近,由此灭赤狄后,晋国版图已拓展至山西东南部(即上党高地)和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沿岸。

晋国版图变迁史

囊括太原盆地

晋国势力拓展至太原盆地,应在公元前583年以前。时景公诛赵同、赵括,族灭其族,以其田授予公族祁奚,祁奚遂食邑山西晋中市祁县,可知晋国势力在此之前已深入太原盆地。后晋国屡次巩固对此区域的控制。

前541年荀吴“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前475年赵襄子“北登夏屋,请代王”。夏屋山位居雁门关附近,越过此处即可抵大同盆地。另据载:前514年晋公室祁盈、羊舌食我同国君结怨,六卿遂灭其族,另分其所辖城邑为十县而据为己有。根据十县分布的地理位置,此时的晋国已完全将太原盆地收入囊中。而此事过后,晋公室愈加衰弱,六卿则进一步壮大,为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