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收藏 0 0

火和中国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从厨房里的煎炒烹炸到烟花,可以说,火见证了中国人的历史。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按照《韩非子》的说法,火让人“炮生为熟,有异于禽兽”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状态,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先秦之际,人便学会使用工具取火。金属工具称为“阳燧”,木制称为“木燧”。在《周礼》中认为,阳燧是直取天火,比较高贵,适用于占卜和祭祀。而木燧以木取火,近乎人伦,适用于煮饭。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用了大篇幅来讨论火候对于做饭的影响。中国人做饭靠掌握火候,也是从那时就开始的。文火武火掺融汇合,融会贯通阴阳之化,成就那一道道餐桌上美味佳肴。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不过,人们为何如此在意火候?

主要原因是受到条件限制,主要烹饪器具是鼎。这么大个儿根本没法颠个勺之类的来控温,因而火候要掌握好。之后有了锅,可人多饭也多,于是乎,为图方便,锅和灶有时便是连在了一起的。“埋锅造饭”这种说法也是这么来的。久而久之,中国人便重视起做菜中对火候的掌控了。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内同样强调火候的重要性。他说:“煎炒必须用旺火,不然食材就会疲软”。“煨煮则要用文火,不然食材就会干瘪”。“收汁则要先用旺火再用温火”。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看看,多讲究。更讲究的还在后头。在清朝《调鼎集·火》中还总结出了啥燃料配啥食材,比如桑柴火就适合煮老鸭和肉,火力猛能炖烂,还能解肉中的毒性。稻穗火和麦穗火则适合煮饭,前者安人神魂,后者消渴润喉。栎柴火适合做猪肉,去腥。芦火和竹火,宜煎药。炭火适合煎茶。

用火史:古人的一百种用火方法,“讲究”就俩字

此外还有把火运用到出神入化的一类人,非道士莫属了。在东汉时期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就有《火法》六百篇,花了这么多篇幅来讲炼丹和火之间的关系。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还说,倘若把火掌握好了,不管能炼丹,还能炼金 。说到有种方法名为“伏火”。是说将所炼之物用火烧一遍,可去除其毒性和杂质,令其升华焕然。药王孙思邈则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中记载,此法不可炼金,但可以搞出火药。

下一篇

为什么在清代不可以人人都当奴才?原来如此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