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收藏 0 0

早在约5000年前就有了璀璨的印度河文明,可它只延续了约1300年,使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七八百年的断层。随着白种雅利安人的侵入,并与北印度土著不断融合,从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有了恒河文明。

那么,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是如何消亡的?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类似于核战争和飞行器一般的记载?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古印度最早的文明,诞生在南亚最长河流印度河的河谷。印度河主要流经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 (Indus)一词,本义是“河流”,首先用来称呼印度河,很晚才被用于称呼印度这个国家。

印度河文明时期的大城市哈拉帕遗址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中部。哈拉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19世纪,哈拉帕遗址大部分被毁,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挖走了大部分泥砖,用来建造一段铁路的路基,而当地哈拉帕村的居民也拆除了许多建筑,以拿走材料自用。

相比哈拉帕,下游的摩亨佐﹣达罗保存得更好,因为它大部分都被埋藏在泥土里。这是一座精心建造的城市,街道均匀分布,设有精致的排水系统,二楼的生活污水,可经由墙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

考古界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早期农业文明,最终被气候变化摧毁殆尽。夏季洪灾频发,导致大城市被废弃,摩亨佐﹣达罗被大约9米厚的淤泥覆盖,可以证明这一点。

摩亨佐﹣达罗约于公元前1800年被弃置,其最神秘的方面之一就是城市某些部分的玻璃化,就好像暴露在高温下融化的砖石一样。有学者猜测,这可能是古战争中的某种爆炸造成的结果,但多数人对这一猜测并不认可。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古印度的典籍中,确实有仿佛古代核战争一般的记载。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古印度有两部流传后世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世人誉为诗体的古印度百科全书和世界文化宝库中两颗璀璨明珠。

《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古印度婆罗多族的两个分支——俱卢族与般度族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规模浩大,许多国王和神灵分别参加了双方的战斗,其惨烈程度世所罕见。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这场大战有一定的史实背景。近年来,有些学者重新研读这部史诗,发现其中竟描述了多种高科技武器和飞行器。这些武器和飞行器远远超过了古诗产生的时代,甚至在今天看来也十分先进。

在古诗的描述中,有一种神所禁止使用的特别可怕的武器叫“厄尼亚”,是一种“无烟飞弹”,在战场上无人能逃避这种武器的伤害。施放这种武器时,“它喷火,但无烟,威力无穷。刹那间,烈风刮起,云雾翻腾,太阳似乎在空中摇晃。拋下大量灰尘和沙石……大地遭受烧灼,不断震抖,象群被高温烧焦,其他动物也倒地而死,烈焰翻滚,树木像遇见森林大火,成排倒下,密集的火舌不断像大骤雨般地从四面八方落下,数千辆战车被毁掉……阵亡者的尸体被可怕的高温烧得残缺不全,如同烧焦的树干。在此之前,没人见过如此可怕的武器。”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据考证,这部古印度叙事诗虽然定型于公元五世纪,但其中的英雄和战争故事是以约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之间的史实为根据的。书中所记载的史实比成书的时间要早近两千年。但诗中描述的情景却与核爆炸引起的超高温大火非常相似。

让我们再看看史诗对战争场面的描述:“廓尔喀乘坐他的‘维玛那’迅速飞行,向维里什尼族和安达咯族的三个城市投掷一枚充满宇宙全部威力的射弹,一缕白烟从地上升起,光亮犹如一万个太阳。这种名为‘铁霹雳的秘密武器,将敌人全部化为灰烬,尸体烧到无法辨认,头发和指甲全脱落,食物受染中毒。战士们纷纷跳入溪流,将自己及随身装备洗干净。”

过去人们读到这些描述时,往往认为这只不过是对战争之惨烈的一种夸张。但看到受害者的头发与指甲全部脱落,食物污染中毒等细节的描述,联想到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核辐射,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至于施放武器的一方跳入溪流的行为,可以用防止辐射尘的污染来解释。

那么廓尔喀乘坐的“维玛那”又是什么呢?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诗中写道:“‘维玛那’借助于水银和一种强大的推进气流,确定了在九天航行的路线。它的飞行距离可以是无限的,飞行方向可以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还可以从后往前。”

这不就是可控式太空飞船吗?在这部史诗中,飞船曾多次出现。史诗中在描述英雄阿周那乘坐飞船时:“乘上这太阳形的飞船,阿周那飞升而去,当到达一个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时,他发现了数百艘其他飞船。在这个地方,太阳和月亮都不发光,更不用说火炬了。这里巨大的天体,就是在地面上观测到的星星,它们在地面上看起来不过像是远方的灯盏……”

