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收藏 0 0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府兵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曹操的军屯使得曹魏不缺乏兵源的同时还有大批的劳动力来产出军粮,到南北朝时期府兵制趋于成熟,隋唐两朝也都受益于此,而节度使和藩镇同样也是来源自此,不同的是兵不再是府兵,而是以军镇为单位遍户,领户的百户千户并不节制兵权而已。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军镇的将领拥有兵权但受到归兵部节制,到唐朝后期由于大量遍户的军籍存在,却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因此募兵制开始和府兵制并行,但并不是全国性质的募兵。比如骁骑校尉就是府兵制,世袭军籍,由兵部遍册免徭役,藩镇由各节度使可以自行募兵,由户部遍册无世袭军籍但可以免除赋税,这样虽然可以缓解兵源压力,但是也同时丧失了对地方的节制,更重要的是户部收不上钱了,各军镇节度使无休止的募兵扩充兵源几乎掏空了户部税收。节度使权力太大,没有束缚。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唐朝应该在建立都护府以后,每三年撤换一次,主要将官都要打乱重新任命。另外,和平时期,执行三权分立,节度使管兵,还要任命一人管理行政,另外一人管理财政。如果有外敌侵扰,执行临时军政合一体制,粮饷在合理范围内由节度使调配,军事人员的任命方面也应该限制数量和职位的高低。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待战后统一上报中央才可以正式任命。大唐之所以盛极而衰,就是制度跟不上形势变化,实力扩张太快,而相应的体系政策没有计划实施,中央王朝也陷入了盛世荣华之中,以至于都护府和蕃镇脱离了中央的掌控,安史之乱也没有让王朝警醒到问题所在,剿灭叛乱以后依然如故,不思进取和改革。所以,大唐并非贫弱而亡,相反,而是过于强大(外强中干,尾大不掉)才灭亡的。

唐朝前期制度很好的,有轮调制度,只任一镇的制度等等,到玄宗中后期逐渐破坏了,起始还是从战神王忠嗣(哥舒翰的上司)开始的,最多时好像兼任四镇,到李林甫时又不让一些有功有才的节度使进京任职(怕危及他地位),导致按惯例本应进京高就的安禄山(在河北打得契丹,奚族抬不起头)慢慢坐大。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节度使权力太大了,军权,赋税,行政,就是一独立诸侯国,还是异姓,东汉皇子都没什么封王,搞得宋朝太过于吸取教训,军队管得太死,宁愿被外族灭了也把要猛将杀了,明朝再吸取教训不和亲不纳贡,把皇子驻守边疆但不得回京,和外族死磕到底,不过逃不了封建王朝命运,从内部腐蚀掉了。

唐朝亡于武则天,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帝王,都是有作为的明君,文臣武将君臣默契融洽,在贞观之治大政方针实施下,使大唐迅速强大。随即武则天篡权,杀尽李氏宗族子弟和公开反对自己篡权的勋臣武将,使一个即强大又坚强的象巨型石灰石一样的大唐,吸水粉化成一大堆石灰粉。人心散了,各地藩镇强化自己的势力,朝廷失权威,安禄山造反,平叛之兵难调。后玄宗登基虽有所中兴,但人心散了给大唐终结打下了基础,这是唐亡深层次原因。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很多王朝的衰亡都和他的建立者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汉高祖到死也没有解决掉外戚乱政问题,东汉实则死于外戚手中;唐借助自己在山西的鲜卑势力扩张,最后也是衰于安禄山(异族人)上;明建立于农民起义,也亡在农民起义。

疆域要想扩大就会设置各方面军,为能让前线尽快破敌,军政合一在古时也属必然。只是强主在位时,中央有钱有粮,各地方豪强不至于动歪点子,但若主上昏庸,封疆大吏难免蠢蠢欲动;所以强干弱枝,强枝弱干,此消彼长,王朝内耗不断,最终政权走向衰败。

唐朝的节度使手握重兵,皇帝该怎么做,才能管得住这些节度使?

小编认为,自曹丕选用九品中正制到隋末,几百年的培养的世家大族实力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扎下了根。如果说隋亡于农民起义,不如说中华最终还是在世家大族手中终归一统。李渊本是世家大族,到李世民时他也深知其中之厉害。传统大族、关陇集团(李渊班底)、瓦岗集团(平民代表)这三股势力就是李世民接任时的三股主要势力。提拔李靖、房玄龄等人是为了压制世家大族,选用藩镇也是为了不让世家势力重新回归小朝廷,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至少在当时看来,用这些人,比延续数百年的家族势力威胁性要小。

上一篇

“何面目以见汉家!”忠于大汉王皇后,滚滚大火炼忠魂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