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收藏 0 0

隋唐宫廷燕乐是指隋唐时期宫廷宴享娱乐的歌舞,众所周知的唐朝著名大曲《霓裳羽衣舞》就是典型的宫廷燕乐。隋唐宫廷燕乐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很高的成就,观赏、娱乐、艺术性都值得点赞。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霓裳羽衣舞》

隋唐宫廷燕乐是传统清商乐融合了西域民族胡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舞蹈,经改编创作而成的,是一种创新的宫廷宴享歌舞,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言:“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在当时那个民风比较开放,文化包容,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环境下,隋唐宫廷燕乐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达到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顶峰,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西域民族歌舞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日本舞蹈

一、隋唐宫廷燕乐体系宏大,音乐机构庞大,管理上档次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国家统一,百废待兴。隋文帝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发展音乐文化事业,将前代流传下的音乐和传入的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加以整理,设立了礼乐机构“太常寺”,下设有四个掌管音乐的部门:①太乐署(雅乐),②清商署(俗乐),③鼓吹署(礼仪音乐),④教坊(宫中培训乐工并参与演出的机构),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有专业乐工3万人。到了唐代,玄宗二年,扩大了教坊,除宫廷中设内教坊外,在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各设外教坊两所,但不归太常寺管,由宫廷派宦官,委以“教坊使”之职,进行管理。宫廷中又设“别教院”,专门培训宫廷音乐创作人员,下设3部:①“梨园”。选高水平的男乐工300人,女乐工数百人,玄宗皇帝亲自挂帅教练。这也是后世称戏曲界为“梨园”的由来。②宜春院。是女部,是高级女乐师的归属地。③小部。选出技艺顶尖的30余人专门从事小范围的室内演奏。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唐玄宗时,宫廷乐工多至数万人。人数规模之大,也是历代王朝罕见的。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乐工学习切磋

因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再加上隋、唐两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历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隋唐。隋唐宫廷燕乐体制是“部乐制”,隋朝早期,因各地域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其宫廷燕乐出现了按地域(音乐来源)和风格不同编制为“七部乐”,隋朝后期,扩编为“九部乐”,分别为:①清乐。②西凉乐。③龟兹乐。④天竺乐。⑤康国乐。⑥疏勒乐。⑦安国乐。⑧高丽乐。⑨礼毕乐,即在“七部乐”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国”、“疏勒”两个部乐。时间至太宗贞观十六年,删除“礼毕乐”,增补“燕乐”(狭义)、“高昌乐”,形成为“十部乐”,另外又按照演奏者的坐、立,形成二部伎,即坐部伎和立部伎。“十部乐”和”二部伎”的广泛流传,对后世音乐有深远的影响。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新疆龟兹乐

如此规模的音乐机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太乐署负责乐工的培训考核,学习期十年,最长十五年。每年要考核,评上、中、下三等,并上报礼部。要想毕业,须通过五次上考,七次中考,掌握50首以上的难曲,连老师的升迁或降职也要跟学生成绩挂勾。如果学生不能毕业,就要降到难度系数低一点的鼓吹暑。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太常(主管乐舞的大臣)考核坐部伎,不合格者转去立部伎,立部也不行,就送去学雅乐。可想而知,当时的音乐机构管理是规范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二、隋唐宫廷燕乐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集娱乐、欢赏、艺术性于一体,有很高的音乐艺术价 值。

隋唐宫廷燕乐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包括歌舞大曲、声乐、器乐、以及百戏、散乐等。其中唐代大曲又叫燕乐大曲,堪称一绝。它融合器乐、歌曲和舞蹈于一体,又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音乐文化精华,创新发展,使之成为代表隋唐音乐文化最高成就的音乐表现形式。

燕乐大曲是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结构较为复杂。据《教坊记》中记载,主要有“散序”(以乐器演奏为主)、“中序”(以唱歌为主)和“曲破”(以舞蹈为主)三大部分,中 间有“排遍、正、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指、杀衮”等许多复杂的节奏和速度变化。音乐风格如《旧唐书·音乐志》所云,“立部伎自《破阵乐》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大定乐》加金钲;惟《庆善乐》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坐部伎“自《长寿乐》以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惟《龙池乐》备用雅乐笙磬,舞人蹑履”。如此的音乐风格多样化,演出场面之宏大、表演技艺之高超,给人高大上的强烈震憾力,不愧为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奇葩。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唐代宫廷歌舞

三、品碑影响力,隋唐宫廷燕乐,广播四方,源源流长

”隋唐宫廷燕乐“因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产生的品碑影响力,使其广播四方。

据史料记载,在七、八世纪之间,“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曾派谴使臣带领艺人到长安;公元777年,渤海国(今日本)派使臣,送日本 舞女十一人到达长安;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骠国(今缅甸)派谴庞大的乐团到长安。这些国家都是因为仰慕“隋唐宫廷燕乐”文化而千里迢迢来学习的。

隋唐宫廷燕乐,开放、融合、创新、高大上,我喜欢

大唐迎四方来宾

”隋唐宫廷燕乐“同时也作为当时的文化外交,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彼此间了解,增进了友谊。

从”隋唐宫廷燕乐文化发展壮大的历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新生事物只有持开放、融合的态度,取百家之所长,不断创新,才能走的远,更有生命力。

上一篇

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为何这么排名?看看他们前世就知道

下一篇

婺源龙脉保存之战,仕途与生计之间的抉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