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收藏 0 0

你看《三国演义》时最让你记忆深刻的是那一段?赵云大战长坂坡?温酒斩华雄?不过小编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那一段,一直以来都被那口才深深折服。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正史上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照王朗的性格来看也不会因为别骂而吐血身亡。

其实王朗一生建树颇丰,其早年拜太尉杨赐为师,而后有因为通经晓籍被拜郎中,杨赐去世后为其治丧服丧而弃官,被赞是孝廉兼具。后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知人善用,荐其为治中从事,兼任会稽太守,深受百姓爱戴。

王朗在经学的成就也颇具建树,后世称其为“王学”。王朗不但才智过人,性格严谨,心胸慷慨还勤俭节约,哪怕是宴席宾有所赠也一律不收。时长讥笑哪些假借乐善好施之名却上不承天命下不体恤疾苦之人。所以常常以金钱财物悬壶以济世。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从朝廷任用王朗为谏议医生到参司空军事。曹魏建国以后,王朗以“魏县太寿”的身份作为军事祭酒,在升任之少福到丰昌再到大理。

在曹丕治理的时代,王朗拜任御史,后撤御史改司空王朗继任,后面魏明帝时期司空之职改为司徒,王朗继任司徒直到过世。

在治国安邦上,王朗的才能也不小,个人感觉不必诸葛亮逊色多少,曾力谏曹丕减少游猎和伐吴,提倡减徭薄赋,促进生产。而在军事方面,王朗的主要贡献就是决策。例如,在吴陵和蜀邑陵战役时,曾劝曹说咱们应该先坐着看看局势发展,看看胜负,然后在形式明朗有利于我们的时候在出兵,此时出兵,我们就会在第一次时间内成功,也不会留下其他的后患。曹丕采纳。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其实王朗在当时北方曹魏的政权中的官位和贡献和在南方一偶的蜀汉诸葛孔明是一样的,都可以说是一代名臣,一代名相。

公元228年,七十七岁的王朗病逝于魏都许昌,此时刚好是诸葛亮出祁山的第一年。可以看出,王朗早半年过世,诸葛亮怎么会遇见他。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其实个人感觉王朗无辜被黑,或许其中有这两个原因,后人常以此判定他的秉性优劣

其一:《世说新语》记载,王朗有一次和华歆一起坐船逃命,半道上有个人想上船续命,华歆不想救他,但是王朗认为船上能坐得下,便收留了此人。后来追兵追上他们了,王朗又想让这个人下船,但是华歆认为救人就应该就到底,岂有中途抛弃的道理,这不是等于我杀了此人吗?王朗无奈同意,三人便一起逃命了。

其二:在任会稽太守的时候说:自己身为汉臣,本该保住这城池,这汉家的江山。但是他后来又投靠了篡夺汉家江山的曹操,或许也是因此,让他在演义中扮演了丑角。

正史上诸葛亮和王朗唯一的交集还是隔空打嘴炮而已,就是在刘婵继位的时候王朗写信给诸葛亮劝他顺应天命,受降于曹魏。后来诸葛亮也曾在《后出师表》中予以回击。

诸葛亮出祁山时王朗早就死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借诸葛亮之口骂他

王朗或许多多少少有些缺点,但绝不是演义里诸葛亮说的那般如此不堪,那般的天理不容。还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著作,也算是一代大家了。我们了解历史,看待历史人物不能带有色眼镜,更不能以演义民间形象来判定。

上一篇

历史上有哪些人物,根本不存在,可很多人却坚信他们是存在的?

下一篇

大清全球购:乾隆版一带一路实践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