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波斯花拉子模帝国灭亡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波斯花拉子模帝国灭亡
收藏 0 0
波斯花拉子模帝国灭亡

《花拉子模帝国灭亡》

成吉思汗的帝国中,有蒙古地区的全部蒙古种人和突厥种人,他们是萨满教徒、佛教徒或者聂思托里安教徒。随后,喀什噶尔随着契丹国一起并入蒙古帝国的版图,喀什噶尔地区的人民多信仰伊斯兰教,是纯粹的突厥文化,几乎没有受到伊朗的影响。摩诃末的帝国,有一个穆斯林突厥王朝,文化上深受伊朗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河中地区居住着突厥—伊朗种人,在呼罗珊、阿富汗和伊拉克、阿只迷居住着纯伊朗人。

波斯花拉子模帝国灭亡

这两位统治者对比鲜明:成吉思汗遇事冷静、有条不紊;而花剌子模的摩诃末脾气暴躁,毫无逻辑,缺乏组织能力,却一直因为在对古尔王朝和喀喇契丹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自命不凡。后来,他第一次战败,这让他几乎完全崩溃,只留给人们一副可怜兮兮的懦弱形象。对比之下,两人当中野蛮的游牧者无疑是统治者,而这位伊朗化的突厥人虽然贵为伊斯兰世界的皇帝、定居国家的国王,却不过是一个游侠。

如上文所述,花剌子模帝国建国的时间不会早于1194年,其实是在1212年摩诃末杀了撒麻耳干的末代哈拉汗王乌斯曼之后,都城才从玉龙杰赤(乞瓦附近)迁到撒麻耳干。这是一个并不成熟的帝国,没有与成吉思汗札撒相类似的法典用以稳固国家,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原可汗们复辟帝国的巨大权威相抗衡。从种族上看,花剌子模帝国处于塔吉克人和突厥人之间,前者是城镇和农耕地区的伊朗居民,而后者已经形成了有规模的军队,花剌子模帝国无疑是危险的。

早期的塞尔柱人以一个穆斯林突厥氏族为基础,并由阿塔卑组成具有军事性的封建结构,而花剌子模人与其不同,它起源于一个塞尔柱的显贵家族,并没有部落的力量在背后支持它。花剌子模本土(即乞瓦地区)面积较小,无法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土库曼封建王国。所以只能从吉尔吉斯草原的古兹或康里部落中胡乱地征集一些雇佣兵,组成军队,因为没有情感纽带作为维系,这些军人自然不会有效忠的思想。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背叛自己的主人,转而加入成吉思汗的军队。而苏丹家庭也因为某些不可调和的因素而分裂。苏丹的母亲秃儿罕可敦十分厌恶她的孙子札兰丁,时常与他对着干。而札兰丁是摩诃末眼前的红人,是这个逐渐走向衰亡的大家族中唯一有能力的人。

这些处于冲突中的人们被伊斯兰教联系到一起。摩诃末是伟大的塞尔柱人的继承人。这位王子希望能尽快恢复大塞尔柱人的事业,成为伊斯兰世界的苏丹。然而,他又十分愚蠢,与巴格达的哈里发之间产生了尖锐的争吵,1217年他还差点发兵进攻巴格达。哈里发纳昔儿(1180—1225年在位)视他为死敌,声称宁愿站在蒙古人一边也不会支持他。苏丹和哈里发之间的仇恨让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的穆斯林世界更加孤立无援。

起先,成吉思汗一直试图建立起与花剌子模之间的正常商业和政治关系,然而,1218年,一支商队从蒙古帝国而来,这支商队的成员除了蒙古使者兀忽纳外,其他成员都是穆斯林。他们在锡尔河中游的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被拦截,还被抢劫。商队中有一百余人被花剌子模总督亦纳乞克处死。成吉思汗提出赔偿的要求,却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决定开战。

1219年夏天,蒙古人在也儿的石河,即额尔齐斯河上游集结。秋天,成吉思汗前往巴尔喀什湖东南的海押立,见到了葛逻禄王阿尔斯兰汗,他也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阵营,之后阿力麻里的新王苏格纳黑特勒和回鹘亦都护巴而术也都率领各自的军队加入。巴托尔德估计,蒙古军人数应该在十万至十五万之间,尽管花剌子模军在人数上比蒙古军更有优势,但蒙古军纪律严明,是个很严密的集体。

