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收藏 0 0

关羽与张辽,一个是蜀汉四方将军之首;一个是曹魏五子良将之首。两人皆是各个阵营中可独当一面之大将。而从经典战役来说,关羽有“白马斩颜良,水淹七军”这样的华丽表现;张辽也有着“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这样的逆天表演。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但到了后世,此二人的名气声望却却不可同日而语。关羽成了关公、关王爷、关公大帝,而张辽依旧还是张辽,一名三国顶流大将而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后世两人的名气差别如此之大呢?

受到《三国演义》的宣传推介影响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作用明显得到了强化。其作为武将的故事情节明显增加,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等。就是真实的斩颜良一节还觉得“不过瘾”,还要再加上一个“诛文丑”。由于河北大将麴义在和关羽对垒之前已经死了,淳于琼又是一个酒鬼将军,这样一来,河北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就都成了关羽所杀。

这造成了很多《三国演义》的读者认为,曹操获得官渡之胜,完全是因为关羽的活跃表现。当然,事实如何,小编早已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多次了。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三国演义》本就是民间创作的集大成者,其人物形象已经十分丰满,广受人们认可和接受。而为了“制造”戏剧矛盾和冲突,《三国演义》也对所塑造英雄人物的事迹尽可能的放大。这样,英雄人物的形象更鲜明,故事更精彩,作品的影响力也就更大了。

而关羽就是这样一个被刻意塑造的英雄人物。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反观张辽,《三国演义》并为他增加多少的戏份。无论是北伐乌桓,平陈兰,梅成叛乱,或是合肥大破东吴。这些都是他历史上实打实的战绩。而在演义中,给他增加了一个“土山约三事”的桥段。关键这还是为了突出关羽“降汉不降曹”的政治立场,主要还是为了给关羽挂上一个“忠”字!

民间有着强大的贬曹风潮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贬曹是三国以来某些文人自始至终的做法。毕竟,三百年的汉朝,就是终结在曹氏父子手中。自魏晋之后,则进入了中华大地黑暗的五胡乱华时代,这也造成了后人对于魏晋两朝的恶评。

对于魏晋的恶评,反向则提升了对于蜀汉及东吴的好评。于是在众多民间作品中,曹操成为了“汉贼”,刘备成为了维护汉室的“皇叔”,成为了汉室继存的代言人。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忠于刘备的关羽,于是成为了“忠诚”的代表形象。后世帝王为了统治的需要,不断提升关羽的地位,直到他成为了与神佛并肩的存在。说到底,这是后世帝王们希望天下人都向关羽学习,学习他的忠诚。

忠到曹操的张辽,则被“汉贼”曹操托下了水。尽管他战功卓著,可他绝对不会成为民间文人追捧的对象。因为追捧张辽等于抬高了曹操。老百姓们不同意!好在张辽与关羽有那么一点点“私谊”,后人才没有把他刻画成一个酒囊饭袋的将军,也算是保全了形象。

同为三国名将,张辽与关羽在后世的名声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毕竟你像周瑜,历史上是何等的“雄姿英发”,但在诸葛亮面前还不是被写成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小气鬼?

总的来说,张辽在后世没有关羽的声望,全都是因为他上错了船。如果他是一员刘备账下大将,我真不敢想像,后世会把他捧到多高的地位。

上一篇

清孝陵,康乾盛世的福祉之源。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