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收藏 0 0
  • 0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段我们熟知的中学课文就出自于鲁迅先生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

究竟是什么事件使鲁迅先生如此悲愤呢?那就是1926年震惊全国的318惨案。

318惨案产生的背景是,刘和珍和学生们为了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炮轰我塘沽的暴行而去游行请愿,不幸遭到当局镇压致死,共计死亡47人,伤200余人。作为当时有些知名度的公共知识分子,鲁迅也适时的以战斗的姿态亮明自己的态度,强烈谴责政府镇压学生运动。

执政段祺瑞在意外得知政府卫队打死请愿的学生之后,立即赶到现场,面对刘和珍等死者的尸体,他就地长跪不起,从此终生食素,表示忏悔。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学生动动

而此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极高的社会良知和空前的团结,著名知识分子,如周作人、林语堂、闻一多、蒋梦麟、朱自清、梁启超、林淑华等人纷纷同仇敌忾谴责段祺瑞政府。许多媒体加入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的连续的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的报道318惨案真相。

半个月之后,段祺瑞政府就在遍布全国的抗议声中倒台了。一世英名的段祺瑞因为这一事件而声誉扫地。这次事件后,同样遗臭历史的还有”北京女师大校长杨荫榆”。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段祺瑞

很多人是从鲁迅的这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知道杨荫榆的。因为刘和珍在1926年的“318惨案”中殉难,大家便误以为杨荫榆是此次镇压学生的凶手。而实际上在1925年8月,杨荫榆已经被免除北京女师大校长一职,早回苏州兄长家了。所以,此事是与杨荫榆无关的。

时至今日,我们再看这篇《纪念刘和珍君》,不禁会产生疑问,明明事件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暴行而起,鲁迅文中却无一字谴责日本军国主义,他的文章通篇只骂软弱的临时执政府。而且鲁迅在写的这篇影响较大的文章后,可能很担心造成日本方面的误会,很快发表了《藤野先生》一文,反而详述了自己对日本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而这个常被鲁迅痛骂、甚至辱骂成性变态而遗臭历史的人北大女校长杨荫榆,这位被鲁迅骂黑的柔弱女子,为什么日后却成为反抗日军暴行的勇士!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杨荫榆

02

杨荫榆,女,1884年出身于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一名律师,家中有弟兄6人,姐妹3人。比她大6岁的兄长杨荫杭(杨绛先生的父亲),曾以南洋公学的官费留学生身份于1899年赴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1900年清末革命团体之一的励志会在东京成立,杨荫杭参加并与其中数人以留学生的身份首次刊行杂志。他所翻译的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义》等,曾在留学生和国内学生中风行一时、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启蒙者、法学家。

小时候杨荫榆并不起眼,家中三个女儿,她很有可能是最不受父母疼爱的那一个。杨绛对此曾回忆道:“听说我的大姑母很美,祖父母十分疼爱。他们认为二姑母三姑母都丑。两个姑母显然从小没人疼爱,也没人理会;姊妹俩也不要好。”其中的“三姑母”就是杨荫榆。而且杨绛还在文中说,有一次祖母取笑杨荫榆生得难看,可能也是半认真半开玩笑,可这孩子的反应非常大,她气呼呼地对母亲说:“都是你生出来的,都是你生出来的,都是你生出来的!”一连说了好多遍还不解气。

杨荫榆主要是不爱打扮,有一种压抑感和苦相,容貌绝对不丑,脸型好看、双眼皮、眼睛有神(也是杨绛说的),生活在大家族中这样的女孩大都结局凄惨。当时大户人家的女孩儿虽然作兴读书,但主要目的其实是赶时髦,学学洋文,身价也水涨船高,没有人真的指望女孩儿家做学问。她的父母为她挑选的未婚夫虽然也是大家族出身,但对方却是智障,实在令人诧异。杨绛的母亲在婆婆(杨荫榆母亲)面前曾反对这门亲事,可是白挨了几句训斥,杨荫榆母亲当时看重的只是蒋家的门当户对。

在杨荫榆十七岁的时侯,由母亲之命定亲结婚。夫家姓蒋,蒋公子智障,紫红色的牙肉颗颗外露、口角流涎,形容丑恶。杨在新婚之夜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尊容,又和这位智障公子好一番纠缠斯打,不肯就范,第二天就回了娘家,夫家带了家着几次上门要人,她只好四处躲藏,终日惊惶。