对此,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将他的部队分散到了锡尔河一线与河中各设防地区之间,这样一来,虽然花剌子模军在总数上占优势,但他们在单独点上的人数却比蒙古军少。成吉思汗率军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附近进入花剌子模境内。他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着一支分队围攻讹答剌城,然而并不顺利,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攻下了该城。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着另一支分队沿锡尔河而下,占领了突厥斯坦城对面的塞格纳克和波罗威斯克附近的真德。前往锡尔河上游的5000名蒙古军占领了塔什干以西的别纳客忒,围攻了今俄罗斯列宁纳巴德的忽毡。忽毡守将帖木儿灭里骁勇善战,顽强抵抗,而后乘坐小船沿着锡尔河逃走。巴托尔德指出,此战中,穆斯林中涌现出来的个人英雄和勇士比蒙古人多,然而,蒙古军有组织、有纪律,指挥一致,因而获胜。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和幼子拖雷率军攻入不花剌城。该城的突厥守军企图突破防线,却大批被杀。1220年2月10日或16日,该城居民投降,城堡被攻陷,城堡内曾有四百人在此避难,守城的士兵全部被杀。接着,该城经历了一次有条不紊的洗劫,居民们遭受了各种虐待和蹂躏。然而,总体而言,那些被处死的人都是企图抵制胜利者的人,其中大部分是伊斯兰教的教士。巴托尔德认为,志费尼有关成吉思汗来到大清真寺并对群众发表长篇讲话的记叙,仅仅是个传说。巴托尔德还认为,那场将不花剌城付之一炬的大火也可能只是偶然引起的。

随后,成吉思汗从不花剌城向撒麻耳干进军,在城下与刚刚攻下讹答剌城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会合。撒麻耳干的居民有一部分是伊朗人,他们英勇反抗,却很快被压制了。据志费尼记载,五天后该城投降。投降后,该城也遭受了彻底的劫掠,为了便于行动,蒙古军将全城的居民驱逐出城,并处死了许多人。工匠等有利用价值的人则被带回蒙古。突厥守军虽然自发投靠蒙古人,但也遭到了屠杀。与不花剌的同行们不同,撒麻耳干的宗教首领没有抵抗,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得到了赦免。有些人还受到优待,获准回到撒麻耳干,但因为之前大规模的屠杀,所以留下来的居民甚至不能填满城市的一个角落。

玉龙杰赤,也就是西瓦附近的乌尔根奇是花剌子模的原都城,经过长时间的包围后,1221年4月被攻陷。因为长时间的包围,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术赤和察合台不能调动,随着战况的持续,到了最后阶段,第三个儿子窝阔台也参与进来。蒙古人将阿姆河水灌入城内,最终攻破了该城。

蒙古征服河中期间,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也因为狂妄自大而招致灾难,他从自负走向了自卑和沮丧,最终变得十分迟钝。之后他逃到巴里黑(巴尔克赫),接着又逃到了呼罗珊西部的尼沙普尔,即今伊朗霍腊散省内沙布尔,后来又逃到与他所统治的区域遥遥相对的另一端,即伊拉克•阿只迷西北的可疾云,即今伊朗德黑兰省加兹温。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派出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着一支骑兵分队前去追杀他。这是一次疯狂的追逐。在哲别和速不台逼近巴里黑城时,该城通过纳款获得赦免,并接受了一位蒙古总督的统治。尼沙普尔也免遭厄运,接受了一个最糟糕的控制委员会。除此之外,图斯(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达蔑干(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达姆甘)、西模娘(今伊朗德黑兰省塞姆南)都遭到速不台的洗劫。这两名蒙古将领一路追杀摩诃末,来到了伊拉克•阿只迷,突袭了今德黑兰南边的剌夷,在剌夷城里,他们屠杀了大量男性居民,并奴役那里的妇女和儿童。之后,他们快速穿过哈马丹(今伊朗西部哈马丹),抵达哈仑。他们在这里抓获了摩诃末,后来他又溜走。蒙古军为了泄愤,摧毁了赞詹和可疾云。期间,摩诃末流亡到海上一个与阿贝什员相对的孤岛上避难,1220年12月,他因为精力衰竭死在孤岛上。

而哲别和速不台继续进攻,从阿哲儿拜占(阿塞拜疆)进入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地区。

