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收藏 0 0

图文|童晓燕

这世上总有一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地方。可能是因为那里的人或景,于我,金厢的观音岭便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自然景观和周恩来总理渡海事迹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卷,吸引着我多次满怀心赤诚奔赴她的美好。

观音岭因海岭边的观音禅淙堂(水月宫)而得名。水月宫建于明代,称“观音袢庵”,清道光二十一年重建。从庵前可见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边是梵音,一边是涛声。驻足在这样幽静环境中,浮躁的心自然沉淀下来。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从水月宫下到海滩处,有一条100多米的明清古管道。蜿蜒的古管道在一片墨绿中若隐若现,青石板铺建的石路破损得有些高低不平,夹缝生有苔藓和其他细长的蕨类,伴有零星小花。夹道枝桠低垂,时不时得猫着身子穿过。古官道两边的树丛伴随着官道生长,从繁华到没落。官道曲径清幽,几百年的历史变换中,已不见当年的军队、商贾、布衣,他们或许挑着担,或许牵着马,从这条石板路上一步一个台阶走过……

人声鼎沸的情景,只能与银幕上历史画面寻找。我踏在崎岖的古道,回响的跫音,古朴苍桑,仿佛历史的风雲仍在长满苔藓的石板上驻足。心中亦是感慨万千,历史的步履不停,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登临记录人生的旅途,古道保留历史的痕迹。这一条古官道,是明清时期的一段鲜活的历史见证。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古官道的尽头便是粤东黄金海滩“金厢银滩”了,是汕尾八景之一。光脚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浪花雪白,连绵成片,一圈一圈向着海滩涌过来,略过脚踝又缓缓退下,时光就在这充满了诗意的起落浪潮中流淌。海水清波盈盈,粼粼微光,颜色带有难以名状的美,比蓝色更蓝,比青色更甚。瞭望大海,海天相接的地方,一大片的阳光泻在那里,碎银一样地铺满了瞳孔,这是天上的宝石降落人间,没有人能够拒绝这让人着迷的美,动态的,静态的,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神话里蓬莱仙岛的海水才有的颜色。此时语言是多余的,你需要的是走进它,感受它,足以让你心甘情愿放下一切繁杂,去追随这“夕阳无限好”,霞光瑰丽的海天一色的胜景。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金厢海滩除了沙柔水澄之外更大的特点是岸边奇石星罗棋布,它们摩肩接踵,如叠如砥,似禽似兽,见动见静,千姿百态。其中最出众当属“镇海石”和“龙石”了。相传北宋名将杨文广带兵征伐到此,恰遇潮涨淹没道路,杨文广拔剑插地,扬威止水,后剑化为石。明神宗万历年间,朝廷为缅怀杨文广功绩,钦命参将成大猷巡守碣石卫,题刻“镇海石”。“扬威止水”则是明万历庚子年胡国卿题刻;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镇碣使者邓万林、黄如山等人分别题“刻永镇安澜”、“天水一色”、“天水相与永”。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龙石”则是纪念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挺进潮汕地区,周恩来同志在这里乘船渡海往香港的史实。书法家赖少其赋诗刻于龙石上。诗云:“洲渚夜如釜,遥天一砥柱。抢渡碣石湾,猛如下山虎。”如今,周恩来当年乘船出海的地方建有纪念亭。纪念碑镌刻王首道所题“周恩来总理渡海处”。站在摩崖石刻底下,庄严之感更甚,这不仅是石刻,更是一段历史。

游金厢观音岭,追寻历史记忆

环顾四周,青山绿水,草木葳蕤。观音岭的线条婀娜而庄严,如横卧的女子环抱着海滩,它的情调更是无法捕捉,天真的、大方的、妩媚的,温婉的,慵懒的、自由的。若你站在不同的方位,看山读海,其模样便多几分不同的景观,这里的山与大海是相依的,永远以相伴的形式出现,人移景动的情趣,都能成为记忆里的美丽风景,细细体悟,方知观音岭上也有“佳木秀而繁阴”,“野芳发而幽香”,大海礁石竦峙,激情澎湃之壮观,明了我对她的心神向往……

上一篇

一战成名的9岁呼和,顺利进入拳秀神兽军团,落位应龙

下一篇

为何古代自商朝以后都只能称为天子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