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收藏 0 0

本文乃“梦横”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唐宪宗时(806-820年),北狄频繁入侵。一日,大臣们在大明宫内奏议如何处理此事,又发生激烈争执。以李绛为首的主战派力论姑息养奸,必然酿成祸患,以李吉甫为首的一群佞臣,勾结宦官头子吐突承璀极力主和,并振振有词地说自古和亲有五利,可以节省下庞大的军需开支。当时,唐宪宗李纯比他前面的几个皇帝多少有点振作李唐王朝的意愿。他听了一会儿以后,忽然问道:“近来朕听说有个士人颇能写诗,只是姓名有点怪,不好记,众卿知道是谁吗?”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大明宫

宰相李吉甫说:“大历进士,冷朝阳?”宪宗摇摇头,说:“不是。”李吉甫又说:“定是包子虚?”宪宗仍然摇头说:“也不是。”他见大臣们个个面面相觑,便说:“朕记得他有一首《咏史》诗,是这样的: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众卿可知,这是谁的诗吗?”李绛回答说:“这是戎昱的诗。”“对,对!是这么个怪名怪姓的诗人。”唐宪宗笑了笑,接着说:“贤卿,你能讲讲这首诗吗?”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古代妇人

李绛回答说:“这首诗又题《和蕃》,是批评对外妥协、苟且偷安的。国家安危,社稷存亡,应靠明君临朝,贤臣辅佐,斥退奸佞,疏远小人,不可凭女子的花容玉貌,去取媚外敌,平息狼烟。千百年来,我汉家历史上最愚蠢的计策就是和亲,已成朽骨的无数汉家臣子,究竟有谁深明大义,能固本抑末,堪称明主的辅佐大臣呢?戎昱此诗题旨鲜明,锋芒毕露。忧君念国,忠心耿耿。圣上诵之,正可明是非、激忠烈、辟邪说、快人心!”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不可凭女子的花容玉貌,去取媚外敌

唐宪宗听了这一番话,颇为感慨地说:“是啊,春秋时魏绛就是一个很有名的和亲功臣,晋悼公曾赞赏魏绛说,‘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史记·魏世家第十四》)以朕看来,魏绛多么懦弱啊!晋悼公多么昏昧啊!李吉甫等人从李绛的话里,早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再听宪宗这么说,个个噤若寒蝉。喧嚣一时的和戎之议,遂偃旗息鼓。咏史诗向来是借古讽今,戎昱明说汉家,实指李唐。因自唐建国以来,共有十五个公主为和亲下嫁番邦;而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就占了十一人。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噤若寒蝉

像唐太宗朝,由于国势强盛,四夷内服,和亲政策对唐帝国的安定及睦邻关系的建立,曾起过好的作用,但是当国家动乱,外患频仍之时,和亲就成了妥协偷安、丧权辱国的行为,其结果是越和外敌越入侵。戎昱活动的时代,略晚于杜甫,正是唐帝国四分五裂、内忧外患深重的时代。“天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辰州建中四年多怀》),人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国家的命运。而“莫话边庭事,心摧不欲闻“(《逢陇西故人忆关中舍弟》),更见诗人的一腔忧愤。因此,唐宪宗用戎昱的诗来表明自己的主张,李绛解诗时慷慨激昂,可谓与戎昱的心是相通的。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动乱

唐宪宗在平息了朝堂的这场争论后,说:“可惜戎昱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如果他还活着,朕就赐他武陵桃花源,让他有一个尽情吟咏清辞丽句的好地方。”唐宪宗停了停,接着说:“朕还记得一件戎昱拒婚的事,好像同他的怪名怪姓有关。众卿有谁知道?”一个侍臣说:“微臣知道。是京兆尹李盔欲以女妻之,但令其改姓,戎昱不肯,就拒了这门婚事。”唐宪宗说:“哪来京兆尹李銮!是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崔罐,戎昱当时写了一首《上湖南崔中丞》诗表示婉谢。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潭州

这首诗,朕也记得: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戎昱因为自己的怪名怪姓,竟然耽误了婚事,是他的不幸,可也让朕记住了他,也是他的大幸!众臣齐声拜揖说:“皇上爱才如此,也是我等的幸事!”《云溪友议》、《诗话总龟》诸书,都记述了上面的故事。(云溪友议》记载这个故事时,把“千金未必能移性”句的“性“字改为“姓“字。这是说戎昱不愿为娶一个贵族小姐而更改姓氏。胡震享对此一改非常不满,认为范撼这是为了附会戎昱议亲改姓的故事,反而委屈了诗人。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青松

胡震亨说,“千金未必能移性“,不仅表现了他那刚直耿介的性格,而且表明了他以身许国的崇高志向,是戎昱欲求知己的激切之辞,与改姓毫无关系(《唐音癸签》卷二十九)。胡震亨还感叹说:“唐才人艺士行卷歌篇,不知何缘多得传彻禁掖(宫廷),如韩娜、冯定、戎昱、钱起诸诗句之类,人主(皇上)往往能举之。”(同前,卷二十七)可见唐宪宗与朝臣谈论戎昱事,也不是偶然的。戎昱是荆南荆门(今湖北江陵一带)人,风度翩翩,谈吐爽利,有才识,有抱负。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年),戎昱在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崔璀麾下作幕僚。

担心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戎昱,姓名虽怪,但最终令后人记住了他

湖北江陵

崔瑾十分赏识戎昱的才华仪表,想把自己的一个堪称“国色”的漂亮女儿许给他,但不喜欢他的姓,要戎昱改姓,然后完婚。戏昱听说后,立即写了《上湖南崔中丞》诗给崔瑾,拒绝了这门亲事。诗人说,我们的地位很悬殊,就像一是天上的云霞、一是地上的尘土;世人都把我这千里驹看作一匹瘦马,只有大人你把我看成卧龙,不嫌我贫穷;我虽然不能答应这门婚事,但我心存感激,是一个知恩报德的人。话说得很委婉,只有“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两句,说得很坚决,不慕荣利、不失节操的“性“不能“移“,姓自然也就不能改。他作为一个幕僚,居然敢拒绝这门亲事,颇有点不识抬举,上司能高兴吗?婚事自然只能告吹了。

上一篇

心理学中神奇的心理暗示:远离压力,影响他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下一篇

“儿童军”:长征到达陕北第一军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