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收藏 0 0

本文系作者文英聊舞蹈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宋代《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说:“从襄国(今河北邢台市)至上党,再至河东有一条“径阻千里”的大道,这条道当为秦始皇行走的上党道。”《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当时秘不发丧,大车队继续由井陉口(今平定旧关)入晋,由太原北出雁门(今右玉县内)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再由直道至咸阳。”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内蒙古包头市

汉朝皇帝也多次到山西巡视。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刘恒自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北)到太原接见群臣,论功行赏,并免去晋阳、中都(今平遥县桥头村)三年租税。晋帝位之前的汉文帝原为代王,都晋阳。他在即位后对山西尤为重视,曾四次到山西巡幸。汉武帝以后诸帝例行祭祀汾阴后土。汉武帝时代,大规模北伐匈奴,一次曾出动军队30余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多从汾河谷道北进。出朔州山西为主要出兵路线,粮草、辎重对道路交通有很高的要求。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汉武帝绘图

西汉末年,刘歆由河内太守调任五原,由河北上太行,经天井关、高都(今晋城市高都镇)、长平(今高平)、黎国(今长治县黎岭村)、长子、屯留、祁县晋阳、雁门郡等地,所经之地名都留在他写的《遂初赋》中。太行道虽是一条马车大道,但此道十分难行。公元206年,曹操征高斡于壶关(今长治市),历尽太行之险,在《苦寒行》中感叹道:“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东汉以后,随着驿站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汾河谷地交通要道上的驿亭分布增多。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晋城市高都镇

总体上考察秦汉时期的山西交通,呈现出以太原为中心向南北辐射的特点。太原通往晋东南的大道,早在春秋时期已通畅,秦汉时期得以继续开发。由太原至祁县东观,顺胡甲水(今子洪水)入铜鞮(今沁县古城村),过咸亭(今襄垣县咸亭镇)、屯留、长治、高平、晋城。太原以北的道路主要修治于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在太原设郡,北部右玉境设雁门郡、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郡治与郡治之间有官马大道相联系。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匈奴大军30万围攻马邑(今朔州市)又南攻晋阳。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雁门关

次年,汉高祖亲率大军反击,顺此路由太原、广武(今代县)直至平城(今大同市),被匈奴40万大军围困于白登(今大同东马铺山)此后,匈奴经常沿此线南掠,而汉廷的“和亲”也走此线。东汉时,太原东线又开辟了一条飞狐道,可北通河北涞源、蔚州一带。这其实是太原往北与大同交通线的延伸。它大体是由大同出发,经浑源东南过恒山山脉,再沿今天唐河经灵丘达河北平原东汉建武十三年(37),刘秀令大将王霸领兵6000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郡至平城三百余里”。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汉高祖刘邦

水路,西汉时期,大力发展水路交通,穿渠河汾解决漕运砥柱之险,进一步沟通了山西与陕西关中地区的水上交通。汉武帝时国力强大,武帝曾乘楼船从长安出发,沿渭河入黄河北上,到万荣庙前村入汾河,留下著名的《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史记·平准书》说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可见楼船相当大。窄浅的河道过如此庞大的楼船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当时汾河水量很大,是山西交通的一大动脉。

东汉政府究竟为了什么,试图贯通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

古代水路交通绘图

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河东、太原、上党地区“岁数丰穰,谷贱伤农,石谷五钱”,于是漕运这些地区的粮食供应京师长安,“可以省关东漕过半”。由此可知当时的汾河漕运就能上溯到太原盆地。到了东汉时期,汾河水除了继续发挥其漕运作用外,东汉政府为了方便征调粮食,曾试图与海河水系的滹沱河连接,贯通与太行山以东华北大平原的交通。《汉书·宣帝纪》中就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作常山滹沱河蒲吾渠,通漕船也”。此工程当时虽未能成功,但其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资料

·《史记·平准书》

·《资治通鉴》

上一篇

如果有来生,我依然愿意做那个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下一篇

村史: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雨堂村及子孙历代世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