1221年春天,成吉思汗渡过阿姆河,从花剌子模残军中夺取了阿富汗的呼罗珊。他占领了巴里黑,屠杀了该城居民,还放了一把火。1221年2月底,他派出幼子拖雷去攻打莫夫(马里),该城投降,城内居民几乎被屠杀光。男人、女人、小孩被分开,按类别分配到各个军营中,然后将他们处死,只有四百名工匠幸免于难。桑伽苏丹的陵墓被烧。据传说,正是此时,游牧在莫夫草原上的一个乌古思部落迁徙到小亚细亚,此地的塞尔柱人给了这个部落一片土地,而他们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前身。接着,拖雷又去攻打尼沙普尔,因为不久前,大约在1220年11月,该城临时倒戈,击退并杀害了蒙古守将——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合察。1221年4月10日,尼沙普尔被攻下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脱合察的遗孀主持了这次屠杀。位于图斯附近的哈伦拉施特的陵墓也被蒙古人拆了。蒙古人毁掉了哈伦拉施特和桑伽的坟,以及一些为阿拉伯—波斯的灿烂文明增光添彩的建筑。接着,拖雷继续前去攻打也里(赫拉特)。城里的花剌子模守军顽强抵抗,但城内居民打开了城门。拖雷将守军都杀死了,但这一次他赦免了居民。

后来,拖雷在塔里寒城(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以北)附近与成吉思汗汇合,刚刚攻占了玉龙杰赤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也前来汇合。在摧毁塔里寒城后,成吉思汗穿过兴都库什山,去围攻范延(巴米安)。这次行动中,成吉思汗损失惨重,年轻的木阿秃干被杀,他是察合台的儿子,也是成吉思汗最为宠爱的孙子。一次宴会上,成吉思汗将这一噩耗亲自告诉察合台,并以札撒的名义禁止他悼念亡子。范延城被攻陷后,无一人幸免,无一物不被掠取,范延城也由此被称为“被诅咒的城市”。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末代苏丹摩诃末的儿子札兰丁•曼古伯惕突破了蒙古军在内萨(即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东)的防线,也因此避过了河中和呼罗珊所发生的灾难。他一路逃到了阿富汗山区腹地的加兹尼城避难。在那里,他组建了一支新军,后来在喀布尔以北的八鲁湾,即今阿富汗查里卡东北地区打败了由失吉忽秃忽率领的一支蒙古军团。为了替副将一雪前耻,成吉思汗亲自前往加兹尼,札兰丁却在他到达前就已经逃走了。加兹尼城没有任何抵抗措施,成吉思汗则急于追赶札兰丁,而推迟了摧毁这座城市。据奈撒徽记载,在印度河岸,成吉思汗终于追上了这位花剌子模王子,并击溃了他的军队,这是在1221年11月24日。札兰丁本人则全副武装,骑着马冲入河中,冒着雨一般密集的箭逃走了。他十分幸运,抵达了彼岸,并于1221年12月赶往德里苏丹的宫廷避难。蒙古人并没有立刻追到印度境内。直到第二年,札剌儿部那颜八剌派出一支蒙古军分队,进行了一次远达木尔坦的清剿行动,然而天气酷热,短时间后只能撤退。札兰丁逃走后,他的家人落入了蒙古人手中,所有男性都被处死。

不过,之后蒙古人在八鲁湾遭遇了失败,这重新燃起了东伊朗残存的几座城市的斗志。成吉思汗首先拿加兹尼城开刀,除了少数工匠被送往蒙古外,所有城民都被处死。1221年11月,也里(赫拉特)也发起反叛,蒙古将军宴只吉围攻该城6个多月,最终于1222年6月14日攻占该城。接着,在城里开始了长达一星期的大屠杀,全城居民无一幸免。因那些返回莫夫的人们曾杀死了拖雷留在这座城里的波斯族长官,而拥戴札兰丁,失吉忽秃忽将他们全部杀死。大屠杀结束后,蒙古人假装离开,那些躲在城郊或地下室的人们以为他们真的走了,一个接着一个现身,蒙古军又再次折回,将他们全部消灭。

显而易见,比起在中国的战争,蒙古人攻占河中和东伊朗的设防城市时难度要小一些。因为在中国,居民们已经习惯了世世代代与他们为邻。另外,他们在河中和东伊朗更好地利用了当地居民。为了占领某一座城市,蒙古人将周围的农村和不设防城市的男性居民都聚集起来,开战时,将他们驱逐到护城河或城墙边,用他们的尸体将河渠填满,而他们做出反抗也能消耗城里的守军。