因蒋公子是家中独子,她不肯为这样一个人生儿育女,终于落得一个“灭门妇”的浑号,这可怜的女子总是逃跑,然后被凶悍的婆婆拎回家,然后再跑。有一次她躲入嫂子的卧室,吓得浑身战栗,只盼能逃过一劫,但婆婆依然无所顾忌破门而入,她终于撕破了脸皮和婆家人大干了一场,且声明她不再回蒋家了,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关系,这桩封建包办婚姻也终于告吹。而这时的杨荫榆,只有18岁。从此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有结过婚。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杨荫榆

杨荫榆这种出嫁了又回娘家这种情况,在旧时并不多见,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她的娘家人日子也不好过,即便有兄嫂庇护,她所面临的依然是一片生存维艰。那么就只有读书一条路了,读书于她,是逼上梁山。从此以后,她开始发奋读书,加上天资颇高,进步神速。

杨荫榆先是进了哥哥办的理化会,1907年又考取了官费到了日本留学,她先入青山女子学校,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据说那所学校 ,很少有达到合格毕业的,三十多个人,只有一两个学生能拿到毕业证,而她不但轻松地结业,并且还得到了该学校的一枚金质奖章,不可谓不优秀。1913年杨荫榆从日本归国。

回到国内后,杨荫榆就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1913年,她被聘为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新苏师范前身)教务主任,教生物学课程。1914年,她到了北京,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女高师”)的学监兼讲习科主任。

1918年,教育部首次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她应选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在留美期间曾任留美学生会会长,留美教育会会长,并与杜威、孟禄等接触频繁,深受大师们的熏陶,1922年杨荫榆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后回国,后杨荫榆一度在上海教书,不久便被北洋政府教育部召至北京,于1924年2月她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留美归国的杨荫榆深受欧风北雨的熏陶,准备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好好做贡献!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她尤其不喜欢学生搞运动,斥之为“学风不正”,只愿学生好好读书,毕业后教书育人,她撰文说,“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

1924年秋季开学之际,由于南方发大水以及江浙战乱的影响,部分学生回校耽误了一两个月,没有按时报到。杨荫榆决定进行整顿校风,她在学生回来以后,制定一个校规,说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开除,但在具体处理时只严厉处置了平时不听话的国文系三名学生,要求他们退学,而对于其他学生却放过不问,这一显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师生的严重不满,女师大开始“驱羊(杨)风潮”。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要她去职的宣言。

1925年5月上旬,女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有学生不承认杨荫榆为校长,驱赶她退席。

1925年5月9日,杨荫榆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而此时许广平是鲁迅的女朋友,两人正在热恋中。学生自治会则召开紧急大会,坚决驱逐杨荫榆。学生们将校长办公室与寝室贴上封条,在校门口张贴开除校长等布告,值班把守,不准杨荫榆进校,她不得已只好和行政人员到校外租房办公。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许广平

1925年1月以来,学生们发布数次驱杨宣言,指斥杨荫榆“劣迹昭彰”:资格浅薄不学无术,不谙礼节坠落校誉,越俎侵权徇私舞弊……其中有“蟊贼”“丧心病狂”“不知人间尚有羞耻”“杨氏之肉,其足食乎”等激烈之语。

1925年5月20日,杨荫榆在《晨报》发表《“教育之前途棘矣!”杨荫榆之宣言》。一周后,《京报》发表鲁迅、周作人、沈尹默等7人联名的《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声援学生,指出杨荫榆的感言以及致学生家长书,“大概谆谆以品学二字立言,使不谙此事始末者见之,一若此次风潮,为校长整饬风纪之所致……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许广平在她保存的这一宣言的铅印件旁写有附注:“鲁迅拟稿,针对杨荫榆的《感言》仗义执言,并邀请马裕藻先生转请其他先生连名的宣言。

1925年7月底,杨荫榆以整修宿舍为由,要求暑假拒绝离校的学生搬出学校,被断然拒绝。

1925年8月1日,她率领职员们在京师警察厅巡警护卫下进入学校,勒令学生即刻离校,学生则坚决反抗。杨荫榆下令截断电话线,关闭伙房,并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明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鲁迅先生

杨荫榆焦头烂额,再难执掌学校,教育总长章士钊1925年8月8日批准她辞职。此事对热爱教育的杨荫榆打击很大,伤心至极的她决定她回到苏州,回到兄嫂家。

教育部宣布停办女师大,章士钊在《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呈文》中肯定了杨荫榆“明其职守,甘任劳怨”,随后感叹“纲纪荡然”。他说京师各校因校方开除学生而驱逐校长,已非一例。最后大抵是“革生留而校长去”。

担任女师大校长仅一年半的时间,这是杨荫榆事业的顶点。在北师大这一段教学经历中,她在校内有曾很高的威信,也曾得到同学们的拥戴。据许广平回忆:“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的了。“

