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前清道台为共产党“培养”了哪两位副总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前清道台为共产党“培养”了哪两位副总理?
收藏 0 0

本文摘自《红墙里的领袖们——邓小平实录》,作者:于俊道

核心提示:汪云松,字德薰。他曾经当过清朝的四品道台。后来,邓小平还说过,“汪云松为我们培养了两个副总理”。一个是邓小平,另一个就是聂荣臻。

前清道台为共产党“培养”了哪两位副总理?

1949年11月30日,大西南的心脏——重庆解放。12月8日,刘伯承、邓小平第二野战军机关进入重庆。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开始在这里全面主持大西南的工作,时年45岁。

29年前,邓小平还是一个16岁的青年,在重庆顺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长江,走出了四川,走出了国门,开始了旅法勤工俭学的生活。29年后,邓小平作为共和国的“封疆”大员回到了四川,回到了重庆,回到了故乡。29年过去了,多少事烟消云散。但是,29年间,邓小平心中一直记着培养他出国深造的汪云松先生。

汪云松,字德薰。他曾经当过清朝的四品道台。50年代有一年周恩来和陈毅出国访问时途经四川,见了汪云松问起他的这个官是实缺还是候补?汪云松答,是实缺。他虽然做过清朝的官员,但也具有维新思想。他看到西方国家实业发达、国力强盛,看到中国实业落后,国力衰弱,主张培养搞实业的人,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汪云松担任重庆商会会长时,筹办了留法勤工俭学学会重庆分会和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董事长。汪云松从筹办分会、建立学校、募集资金、办理签证,直到最后送走毕业生都亲力亲为,极其热心,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的聂荣臻,就是1919年暑期在重庆通过汪云松到法国领事馆办了护照,于1919年12月9日乘“凤凰”号(司芬克司号)赴法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可以说是邓小平在法勤工俭学的学长。

邓小平,时名邓希贤,1919年9月,经过严格的考试后,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就读,一年后毕业。1920年8月28日,他告别了故乡,赴法勤工俭学,这一别就是29年。

1949年12月的一天,西南军区派了几个人到汪云松家,汪云松不知吉凶祸福,没敢见面。第二天来了辆吉普车,把汪云松接到军区,原来是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请他吃饭,汪云松回来十分高兴,逢人就说:“小平真不错呀,我现在才晓得,共产党也不忘故旧!”1950年第二届全国政协开会时,汪云松应邀前去北京列席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宴会上,头一桌的主人是毛泽东,第二桌有邓小平,汪云松也坐在第二桌。当时,邓小平和陈毅还分了工,邓小平请客,陈毅宴会后用自己的车子送汪云松回招待所。

汪云松通过邓小平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他由热爱祖国而发展到热爱中国共产党。他把自己珍藏的文物都捐献给了国家。汪云松有一对心爱的古瓷瓶,装瓶子的是珍贵的楠木盒子,他把这个盒子刻上“东方红”三个字,送给毛泽东作为祝寿之用。按一般规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不祝寿、不收寿礼的。当负责统战工作的同志把这一情况汇报给邓小平时,邓小平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了解汪云松”。于是,作为特例,收下了这份礼物。

后来,邓小平还说过,“汪云松为我们培养了两个副总理”。一个是邓小平,另一个就是聂荣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邦强国,教育为本。

汪云松先生当年筹办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了栋梁之材,值得敬重,也应该受到敬重。

邓小平敬重汪云松先生不仅仅是只念旧故,而且是更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品德与当代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上一篇

史上最命苦的女人,宫女受宠连生4子遭处死,太子继位封骷髅为后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