花拉子模

成吉思汗的帝国中,有蒙古地区的全部蒙古种人和突厥种人,他们是萨满教徒、佛教徒或者聂思托里安教徒。随后,喀什噶尔随着契丹国一起并入蒙古帝国的版图,喀什噶尔地区的人民多信仰伊斯兰教,是纯粹的突厥文化,几乎没有受到伊朗的影响。摩诃末的帝国,有一个穆斯林突厥王朝,文化上深受伊朗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河中地区居住着突厥—伊朗种人,在呼罗珊、阿富汗和伊拉克、阿只迷居住着纯伊朗人。

这两位统治者对比鲜明:成吉思汗遇事冷静、有条不紊;而花剌子模的摩诃末脾气暴躁,毫无逻辑,缺乏组织能力,却一直因为在对古尔王朝和喀喇契丹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自命不凡。后来,他第一次战败,这让他几乎完全崩溃,只留给人们一副可怜兮兮的懦弱形象。对比之下,两人当中野蛮的游牧者无疑是统治者,而这位伊朗化的突厥人虽然贵为伊斯兰世界的皇帝、定居国家的国王,却不过是一个游侠。

如上文所述,花剌子模帝国建国的时间不会早于1194年,其实是在1212年摩诃末杀了撒麻耳干的末代哈拉汗王乌斯曼之后,都城才从玉龙杰赤(乞瓦附近)迁到撒麻耳干。这是一个并不成熟的帝国,没有与成吉思汗札撒相类似的法典用以稳固国家,也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原可汗们复辟帝国的巨大权威相抗衡。从种族上看,花剌子模帝国处于塔吉克人和突厥人之间,前者是城镇和农耕地区的伊朗居民,而后者已经形成了有规模的军队,花剌子模帝国无疑是危险的。

早期的塞尔柱人以一个穆斯林突厥氏族为基础,并由阿塔卑组成具有军事性的封建结构,而花剌子模人与其不同,它起源于一个塞尔柱的显贵家族,并没有部落的力量在背后支持它。花剌子模本土(即乞瓦地区)面积较小,无法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土库曼封建王国。所以只能从吉尔吉斯草原的古兹或康里部落中胡乱地征集一些雇佣兵,组成军队,因为没有情感纽带作为维系,这些军人自然不会有效忠的思想。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背叛自己的主人,转而加入成吉思汗的军队。而苏丹家庭也因为某些不可调和的因素而分裂。苏丹的母亲秃儿罕可敦十分厌恶她的孙子札兰丁,时常与他对着干。而札兰丁是摩诃末眼前的红人,是这个逐渐走向衰亡的大家族中唯一有能力的人。

这些处于冲突中的人们被伊斯兰教联系到一起。摩诃末是伟大的塞尔柱人的继承人。这位王子希望能尽快恢复大塞尔柱人的事业,成为伊斯兰世界的苏丹。然而,他又十分愚蠢,与巴格达的哈里发之间产生了尖锐的争吵,1217年他还差点发兵进攻巴格达。哈里发纳昔儿(1180—1225年在位)视他为死敌,声称宁愿站在蒙古人一边也不会支持他。苏丹和哈里发之间的仇恨让处于四分五裂之中的穆斯林世界更加孤立无援。

起先,成吉思汗一直试图建立起与花剌子模之间的正常商业和政治关系,然而,1218年,一支商队从蒙古帝国而来,这支商队的成员除了蒙古使者兀忽纳外,其他成员都是穆斯林。他们在锡尔河中游的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被拦截,还被抢劫。商队中有一百余人被花剌子模总督亦纳乞克处死。成吉思汗提出赔偿的要求,却遭到了拒绝,于是他决定开战。

1219年夏天,蒙古人在也儿的石河,即额尔齐斯河上游集结。秋天,成吉思汗前往巴尔喀什湖东南的海押立,见到了葛逻禄王阿尔斯兰汗,他也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阵营,之后阿力麻里的新王苏格纳黑特勒和回鹘亦都护巴而术也都率领各自的军队加入。巴托尔德估计,蒙古军人数应该在十万至十五万之间,尽管花剌子模军在人数上比蒙古军更有优势,但蒙古军纪律严明,是个很严密的集体。