有人认为,这是对飞出大气层后的外层空间非常准确的描写。如果目击者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飞行,单凭古人的想象,恐怕是无法写出这样逼真的细节的。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印度史诗中这些核爆炸的描述,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前苏联学者格尔波夫斯基,在印度恒河流域研究一具古人体残骸时,曾惊异地发现其体内的放射性比正常人要高出50倍。著名物理学家索迪也曾固执地说:“我相信人类曾经有过多次文明,并早已熟悉了原子弹,但由于误用,他们遭到了毁灭。”还有英国和意大利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意外发生了故障而引起了核爆炸。

《摩诃婆罗多》包罗了印度远古时代的众多典籍,在印度一直被视为圣书。古人对高科技事物的描述,往往是曲折的反映并带有神话色彩,但其中某些细节描写却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在史前时代的印度,究竟发生过怎样匪夷所思的事件呢?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在印度河文明衰亡几个世纪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群自称雅利安人的牧民,从兴都库什山脉各隘口闯入,落脚于印度河上游五河地区。所谓雅利安人,意思是高贵者。这片适合游牧的土地深深吸引了雅利安人,后续的迁徙可能持续到公元前900年。

印度河文明消亡后,有数百年之久,那里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但在印度次大陆其他地区,尤其是恒河流域,流行一种混合早期宗教与文学的吠陀文化。

吠陀时期的宗教信仰,在公元前7世纪被系统化为寓意“永恒秩序”的宗教—婆罗门教,后来演化为印度教。其基本原则是宇宙和人类生命有秩序和目的,通过接受这种秩序并按照它生活,人们将体验生活,因为它意味着适当的生活。

婆罗门教被许多人认为是多神教,有三位主神,分别是“创造之神”梵天、“护持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其中“创造之神”梵天地位最为突出,他建立了永恒的秩序,并通过它维护宇宙。这种对宇宙秩序的信念,反映了社会发展和繁荣的稳定性,因为在吠陀时期,政府变得集权,社会习俗完全融入整个地区的日常生活。恒河文明正是汲取了吠陀文化的养分,才得以源远流长。

恒河文明兴起约400年后,古印度进入 “十六雄国”时期。随着雅利安人的武力消退,耆那教和佛教以宗教改革的面目出现。这两大古老宗教的创始人—筏驮摩那(尊称“大雄”)和悉达多·乔答摩(尊称“释迦摩尼”),都属于刹帝利种姓,都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印度次大陆的百家争鸣和财富集聚,引起了波斯帝国统治者居鲁士的注意,他在公元前530年入侵印度次大陆。10年后,在他的儿子大流士一世的统治下,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受到波斯人的控制。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326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在印度次大陆西北部,被一路从欧洲杀过来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彻底击败。此后,古希腊的影响被带到了印度次大陆。

这一时期的雕像和浮雕,所描绘的佛陀和其他人物,在服饰和姿势上明显是希腊人,佛陀干脆被刻画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预言与光明之神阿波罗的样貌,加上佛的标志。这被称为犍陀罗艺术,它延续了将近1000年,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传播和造像艺术。

在亚历山大大帝离开印度之后,公元前322年至前185年,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孔雀帝国,在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孔雀的统治下升起;短短几十年内,它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北部。孔雀的儿子宾头娑罗,则在整个印度扩展了帝国。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宾头娑罗的儿子是阿育王,他在统治8年后,征服了东部城邦卡林加,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由于对毁灭和死亡感到震惊,阿育王接受了佛陀的教义,建立了许多寺院,并为佛教社区慷慨解囊。这最终导致了政府在财政和政治上的压力,甚至他的孙子桑帕迪继位后也反对他的政策。在阿育王去世后,孔雀帝国迅速衰落,然后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和帝国。这段分裂时期长达500多年。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阿育王

与孔雀帝国一样,笈多帝国也起源于恒河中下游的摩揭陀地区。其创建者月护一世奠定了印度稳定的基础,之后印度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其统治下达到了顶峰。

由于王朝开创者月护一世违背了正统的印度教思想,笈多王朝历任统治者都提倡和宣传带有东方民族特征的佛教。也因此,著名的阿旃陀石窟和之后的埃洛拉石窟才涌现出丰富的佛教而非印度教艺术品。

笈多帝国延续了230年,终于崩溃;其后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公元606-647年,北印度迎来了戒日王朝。戒日王是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唐朝高僧玄奘西游时曾受到他的礼遇。

(揭秘)古印度典籍中怎会有:飞行器与核战争的记载

戒日王

戒日王朝垮台后,北印度陷入混乱,由拉其普特人建立的一个个小王国,缺乏抵抗入侵部队所必需的统一。13世纪起,从阿富汗来的穆斯林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再后来是西方列强的殖民,直到1947年印度最终获得独立。

上一篇

她幼时被遗弃路边,长大只是个婢女,她死后,各路官员却沿途跪拜

下一篇

乾隆狠心赐死将军,怕他造反,傅恒的建议解决的乾隆的忧虑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