但自从学潮事件后,她不但被撤职,而且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一直生活在各种漫骂中。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鲁迅与许广平

03

杨荫榆之所以能够出名,不是因为她早年大胆的抗婚之举,也不是因为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而是因为女师大风潮。更准确地说,是因为鲁迅对她在女师大的所作所为进行的讥讽嘲骂。

鲁迅始终坚定地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杨荫榆的斗争。在一片讨伐声中,以鲁迅为首,也数他最厉害,笔战的持续的时间最长。一连数十篇文章,尤其是从《华盖集》到《华盖集续编》,从《寡妇主义》《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到《我的“籍”与“系”》《补白》《答KS君》《女校长的男女的梦》《咬文嚼字(三)》《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一线穿珠、累累不绝,骂得那叫一个畅快,当中屡屡涉及人身攻击。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鲁迅先生

在一篇名叫《寡妇主义》文章中,鲁迅写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那们萎缩,她们却以为是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极和她们相宜,——说得冠冕一点罢,就是极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定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

鲁迅在《“碰壁”之后》中有过一个比喻:杨荫榆视校长学生之关系为婆媳关系,以婆婆自居,视学生为童养媳。

在《女校长的男女的梦》中,他指责“杨氏的诬妄”,“诬蔑是她的教育法的根源”。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鲁迅先生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

女作家苏雪林曾经不满地说:“她(杨荫榆)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鲁迅)的对头,而某大师钦定的罪案是从来没人敢翻的。”此大师指的便是鲁迅。

04

1925年8月后,杨荫榆回到苏州,重新住到了的兄嫂家。杨绛父母对她很好,特意为她腾出两间新房。这个时侯,杨绛和三姑母相处的时间较多,后来的回忆录,也大多是这个时侯的事情。

杨绛的母亲是杨荫榆的同学,对她的遭遇非常同情,不管是她当年抗婚还是被撤职后回家,这位嫂子对她的庇护一如既往。生活在大家族,坐卧行止都有人冷眼旁观,杨荫榆还当是在国外一样,大大咧咧,吃饭时第一个上桌,也不退让,而嫂子却墨守着大家的习俗,很少去桌上吃饭,每次等一家子吃完了,她才去吃剩下的。

杨绛兄妹几个心疼母亲,就想法子刁难这位厉害的姑母,一来二去, 杨荫榆也开始和他们作对。有一次,家里养的一只猫无意中抓破了杨绛妹妹的脸,几个孩子同仇敌忾,此后对这只猫讨厌至极,还为它取了个外号“强盗猫”,可杨荫榆偏偏对这猫儿喜欢得很,故意忽着猫儿对侄儿侄女说:“我们这么好,他们欺负我们。”有时出门半天,回到家里,还抱着这只猫说:“他们欺负我们了吗?”

孩子们越发讨厌三姑母,买了栗子就偷偷藏起来不让她看见,可杨荫榆还是发现了。为此,她还有小孩子怄气了一阵子,嫌他们排挤自己,还不让自己吃栗子。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杨绛

她高兴的时侯,就带着侄子侄女去看电影,因为孩子们年纪还小,她就只为孩子们买半票,可杨绛那时侯个子已经长得很高了,电影院的人不予放行,于是就这样吵吵闹闹,让孩子们很很尴尬。

这些事写出来实在让人失笑,但可以看到杨荫榆确实不是什么有城府的人,人情世故也毫不知。而且从后一个故事可以看得出来,她是比较认死理的,或者说因循守旧,不懂得如何应对突发状况,这样的人,实在很容易成为靶子,等到侄儿侄女们大了,她的憨直性格却丝毫未改。

首先是杨绛的姐姐要出嫁,本来按照风俗像她这类情况,不宜凑场,可是她不但去了还帮着新娘梳头,她挖空心思,将新娘子的头发,梳成了各种几何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扁方形、正圆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的辫子,然后一股脑堆在头上。

然后她整顿精神,准备说点吉利话,一开口就是“新娘子的大床漂亮,将来卖了很值钱”。

接下来轮到杨绛和钱锺书结婚了,大喜的日子她却穿着一身雪白的夏布衣裙和一双白色的皮鞋去参加酒席,让周围的宾客大为诧异。如果在西方,结婚穿白色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中国,不管是中式婚礼还是西式婚礼,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穿一身白的,那是孝服。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杨绛与钱钟书

她有个相识的人善“灌米汤”,常请她吃饭,她很高兴,不知道那人请饭不是白请的。他陆续问杨荫榆借了好多钱,造了新房子,前面还有个小小的花园。杨荫榆要他还钱的时候,他就推诿不还,有一次晚上杨荫榆到他家去讨债,那人灭了电灯,放狗出来咬她。杨荫榆吃了亏,先前不肯与兄嫂讲,大概是自愧喝了“米汤”上当,后来忍不住才讲出来的。