对此,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将他的部队分散到了锡尔河一线与河中各设防地区之间,这样一来,虽然花剌子模军在总数上占优势,但他们在单独点上的人数却比蒙古军少。成吉思汗率军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附近进入花剌子模境内。他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着一支分队围攻讹答剌城,然而并不顺利,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攻下了该城。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着另一支分队沿锡尔河而下,占领了突厥斯坦城对面的塞格纳克和波罗威斯克附近的真德。前往锡尔河上游的5000名蒙古军占领了塔什干以西的别纳客忒,围攻了今俄罗斯列宁纳巴德的忽毡。忽毡守将帖木儿灭里骁勇善战,顽强抵抗,而后乘坐小船沿着锡尔河逃走。巴托尔德指出,此战中,穆斯林中涌现出来的个人英雄和勇士比蒙古人多,然而,蒙古军有组织、有纪律,指挥一致,因而获胜。

1220年2月,成吉思汗和幼子拖雷率军攻入不花剌城。该城的突厥守军企图突破防线,却大批被杀。1220年2月10日或16日,该城居民投降,城堡被攻陷,城堡内曾有四百人在此避难,守城的士兵全部被杀。接着,该城经历了一次有条不紊的洗劫,居民们遭受了各种虐待和蹂躏。然而,总体而言,那些被处死的人都是企图抵制胜利者的人,其中大部分是伊斯兰教的教士。巴托尔德认为,志费尼有关成吉思汗来到大清真寺并对群众发表长篇讲话的记叙,仅仅是个传说。巴托尔德还认为,那场将不花剌城付之一炬的大火也可能只是偶然引起的。

随后,成吉思汗从不花剌城向撒麻耳干进军,在城下与刚刚攻下讹答剌城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会合。撒麻耳干的居民有一部分是伊朗人,他们英勇反抗,却很快被压制了。据志费尼记载,五天后该城投降。投降后,该城也遭受了彻底的劫掠,为了便于行动,蒙古军将全城的居民驱逐出城,并处死了许多人。工匠等有利用价值的人则被带回蒙古。突厥守军虽然自发投靠蒙古人,但也遭到了屠杀。与不花剌的同行们不同,撒麻耳干的宗教首领没有抵抗,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得到了赦免。有些人还受到优待,获准回到撒麻耳干,但因为之前大规模的屠杀,所以留下来的居民甚至不能填满城市的一个角落。

玉龙杰赤,也就是西瓦附近的乌尔根奇是花剌子模的原都城,经过长时间的包围后,1221年4月被攻陷。因为长时间的包围,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术赤和察合台不能调动,随着战况的持续,到了最后阶段,第三个儿子窝阔台也参与进来。蒙古人将阿姆河水灌入城内,最终攻破了该城。

蒙古征服河中期间,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也因为狂妄自大而招致灾难,他从自负走向了自卑和沮丧,最终变得十分迟钝。之后他逃到巴里黑(巴尔克赫),接着又逃到了呼罗珊西部的尼沙普尔,即今伊朗霍腊散省内沙布尔,后来又逃到与他所统治的区域遥遥相对的另一端,即伊拉克•阿只迷西北的可疾云,即今伊朗德黑兰省加兹温。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派出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着一支骑兵分队前去追杀他。这是一次疯狂的追逐。在哲别和速不台逼近巴里黑城时,该城通过纳款获得赦免,并接受了一位蒙古总督的统治。尼沙普尔也免遭厄运,接受了一个最糟糕的控制委员会。除此之外,图斯(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达蔑干(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达姆甘)、西模娘(今伊朗德黑兰省塞姆南)都遭到速不台的洗劫。这两名蒙古将领一路追杀摩诃末,来到了伊拉克•阿只迷,突袭了今德黑兰南边的剌夷,在剌夷城里,他们屠杀了大量男性居民,并奴役那里的妇女和儿童。之后,他们快速穿过哈马丹(今伊朗西部哈马丹),抵达哈仑。他们在这里抓获了摩诃末,后来他又溜走。蒙古军为了泄愤,摧毁了赞詹和可疾云。期间,摩诃末流亡到海上一个与阿贝什员相对的孤岛上避难,1220年12月,他因为精力衰竭死在孤岛上。

而哲别和速不台继续进攻,从阿哲儿拜占(阿塞拜疆)进入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地区。

