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收藏 0 0

秦始皇征服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后来还北征匈奴、南伐南越。对于当时的人而言,这就是他们生活的世界,秦始皇不只是战胜了六国,而是赢了「天下」。「天下」究竟在哪?当时的人们心目中如何看待如此庞大的统一事业呢?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所谓的「天下」和「四海」等词汇在西周的文献中经常出现,例如:《尚书‧大禹谟》记尧「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益稷》中有「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下至春秋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中有「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除了「天下」,当时还流行「四海」的概念。如果仔细推敲古典文献中的意涵,可以发现其中没有实质地理学上的意思,无法在实际的地点上找到。而从《中庸》中的「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可以看到将世界都当成了「天下」。

然而,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华夏族群的互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们的「天下」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展,慢慢的摸索出了一个边界。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和周边的族群发生不少的冲突,冲突是刺激族群意识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互动和交流中,到了战国时期,中原国家已经逐渐地了解到自己的世界,「天下」从一个模糊的概念,慢慢的具体化。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因此,秦不只征服六国而已,而是征服了当时的世界。当取得如此庞大的地域时,就要开始要规划这个世界的蓝图。六国刚灭亡时,秦朝「王天下」,以往的所有王朝从来没有统治天下的经验,所以在朝政上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该用什么样的体制才能符合新建立的政体。

丞相王绾结合以往的历史经验,认为应该要分封王子为诸侯王,在边区镇守,让这些诸侯守护中央,结合郡县制与封国制。然而,廷尉李斯则认为以往的历史经验不足取,周朝分封子弟到各地,结果随着时代长久,越来越疏远,到最后有如仇敌般的相互攻击,所以应该完全采用郡县制。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来新征服的地方也设置郡县,全国一体采用,确立中央集权的制度。除此之外,秦始皇为了方便统治,统一了货币、文字、车轨与度量衡。秦始皇的措施影响往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使得中国这块地域上的统治达到了政治与文化实质上的整合。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由于秦始皇达到前所未有的功绩,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他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以往历史上伟大的三皇、五帝,皇和帝在此之前是作为分开的称谓使用的:皇通常是作为祖先、神和伟大统治者的意思,而帝一般也是伟大统治者的意思,秦始皇便将「皇」和「帝」合并以表明自己的伟大,自己为「始皇帝」,希望将帝国传诸万世。

秦帝国只传到二世,但作为建立皇帝制度的人,秦始皇开启了两千年的帝制。所谓的「百代犹行秦政法」,不只是秦的政治制度,还有法律规范,以及由秦所建立的统一措施。秦末大乱后,刘邦和项羽两强的征战,最后由刘邦获胜。历史上不少人认为继承秦帝国的汉刘邦屏除了秦的严酷法令。然而,通过出土的文献资料,证明了过往的看法并不准确。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汉帝国是秦的继承人,「汉之法制,大抵因秦」。通过继承皇帝的称谓,也继承了后面的统治制度和观念。从郡县制、礼仪和文化,无一不继承秦的制度。汉武帝可以说是秦始皇的爱慕者,无一不学秦始皇,而且还更进一步地深化中央集权措施。

司马光曾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点出了汉武帝和秦始皇之间没有什么差异。或许可以说秦开创皇帝的制度,汉帝国继承后,在其基础上让皇帝制度和相关的组织更加完整。后世的朝代对于皇帝制度也是继承,因应不同时代的需求加以变革,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柳宗元才会说:「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即使是外族建立的清朝,清末的维新志士谭嗣同也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爱他,恨他,心中都有一个他,秦始皇,两千年来皇帝们的典范

秦始皇的影响力不只两千年,在一九一二年共和建立后,秦始皇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各种施政措施中不难发现秦始皇的影子。

秦始皇成为皇帝的一个符号,有些皇帝骂他、有些皇帝学他,但心中都有一个他。

他是一个标竿,一个制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的”元”。

下一篇

二战初期的奇怪战争,一枪一炮不放,双方士兵各自在阵前玩乐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