她就是如此钝感,不太懂礼数的,还有点天真的人。

在她人到中年时,曾对一个叫作潘东藩的男子有过朦胧的好感,那人相当有文彩,曾做过状元,因对清政府不满,辞官还乡、写文度日。她从没见过他,但欣赏他的文字,他的所有新书她都买,他的所有文字她都读,终于有一天,她写信给他,他并不知道她是谁,只知是一个才情极高的女了,不敢唐突,恭恭敬敬地写了回信,两人书信往来良久,都未曾提出过见面。她知道他早已有家眷,也明白自己的名声已如臭泥塘,不可能有什么未来,相见不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虽然她那时只有四十二岁。

此后她在教育界浮浮沉沉,一直想有所作为,一直郁郁不得志,一则是她本身的性格确实大大咧咧,不善与人相处、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不怎么掩饰;二则也是鲁迅让她顺顺当当地成了全民公敌,实在处境维艰。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杨绛与钱钟书

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并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

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探沸汤、如坐针毡。鲁迅先生的笔,早就对她的教育事业判了死刑。

这段时间她相当孤独,没有朋友,只有猫狗作伴,还帮助学校一个绰号叫“怪物”的学生。这学生喜欢别出心裁,引人注目,学校要开除此人,她说这样会影响这个青年的前程,最后,竟然为此事而辞职了。

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她回到家,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开办了一所叫作“二乐”的学校,自任社长,招收女生。学校位置处于苏州盘门小新桥巷十一号住宅里,这是她的一次教育壮举,学校里的一切设施,都采取西洋化的结构,抽水马桶、草皮、自来水浴盆、花园等全部是西方的格局,学校后来遭遇到资金问题,她给当时的特派员孙丹忱写信,当然,没有后话。学校只维持了一个学期就关门了。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东吴大学照片

近代史学家 罗先明在纪录片《 真的勇士杨荫榆》中讲到:

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这一点必须要大大地赞扬一下,她是那种不拘小节,可大节上相当明白的人。古往今来敢于严词拒绝侵略者的,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像梅兰芳那样蓄须明志,就已经是大大的不容易了。

杨荫榆面对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当时,杨荫榆居住在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

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人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在吴门桥上一名日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日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寒冷的河水里。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

杨绛也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写道,

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杨荫榆就这样惨烈的方式死了,终年54岁。

杨荫榆:被杨绛刁难,被鲁迅辱骂的大学女校长,她才是真正的勇士

杨荫榆照片

作家苏雪林,在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一篇纪念文字《杨荫榆之死及其它》中写道:数月前一位旧同学从桂林来信告诉我说:“女教育家杨荫榆先生已于苏州沦陷时殉难了。”说荫榆先生办了一个女子补习学校,苏州危急时,有家的女生都随父母逃走了,还有五六个远方来的学生因为归路已断,只好寄居校中,荫榆先生本可以随其亲属向上海走的,因要保护这几个学生,竟也留下了。“皇军”进城,烧杀淫掳,有数兵闯入杨校,见女生欲行非礼,荫榆先生正言厉色责以大义,敌人恼羞成怒,荫榆先生被敌军踢下桥去,又加上一枪致命的。死状之惨烈,我想谁听了都要为之发指,为之心酸的吧。

05

观杨荫榆的一生,可以说曲折,也可以说传奇。她挣脱不幸婚姻,走出封建家庭,半生奋斗,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她留学归来,一腔热血,一生致力于女子教育,曾经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但后来被自己的学生所抛弃。身处乱世,在女师大风潮中,杨荫榆在理念付之于实践的过程中,和中国实际的脱节,于是一切都走了样。但在她的晚年,她给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壮烈的句号,为自己人生作了最后的注脚。

民国时期,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把学术研究当成救国工具;而一些著名的学者、作家、主要是以宣言、歌曲和新闻报道等方式,宣传抗日救国理念。

而同样作为知识分子的杨荫榆,一介女流,却选择了另一种更激烈的方式。她直面日军,为乡邻维护权益,义正严辞,她挺身而出保护女性不受欺辱,最终死在日军的子弹下。

杨荫榆,她才是真的勇士!

谨以此文,向杨荫榆先生致敬!

资料来源:

《民国那些人》徐百柯著

《因孤独而闪闪发光》岳越著

《回忆我的姑母杨荫榆》杨绛著

阅读公社《抗战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纪录片《 真的勇士杨荫榆》

下一篇

曹操与蔡文姬:最好的年华遇到你 却不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