1221年春天,成吉思汗渡过阿姆河,从花剌子模残军中夺取了阿富汗的呼罗珊。他占领了巴里黑,屠杀了该城居民,还放了一把火。1221年2月底,他派出幼子拖雷去攻打莫夫(马里),该城投降,城内居民几乎被屠杀光。男人、女人、小孩被分开,按类别分配到各个军营中,然后将他们处死,只有四百名工匠幸免于难。桑伽苏丹的陵墓被烧。据传说,正是此时,游牧在莫夫草原上的一个乌古思部落迁徙到小亚细亚,此地的塞尔柱人给了这个部落一片土地,而他们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前身。接着,拖雷又去攻打尼沙普尔,因为不久前,大约在1220年11月,该城临时倒戈,击退并杀害了蒙古守将——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合察。1221年4月10日,尼沙普尔被攻下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脱合察的遗孀主持了这次屠杀。位于图斯附近的哈伦拉施特的陵墓也被蒙古人拆了。蒙古人毁掉了哈伦拉施特和桑伽的坟,以及一些为阿拉伯—波斯的灿烂文明增光添彩的建筑。接着,拖雷继续前去攻打也里(赫拉特)。城里的花剌子模守军顽强抵抗,但城内居民打开了城门。拖雷将守军都杀死了,但这一次他赦免了居民。

后来,拖雷在塔里寒城(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以北)附近与成吉思汗汇合,刚刚攻占了玉龙杰赤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也前来汇合。在摧毁塔里寒城后,成吉思汗穿过兴都库什山,去围攻范延(巴米安)。这次行动中,成吉思汗损失惨重,年轻的木阿秃干被杀,他是察合台的儿子,也是成吉思汗最为宠爱的孙子。一次宴会上,成吉思汗将这一噩耗亲自告诉察合台,并以札撒的名义禁止他悼念亡子。范延城被攻陷后,无一人幸免,无一物不被掠取,范延城也由此被称为“被诅咒的城市”。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末代苏丹摩诃末的儿子札兰丁•曼古伯惕突破了蒙古军在内萨(即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东)的防线,也因此避过了河中和呼罗珊所发生的灾难。他一路逃到了阿富汗山区腹地的加兹尼城避难。在那里,他组建了一支新军,后来在喀布尔以北的八鲁湾,即今阿富汗查里卡东北地区打败了由失吉忽秃忽率领的一支蒙古军团。为了替副将一雪前耻,成吉思汗亲自前往加兹尼,札兰丁却在他到达前就已经逃走了。加兹尼城没有任何抵抗措施,成吉思汗则急于追赶札兰丁,而推迟了摧毁这座城市。据奈撒徽记载,在印度河岸,成吉思汗终于追上了这位花剌子模王子,并击溃了他的军队,这是在1221年11月24日。札兰丁本人则全副武装,骑着马冲入河中,冒着雨一般密集的箭逃走了。他十分幸运,抵达了彼岸,并于1221年12月赶往德里苏丹的宫廷避难。蒙古人并没有立刻追到印度境内。直到第二年,札剌儿部那颜八剌派出一支蒙古军分队,进行了一次远达木尔坦的清剿行动,然而天气酷热,短时间后只能撤退。札兰丁逃走后,他的家人落入了蒙古人手中,所有男性都被处死。

不过,之后蒙古人在八鲁湾遭遇了失败,这重新燃起了东伊朗残存的几座城市的斗志。成吉思汗首先拿加兹尼城开刀,除了少数工匠被送往蒙古外,所有城民都被处死。1221年11月,也里(赫拉特)也发起反叛,蒙古将军宴只吉围攻该城6个多月,最终于1222年6月14日攻占该城。接着,在城里开始了长达一星期的大屠杀,全城居民无一幸免。因那些返回莫夫的人们曾杀死了拖雷留在这座城里的波斯族长官,而拥戴札兰丁,失吉忽秃忽将他们全部杀死。大屠杀结束后,蒙古人假装离开,那些躲在城郊或地下室的人们以为他们真的走了,一个接着一个现身,蒙古军又再次折回,将他们全部消灭。

显而易见,比起在中国的战争,蒙古人攻占河中和东伊朗的设防城市时难度要小一些。因为在中国,居民们已经习惯了世世代代与他们为邻。另外,他们在河中和东伊朗更好地利用了当地居民。为了占领某一座城市,蒙古人将周围的农村和不设防城市的男性居民都聚集起来,开战时,将他们驱逐到护城河或城墙边,用他们的尸体将河渠填满,而他们做出反抗也能消耗城里的守军。

