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收藏 0 0

当你夜晚漫步在现代都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一切都是那么的齐备。累了去如家,饿了去肯德基,无聊了去KTV,静下来了去图书馆。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如果你“穿越”回到古代的城市估计就没这么“潇洒”了,不仅是因为古代的城市没有这么多的娱乐设施,还因为在古代,“城”和“市”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城里人”跟“市里人”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城和市的差异来源于古代的城市发展。从古代的典籍里不难发现,“城”和“市”很少连起来用,即使诗圣杜甫曾经写过“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我们也不能说,城市的概念已经正式出现了。杜甫所处的唐朝,城和市的分化是极为严重的。那时,你若自称城里人,也许王宫里的人会看不起你,但是农村人一定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但是你若自称市里人,不但城里人看不起你,就连“进城务工人员”也对你鄙视三分。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一般来说,“城”在古代的地位比较高,因为古代的“城”是一个政治概念,战国时期著名的“谈判专家”蔺相如曾经向秦王索要换取和氏璧的“空头支票”——十五座城。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城,不但具有居住功能,对于君王来说,还具有“支付功能”。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燕国用城换取刺客近身秦王的机会,北宋用城换取一时的和平,南明用城换粮饷等。这些都表明了城的真实价值远非表面上那些,姑且不论城有什么样的价值,先来看看什么叫做城。

城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有四面围墙,以作防御之用,可以这么说,哪怕把古代所有的城都叫做城堡也丝毫不过分。城最早的含义是一种防御设施的集合体,主要表现在古代的城里都驻扎着兵马,而且配备相应的军备设施,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堡垒。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孟子有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足见城具防御功能和“池”对应。当然,城里不仅有军队,还必须有老百姓,否则军队保护的是谁呢?

既然有了军人和老百姓,那么城里的设施也就很明了了,军人方面需要武器店、装备店、马场、营房等,平民方面需要食品店、衣料店、淡水井和民居等。不过在最早的时候,城的国有化程度比现代可要高得多,那么那个时候城里的国有化程度能达到多少呢?不多,也就99%而已。

所以“城”最早的定义是四面围墙、驻扎兵马且具有防御性的军事堡垒。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私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私人财富也逐渐得到积累,这个时候的城,就不仅仅是国家说了算了。

例如春秋时期各城均被国君分封给大夫作为采邑,这其中私有的成分逐渐高过了国有。不过那个时候先富起来的人可没心思带动“后富”的人,而是整天提心吊胆地害怕别人抢了他们的钱。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最早的“私人雇佣兵”和“高门大院”也随之出现了。起初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只是加高了自己的院墙或者雇佣了私兵,后来他们发现,一旦外敌入侵,攻破了城门之后,他们自己的那点“小防御”就如同窗户纸很容易被捅破。所以,这城中的上层人物开始出钱出力加强城防,有的甚至带着钱粮出去筑城,城的数量慢慢多了起来。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那么城是在何时兴起的呢?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城的兴建和一位“大人物”有关,这位“大人物”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黄帝。

《淮南子原道训》云:“黄帝始立城邑以居。”《史记封禅书》谓:“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轩辕本纪》云:“黄帝筑邑造五城。”黄帝是否能申请到城的“专利权”还有待考证,但这些史料至少说明早在奴隶社会建立之前就有了城。

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的发掘,直接证明了城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时期,那个时候原始人穿着树叶围成的草裙,吃着半生不熟的鹿肉,就开始为自己的城建事业“添砖加瓦”,其精神着实可嘉。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城文化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城里有了军队和百姓,还需要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可并不是每一样生活必需品都能由百姓自己生产,于是,百姓生产不了的就需要交换。而这个以物易物的地方就叫做“市”。那个年代,你抱着自家产的牛犊可以到“市”去换别人家的狗崽,城东的老王头儿拿着半袋粗盐可以在“市”里换到城西老李头儿的一袋新面。甚至你还可以拿着国家发给你的“贝壳”去“市”里采购一番——一坛女儿红,三个“贝壳”,两只烧鹅,四个“贝壳”,就这样,古代货币交易也随着“市”的出现而兴盛了起来。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宋代以前,“市民”是古代四个阶级里身价最低的“商人”,根据“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的排列,任何人都可以看不起身份最低的“市民”,包括农民、工人和“农民工”。但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和“城”之间的围墙被拆除,从此以后,“城”和“市”再无分界线,“早市”“夜市”“草市”等“市”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市的种类。某些大都会的“娱乐场所”甚至做到了24小时营业。

古代“市民”为何被人瞧不起,浅谈历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概念

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以军事防守为主的“城”跟以商业买卖 的“市”渐渐地被“捆绑”在了一起,在一些三岔路口、水泊码头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出现了不筑城墙的“城市”,这些“摩登”的新兴城市,可能让那时候的人觉得有点“不城不市”的味道,但它们已经基本符合城市的现代化定义了。又经历了许多年的发展,“城”和“市”渐渐走到了一起,融合了两个概念而出现的新词语——城市,也渐渐被人们接受,一直沿用到今天。

上一篇

揭秘:朱元璋为何看不起大圣人孔子?

下一篇

关羽张飞杀妻灭子的传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