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收藏 0 0

《左传》以善写战争而著称。春秋三百年,列强争雄,兵燹频仍,《左传》以其酣畅的笔墨,娴熟的技巧,写尽了春秋叱咤风云、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熠熠生辉的名篇佳作。在春秋五大战役中,城濮之战写得最有光彩,枯湿浓淡,疏密正侧,各得其宜,虽誉之奇葩明珠,亦不为过。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城濮之战是进人春秋时期以后规模最大的二次诸侯战争,这次战争拉开了晋楚争霸的序幕。

春秋初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桓公之后,最有可能问鼎中原,一成霸业的要数晋楚二国了。

楚国地处江汉平原,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楚国的振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楚国偏处南方,很少受到战争的骚扰,当齐桓公称霸中原时,楚国迅速崛起,蔚为大国。齐桓晚年国力渐衰,楚国乘机北进,先灭弦、黄,继挫许、徐,一时间宋鲁曹卫纷纷闻风转向,听命于楚,楚国似乎已经成为当然的霸主。

在强楚面前,晋国也不甘示弱。惠公回国后,对田制军制作了重大改革,增强了实力。接着文公又安定了王室,扩大了军队,于是也磨拳擦掌,准备在争霸的舞台上一试身 手,然而, 此时中原已受制于楚,要实现“取威定霸”,必须把绝国势力逐出中原。晋楚交锋。势在必然。

就当时实力而言,晋国在多年内乱之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因此稍处劣势,而城濮之战却以晋胜楚败告终,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本文详尽地记载了城濮大战的来龙去 脉:其主题当是探究晋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揭示战争成败的规律。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晋国何以获胜,楚国何以战败呢?

第一、晋国君臣相得,同心协力。在是否援宋,如何对待子玉苛求等重大问题上,晋文公是虚怀若谷,倾听各方意 见,制定对策,保证了重大决策不出差错。与晋军上下团结、同舟共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楚军内部磨擦严重,互相掣肘。在是否与晋军交战的问题上,楚王与子玉意见对立,结果是子玉为泄私愤而执意鲁莽出战,楚王则逞意气,而以 “少与之师”有意刁难。楚军的实力优势,就在这样的内耗中变为劣势,这样一支背德离心的军队哪有不败之理?

第二、晋国善于利用外交攻势,争取同盟,孤立敌人。如巧施“喜赂怒顽”之计,把齐秦东西两大强国一起拉人共同对楚的联盟;“私许复曹卫”,竟使楚的同盟曹卫两国也“告绝于楚”,在战场上,晋军还主动退避三舍,对楚军做出不“背惠食言”的姿态,大大改善自己的形象。在晋国强大的外交攻势面前,楚国则显得运筹无方,逐渐陷入众叛亲离的被动局面。在城濮正式开战之前,晋国已在外交战场上先胜了一着。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第三、晋军讲究战略战术,指挥有方。城濮大战,晋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惨淡经营已久。战前,在军力上作了周密部署,临战,则出动“晋车七百乘,….”, 倾其全力。双方交战,晋军先避实击虚,由陈蔡联军组成的楚右军一触即溃,接着,晋军又设计夹击子西左军,子西又告败绩。子玉见两翼既失,败局已定,只得仓皇收兵,退出战场。

第四、在人员素质方面,晋军明显优于楚军。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使他变得持重审慎。他知人善任,从善如流,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麾下有以原轸为首的智勇双全、忠心坦诚的将领。战士也都经过长期严格训练,“少长有礼”。而在楚军方面,尽管楚王对对手比较了解,但处事尚欠稳重。主帅子玉有一定的治军才干,但刚愎自用,浮躁狂妄,傲慢轻敌,这就注定了他最终覆灭的悲剧命运。

冯季骅评论《左传.城濮之战》说:“左氏叙战, 已得数篇,至此大展才情,纵横独出矣!”评价如此之高。那么城濮之战在写作上到底有那些突出成就呢?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一、谋篇布局极具特色。本文具体描写城濮之战不过数行,然对未战之前的双方筹划准备却作了“无数翻腾。”这一点与《曹刿论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此安排,并非作者刻意求奇,而正反映作者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城濮之战不是一场突发性战争,而是晋楚二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长期较量的结果。《左传》 作为一部史书,它不是热衷于描写城濮之战旌旗蔽日、杀声震天的战争场面,而是浓笔酣墨,铺排绚烂,侧重展示这场大战的广阔而复杂的背景,让读者看到战争双方在政治上、道义上、战略战术上的优劣长短,以及双方力量消长转变的经过,从而总结战争胜负的经验教训,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正充分显示出《左传》作者的慧眼卓识及其丰富的阅历,也使我们领略到《左传》精湛奇妙的剪裁技巧。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二、提纲挈领,繁而不乱。城濮之战从酝酿到结束历时数载,参战的诸侯国有十一个。积蓄既久,头绪纷繁,从政治到军事,从内政到外交,从战略到战术,无不涉及,然而作者从容写来,繁而不乱,也就是说作者能抓住主线贯穿始终。本文主线是什么呢?作者借楚王之口,说晋师“有德不可攻”。晋国出兵救宋,楚王令子玉等“无从晋师”。晋军避楚三舍,晋侯有萃观师……璀璨珠玑,无不以一个“德”字或明或暗相贯穿,使全文脉络极其分明。本篇结构严谨,井然有序,然而读来却委曲回环,跌宕多姿,毫无板滞枯直之感,其诀巧又何在呢?冯季骅在他的《左诱》中作了这样的分析:“文章妙用, 全在多作开合之至奇极变者。如‘齐秦未可’则一开,宋人之异则一合;楚子人申则一开,伯棼请战则一合,子玉怒,从晋师,竟可合矣,又退三舍着实一开。使读者一闪一闪急不得就,方才落到次于城濮,以为今而后可以写战事矣。忽然接写晋侯听诵而疑,则又开;再写梦搏而惧,则又开。然后跌落斗勃请战,晋侯观师,着实一合,而以叙战终焉。一路无数峰峦,层层起伏。”所谓开合,即指笔法的断续纵擒。作者在本篇中娴熟自如地运用了这一手法,既生动地体现了战争变幻莫测的特点,又使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非左氏二十分灵心妙腕,亦须描摹不出”

《左传•城濮之战》赏析|领略作者开合纵擒,扣人心弦的精湛技巧

三、两相对照和前后联络是本篇写作上的又一特点。城濮之战主要写晋楚争霸,因此处处两两对写,优劣自现,这一-特点 十分明显,因上文已有所涉及, 故不烦言。本篇还特别注意前后联络,如前写“分曹卫”之谋,“公说”云云,后即写“私许复曹卫”之谋,“公说”云云。 前写伯棼请战,后即写斗勃请战。……看似散散叙来,暗中却互相勾联,散中见整,造成“极参差又极整齐,极变化又极均匀”的美的艺术效果。

四、本篇在刻画人物方面也是相当成功的。写子玉,既突出他刚愎自用,又表现其勇猛狡狯;写晋文公老成持重,又暴露其优柔寡断;写子犯足智多谋,又透出其简单急……作者善于从不同侧面对人物进行立体塑造,使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可信,“性情心术,声音笑貌,千载如生”,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才能。

上一篇

谁说岳飞情商低?看他如何巧施离间计,借刀杀人除掉这个傀儡皇帝

下一篇

东方朔有什么“怪癖”?为何每年要换一个老婆?汉武帝都被忽悠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