至于这些平民百姓惨死在自己同胞手中,蒙古人是丝毫不在乎的。有时候,这些人伪装成蒙古军,每十个人举着一面蒙古旗帜,城里的守军远远看见草原上散布着的大批人马后,就深深感受到成吉思汗的震慑力。正是凭着这种阴谋诡计,一支蒙古小分队就能轻轻松松迫使敌人投降,事后,这些百姓失去了利用价值,都被处死。这种恐怖的阴谋在蒙古人的纪律性和组织性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而臻于完善,成了他们常用的战略战术。成吉思汗正是用不花剌抓来的俘虏攻打撒麻耳干,接着,又用撒麻耳干的俘虏来攻打玉龙杰赤;拖雷也正是利用了呼罗珊的村民夺取了莫夫城。恐惧与沮丧如同龙卷风一般席卷,以至于人们完全丧失了斗志。内萨城沦陷时,蒙古人将居民赶到了一片开阔的空地上,让他们互相将手捆绑在身后。内萨的穆罕默德如此记载道:“他们毫不抵抗,都投降了,如果他们四散逃开,逃亡附近的山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幸免。但他们互相将手捆在了身后,蒙古人将他们团团围住,用箭将他们射死,男女老少无一幸免。”

蒙古人对其占领地秩序的行政意识和军事意识一直很强烈。当他们撤退时,都会留下一个达鲁花赤来管理幸存下来的1/5的居民。达鲁花赤属于平民官衔,通常由回鹘人、波斯人担任,另外还配有书记员,负责整理用回鹘文或波斯文书写的名册。

成吉思汗对东伊朗造成的破坏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很多城市时至今日仍残留着蒙古人破坏的痕迹。15世纪时,在沙哈鲁、兀鲁伯和速檀•忽辛•拜哈拉的统治下,这些地区发生了帖木儿文艺复兴运动,也没能让它们完全恢复过来。虽然成吉思汗给阿拉伯—波斯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他本人并不敌视伊斯兰教。出于伊斯兰教义有与蒙古习俗相抵触的某些部分,他不得不颁布某些与伊斯兰教义相悖的禁令,但这并非出于恶意而为之。他在蒙古西南边境上制造了一个人为的草原地带,作为保护带,以防止蒙古帝国受到侵犯。由此可见,他身上具有某种双重性,他是统治者和游牧者双重身份的统一。作为草原的统治者,他反对宗教战争;而作为游牧者,他对定居生活并不了解,所以为了便于管理,他常常摧毁定居者建立的城市文明,把农耕地变为适合蒙古人生活方式的牧场。

战后,成吉思汗在兴都库什山以南的阿富汗逗留了一段时间。1222年5月,全真教道士丘处机访问了他。早在1220年,他就向丘处机发出了邀请,丘处机经过回鹘地区、阿力麻里、怛逻斯河和撒麻耳干后才抵达。而成吉思汗的目的就是为从道教那里获得长生不死的神奇仙丹。

1222年秋天,成吉思汗再次渡过阿姆河,沿着不花剌一路前进。在不花剌,出于好奇,他询问了有关伊斯兰教的教义。除了去麦加朝圣一事外,他对其他的教义都表示赞同。在他看来,没有必要前往麦加朝圣,因为整个世界都是上帝的归宿,也就是蒙古语中所指的“腾格里”或长生天。在撒麻耳干,他指出自己已经取代了苏丹摩诃末,因此下令穆斯林祈祷者以他的名义祈祷。他甚至免除了穆斯林教士伊玛目和民事法官卡迪的赋税,以此表明他对穆斯林世界犯下的种种暴行是出于战争目的,与宗教无关。1223年春天,在塔什干附近的奇尔奇克河河谷地区,成吉思汗举行了一次觐见礼。接着,他又与他的儿子们在亚历山大山,即今天的吉尔吉斯山以北的忽兰巴什草原上召开了一次库里勒台。同时,他的军队还开展了一次规模浩大的狩猎活动。在怛逻斯河和楚河草原上,他度过了这年夏天,第二年夏天则是在额尔齐斯河河畔度过的。1225年,成吉思汗班师回朝,回到蒙古。

文章摘自《蒙古帝国兴亡录》

作者:[法]勒内·格鲁塞

译者:王颖

上一篇

汤显祖《牡丹亭》与芜湖“雅积楼”的故事

下一篇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有没有对中国平民进行过屠杀?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